·科學理論與方法·
企業成長動力機制:一個新的分析模型
蔡樹堂? (1-1)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創新產出的空間不一致性研究
張建偉,黃蕊琦,李萌萌? (1-7)
區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指標分析
劉慧 (1-14)
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動力機制分析——以晉江
紡織業為例
吳曉園 (1-19)
基于后現代主義思維對Web2.0的影響解讀與優化策略
付永華,孫慶慶,白占俊 (1-25)
科技創新的不可預見性:預見和規劃的重要理念基石
李萬? (2-1)
論創新是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最關鍵因素
王江波,戴鋼書? (2-6)
河南省產業與就業結構的灰色關聯度實證分析
崔志博,吳笑偉,任芳 (2-12)
DBSCAN算法在城市科教文化設施集群識別中的應用
研究——以貴陽市中心城區為例
劉甜甜,齊述華 (2-18)
基于SERVQUAL的知識付費服務質量評估模型構建研究程博輝 (2-25)
金融發展、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賈淼,杜鵬飛? (3-1)
基于UTAUT模型的時間管理APP使用影響因素分析
張馨月,方田紅? (3-7)
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模型構建及維度結構的
驗證性分析
杜輝,王雪 (3-15)
農村居民網絡購物采納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創新擴散理論、TAM模型和UTAUT模型
張瑞聰,孫玉瑩,占南等 (3-21)
創新型組織實施集成管理系統的創新研究
管孟忠,劉彥蕊? (4-1)
碳減排約束下河南省產業結構轉型影響因子的分解分析
張凱 (4-10)
城市經濟熱島視角下的中心城市競爭力提升機制
與路徑研究
劉戰豫,王漫漫 (5-1)
中西部地區創新要素與產業要素融合模式與路徑研究
李斌 (5-9)
省域全要素生產率的典型性特征與方位比較
——以河南省為例
杜明軍? (6-1)
地方分權、政府補貼與企業杠桿率關系——基于中國
戰略
性新興產業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
劉守俊 (6-15)
基于BPPSO優化模型的高新企業技術項目選擇研究
李新安? (7-1)
我國創業投資區域集聚及其環境影響因素研究——基于
聚類分析和因子分析
楊艷萍,郜鈺格 (7-11)
政府補助、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關系研究——基于中國
新能源上市企業的經驗數據
喬森,曾恒芳 (7-20)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建設用地擴張與驅動力分析
——以湖南省為例
彭宇文,陳金雪 (7-29)
中國創業孵化機構運作績效評估及優化對策—基于
DEA-CA模型的實證分析
楊毅,賀浩浩,羅雨溪 (8-1)
新疆旅游產業與生態環境耦合機制
蘇斌,熊春燕 (8-9)
國家糧食主產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測度研究
——以河南省為例
許衛華? (9-1)
產業創新能力評價研究現狀分析——基于信息計量學
方法
王興旺,李婷,董玨等 (9-8)
風險投資對長三角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協同集聚的
影響——基于中介效應的研究
武長河,王潞? (10-1)
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福建省能源碳排放效率與影響
因素研究
杜翼,馬靜靜,項康利? (10-8)
我國空間發展不平衡及區域協調發展統計研究
劉葉青,王凌峰,龐玉萍 (10-20)
國際技術貿易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2009—2017年我國31個省(區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劉震雲? (11-1)
區域創新能力評價研究——以武漢市為例
張浩東? (11-9)
城鎮化與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的時空變化分析——以新疆為例
蘇 斌,熊春燕? ?(12-1)
創新質量對河南省物流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王漫漫,劉戰豫,朱康文? ?(12-9)
我國航空客運市場集中度影響因素分析
郭正光,蘆一帆,王 貝 (12-17)
·科技戰略與政策·
“一帶一路”內陸節點城市軟實力比較研究
張立華 (1-30)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林園春 (1-36)
資本積累、經濟增長對中國區域就業的影響研究
——基于1993—2017年的省際面板
胡正斌,周惠來 (2-31)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對策研究
——以北京市為例
任蓉 (2-39)
“雙創”視角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建設研究
——基于河南省的經驗
秦長江 (2-45)
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鄧志超,孫莉 (2-51)
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原城市群城市發展的響應及適應策略
彭俊杰 (3-30)
河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SWOT矩陣分析
李秋香,黃毅敏,付鶴齊 (3-37)
兩型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對產業發展的政策效果研究
——以湖南省為例
楊彩鳳,趙煜明 (3-43)
平臺視角下眾創空間對創客賦能策略研究
金昊,張晶,張項民等 (4-15)
我國科創板重構資本市場生態體系路徑研究
鄭新宇,吳松強 (5-16)
基于DEA模型的徐州市科技創新效率研究
趙紹娟 (5-22)
京津冀地區創新能力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
朱光遠 (6-25)
基于新型城鎮化戰略下中原城市群崛起策略研究
田麗娜 (6-32)
我國現行科技政策主題的類型化研究
崔 璐,何忍星,楊凱瑞 (7-35)
創新引領內陸開放型經濟高水平發展的對策研究
汪萌萌 (7-44)
推動產學研戰略聯盟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研究
