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春
摘 要: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是河南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河南省面臨著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的雙重壓力、既要擴大總量又要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只有更好地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使發展更多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才能形成推動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持久動力。但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能力仍然不足,須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培育,激發新動能內生動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 做實新動能“底盤”;加大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育,增強新動能活力;聚焦國家戰略科技成果轉化需求,厚植新動能優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改革,保障新動能接續順暢。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新動能
中圖分類號:F12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0037(2019)12-53-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12.007
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科技成果轉化作為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最后一個環節,正成為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越來越受到重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先后出臺了系列文件,旨在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2019年前三季度,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7%,快遞業務總量增長39.5%,跨境電商進出口(不含快遞包裹)增長23.1%,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02.2%,新能源汽車增長49.6%,鋰離子電池增長21.2%,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快速成長,新業態蓬勃發展,經濟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能力仍然不足。須加大創新能力,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讓新動能在中原大地蓬勃生長,實現中原更加出彩[1]。
1 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以人工智能、云計算、量子科技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經濟變革的速度、廣度、深度及影響都前所未有,科技創新突破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周期大大縮短,重塑了產業形態、分工方式和組織模式,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2-4]。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濟發展條件發生著深刻變化,傳統的漸進式升級路徑被打破,市場分化、優勝劣汰會倒逼出更大的發展潛能、激發出更強勁的轉型動力,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有利于推動傳統動能轉型升級、新動能加速成長,構建技術先進、協調融合、優質高效的新型產業體系,實現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1.2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就是解決市場供需矛盾和經濟結構失衡,創新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擴大科技成果的供給和轉化恰恰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實現路徑,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實質就是解決市場供需矛盾和經濟提質增效的過程。只有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將高新技術在產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才能加速新技術向各產業領域融合滲透,形成需求與供給高層次上的平衡與良性循環。因此,可以說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有利于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全面提升供給的質量和水平,進而帶動需求提質升級,完善新供給、滿足新要求,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平衡[5]。
1.3 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強力支撐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是河南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關鍵時期。河南省面臨著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的雙重壓力、既要擴大總量又要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必須更多更好地依靠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使發展更多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持久動力。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有利于河南省搶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的發展機遇,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有利于河南省在臨空經濟、樞紐經濟、口岸經濟上全面發力,塑造開放新優勢;有利于河南省破解資源環境約束,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有利于全面激發人民群眾投身中原更加出彩宏偉事業的活力,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真正實現中原更加出彩[6-7]。
2 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現實困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以跨學科、群體性突破的特征向經濟社會多領域深入滲透,特別是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新技術加速賦能實體經濟,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逐步積累。河南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同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的生產消費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為核心,以大數據、新技術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形成[8]。但與經濟活躍的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能力仍然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科技成果轉化主體不強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更是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主體。企業在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過程中承擔著最重要的角色,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造能力直接關系到經濟增長的總體動能和總體質量。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的培育和支持,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進行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建立研發機構等。但河南省對創新創業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與支持不足,吸引力不強,創新型企業較為匱乏。如2017年底,全國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3萬余家,而河南省僅有2 270家,不足全國的2%。2017年全省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有100多家,其中百億元以上僅有4家。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高企總量剛剛突破全國總量的2%,僅為湖北省的60%,湖南省的70%,營收入超百億元的僅有12家,沒有“獨角獸”企業。
2.2 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不多
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是以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載體與支撐。建設布局合理、資源整合、體系健全、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體系,能夠加強河南省整體創新能力、有效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新模式新產業培育、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但當前河南省完善的創新平臺體系仍未建立,存在創新平臺布局不合理、創新平臺數量不多、創新平臺效率不足、創新平臺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河南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占全國總數的2.91%、2.89%,均僅相當于湖北省的一半左右;全省大中型企業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的僅有2 364家,占比不足20%,遠不能為河南省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的支撐。
2.3 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不足
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人才是關鍵。但當前河南省的人才規模和結構,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一些前沿、核心技術行業,高水平尖端人才極為匱乏,成為河南省以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最大桎梏。河南省擁有“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數量分別占全國總數的1.7%、0.31%、1.16%、0.33%和0.24%,嚴重滯后于沿海發達地區。創新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潛力。
2.4 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活
近幾年,在河南省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壯大的同時,制度創新供給不夠、創新體制機制不活等制約因素凸顯,特別是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完善、不適應新經濟發展趨勢,迫切需要加快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破解制約新動能成長的創新機制障礙、強化制度創新和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營造包容支持創業創新和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創新環境。根據統計,當前河南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僅占全國的0.57%,相當于湖北省的12.6%、安徽省的28.4%;有些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落實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制度、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自主權等方面的政策還比較滯后,直接導致河南省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活力不足。
3 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河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面臨的現實困境,如何減少經濟增長的下拉因素,培育壯大新動能?必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培育,激發新動能內生動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 做實新動能“底盤”;加大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育,增強新動能活力;聚焦國家戰略科技成果轉化需求,厚植新動能優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改革,保障新動能接續順暢。
3.1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培育,激發新動能內生動力
注重發揮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一是鼓勵高校院所積極承接企業橫向技術合作項目,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為企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二是強化企業在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中的主體地位。培育、引進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示范型企業,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政府聯合建設研發機構,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一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支持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及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及院士工作站等各類研發平臺,引導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加快形成創新“雙百”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培育發展體系。以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重點,按照“培優樹標、動態調整”的原則,組織遴選綜合實力強、行業地位突出的創新龍頭企業,挖掘培育“獨角獸”苗子企業;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梳理企業的短板與弱項,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育,保持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的后勁。四是推進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提質增量。引導支持創新龍頭企業、大院大所建設專業化孵化載體,推動孵化載體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孵化效率,充分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重要作用[9]。五是對購買先進技術成果并在豫轉化、產業化的企業進行獎補,對在豫實施技術轉移轉化的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促成技術在省內轉移轉化的省級及以上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進行后補助,切實激發新動能內生動力[10]。
3.2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做實新動能“底盤”
要積極發揮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及其云服務平臺、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作用,做實新動能“底盤”,服務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學習借鑒西安科技大市場、安徽創新館、國家技術轉移中部(武漢)中心等先進經驗,建設河南科技大市場,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配置、政策支撐、服務集成等舉措,打造科技資源集聚中心和科技綜合服務平臺,與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建設多個技術轉移示范中心;結合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開展科技成果發布會、技術成果對接會等技術轉移活動,吸引集聚省內外最新科技成果、關鍵技術。二是加快重大創新平臺培育建設,引導其積極參與開展產業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加快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試點,并逐步建設量子信息實驗室等10家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國家重大創新平臺“預備隊”。在河南省優勢領域,爭取國家布局建設MEMS中試平臺、地下工程醫院和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三是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力度。新型研發機構背靠大院大所、面向經濟主戰場,具有體制新、機制活、潛力大、成果轉化快的特點,可以有效彌補河南省經濟發展新動能不足的短板。同時探索依托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建設一批投資主體多元化、組建方式多樣化、運營機制市場化、管理制度現代化的產業技術研究院[11-12]。四是鼓勵各地區圍繞主導產業創新需求,積極對接中科院系統、雙一流高校、央企所屬研究機構等,設立