王秀芬 (7-51)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省區域科技創新政策績效異質性
研究
江書軍,龐克欣 (8-15)
我國省域基礎研究發展現狀及能力提升策略
王黎春,邵冰欣,翟媛媛等 (8-23)
以創新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李婧瑗 (8-32)
浙江省縣域經濟均衡發展政策優化研究
李小珍,張雨倩 (8-38)
我國現行科技政策主體與主題的構成分析(1978—2018年)
楊凱瑞,何忍星,崔璐? (9-14)
基于文本分析的山東省科技創新政策演進
李永平,苑芳芳,肖燕 (9-24)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開發性金融模式研究
申璐 (9-33)
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
韓江波,吳林,萬麗 (10-28)
國外創新名城建設對南京的借鑒與啟示
吳松強,徐鋒,張曉海等 (10-37)
“智能+”背景下河南省跨境電商發展策略
常金玲,裴 陽 (11-17)
科技創新驅動我國智慧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朱康文,劉戰豫,王漫漫 (11-23)
河南省創新政策執行效果評價及優化路徑研究
任愛蓮,任麟韻,秦俊文 (12-28)
高校智庫型學術共同體建設路徑研究
于善甫 (12-39)
基于數據統計的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產出及其商業化的政策效應研究
陳 超 (12-45)
·區域科技與創新·
河南省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研究
袁國強,馮德顯 (1-42)
河南省實體經濟高質量創新發展對策研究
李秋香,時萌楠 (1-48)
河南省智慧交通發展的現狀、困境及對策研究
楊凱瑞,趙雪淳,蔡龍珠等 (1-56)
湖南省與湖北省、安徽省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分析
——基于2014—2018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魏巍 (3-49)
“一帶一路”背景下鄭州航空港臨空產業發展規劃于越,曹利強 (3-55)
河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策研究
林園春 (3-62)
河南省分享經濟發展現狀與創新策略研究
蔡潔 (3-67)
河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加速”服務鏈構建研究
崔璐,申珊 (4-22)
提升河南省孵化機構和眾創空間服務水平的路徑與對策
李斌 (4-29)
區域創新創業資源交易運營平臺構建研究
賴澤棟 (4-35)
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雄安新區為例
張銀蒙 (4-42)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背景下鄭州大都市區發展策略分析
王嘉文 (4-48)
河南省國家級眾創空間分布特征及運行情況分析
沙德春,王素珍 (5-31)
推動河南省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模式創新研究
郭德香,史兆鵬 (5-39)
河南省“雙創”載體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鄭州市為例
張祝平 (5-47)
河南省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分析及對策建議
賈松波,王 港 (6-38)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袁金星 (6-48)
山西省科技智庫建設探索與思考
張彥鈺 (6-55)
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分析
李哲輝 (6-61)
北京市科技成果限時轉化制度研究
曹愛紅,李海麗 (7-56)
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以河南省為例
劉曉萍 (7-62)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閾下區域“雙創”發展研究
——以合肥市“雙創”樣本為例
胡元蛟 (7-71)
創新驅動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
張俊濤,陳 卓 (7-77)
鄭州臨空產業互補資產與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研究
方曉波,王靜瑤 (8-45)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河南省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路徑
于善甫 (8-54)
河南省城市競爭力比較分析與提升策略
柏程豫 (8-60)
鄭州市R&D經費投入問題與對策
張 麗,孫智勇,陳巧林 (8-66)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能力提升策略
崔理想 (8-72)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績效評估機制思考
胡瑩,何俗非,楊虹等 (9-40)
新疆服務業與農業、工業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
蘇斌,程洪飛 (9-46)
高水平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痛點與對策
齊爽 (9-53)
河南省民營經濟轉型與創新研究:來自企業層面的證據
韓雪亮,吳慧芳 (9-60)
河南省創新創業載體升級的發展對策
孫兆剛,黃夢秋 (10-43)
2019年度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項目受理數據統計
分析及對策建議
賈曉玲,易 春,蔣勁松 (10-49)
河南省“三區一群”戰略的核心問題與發展關鍵
李世杰,楊延哲,楊文新 (10-56)
河南省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模式與發展
建議
王 琦,馬明星,白笑怡等 (11-30)
區域創新創業資源耦合模式研究——以福建省為例
賴澤棟 (11-38)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布局探測
任紅娟 (11-44)
河南省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影響因素及其檢驗
郭正光,王 貝,蘆一帆 (11-52)
綠色物流配送評價體系構建研究——以鄭州市為例
周文娟 (11-59)
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思路與
對策
林園春 (12-53)
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崔 璐,弓慧潔,陳纖纖 (12-59)
河南省裝備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路徑
金樂佳,王旭超,李培旭等 (12-65)
·科技人才研究·
科技創新人才可持續發展的規律性認知研究
李學成 (5-55)
河南省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研究
楊蘭橋 (5-61)
大學生領導能力、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社會支持對創
業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和社會認知
理論
王柯鑫,楊潔輝 (5-67)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背景下企業人才培養研究
姜樺 (7-83)
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型小微企業成長中的人力成本
影響
崔 璐,楊凱瑞,陳婷婷等 (8-80)
河南省R&D人員發展現狀分析
張雪嬌 (9-73)
·企業創新管理·
河南省科技金融發展的探索與思考——基于風險投資
的視角
喻軍,王怡寧 (1-61)
創新環境對河南省創新產出的影響研究
——基于GWR模型的實證分析
石濤 (1-69)
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策略研究
穆慶榜,馬文博 (1-76)
河南省科技創新資源統籌與優化配置研究
楊蘭橋 (2-57)
分類視角下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個性指標體系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梁麗娟,江書軍,龐克欣 (2-63)
江蘇省創新驅動能力的測度與評價
賈淼,劉清娟 (2-68)
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的河南省智慧園區建設研究
王金晶,陳璇,宋潤東等 (2-73)
由點到線再到面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策略研究
方曉波 (3-73)
基于精益思想下的制造業企業管理創新
江威 (4-54)
技術結構、技術建制與企業邊界關系研究
劉健 (4-6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破解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融資瓶頸策略分析
石 濤 (6-68)
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河南省科技型民營企業高質量
發展研究
李麗菲 (6-75)
基于社會顛覆性創新需求的大企業創新路徑研究
符玲玲,馬明星,楊宇晶等 (9-68)
中國互聯網業對外直接投資歷程與應對經驗分析——基
于224個成功與失敗案例比較
方旖旎 (11-67)
·產業技術進步·
基于產業地圖視角的重慶工業機器人產業分析
劉蘭,邱磊,文雷 (1-82)
食品添加劑行業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及實施路
徑分析
劉窈君,楊艷萍 (2-79)
“一帶一路”視角下河南省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業發展
研究
謝觀霞 (4-67)
“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信息產業發展研究
劉燕奎 (4-73)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創新研究
常金玲,李思雨 (12-73)
·國際瞭望·
美國國防工業技術創新網絡的特點及啟示
范炳健,丁潔 (1-88)
·知識產權管理·
我國地方專利立法比較與啟示
張德芬,張邇瀚 (2-84)
航空港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探析
鄭書前 (4-79)
金融生態對專利質押融資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
2009—2016年省際面板數據分析
閆國倩(6-81)
河南省專利質押貸款融資特征和區域差異分析——基于
2013—2017年地級市面板數據
蘇麗麗,王一羽 (11-77)
·科技信息研究·
基于專利計量的D2D通信技術研究
馬湘杰 (3-79)
基于河南省科技文獻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的云計算
文獻計量分析
姬峰,宗紅春,段煉等 (3-85)
智慧交通綜合管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
趙旺 (5-75)
我國旅游業制度創新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的
文獻計量分析
郭祎,李勝超 (5-83)
基于定性比較分析的科技論文標題黏性策略
羅巍 (8-87)
區塊鏈技術下科技金融服務和風險監管模型研究
拜亞萌,張宏 (10-87)
基于SCI-E的中醫學研究態勢文獻計量分析
姬 峰,段 煉,宗紅春等 (12-79)
·農業研究·
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
黃波勝,莫小香,張國燦 (4-85)
科技園技術擴散背景下農業技術采用效率研究——基于
許昌國家農業科技園花卉產業的調查統計
莫君慧,于正松 (6-88)
協同創新視角下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轉型研究
王玉茹 (7-88)
城鎮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以鄭州市為例
李金龍 (9-80)
有限理性視閾下農戶農地流轉決策行為分析
關浩杰,吳永梅,劉群菲 (9-88)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保障糧食安全的現實困境與協調路徑
彭俊杰 (10-62)
綠色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對策
戴曉鸝,黃天添 (10-70)
新時代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現狀及優化路徑
張祝平 (10-80)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郭方 (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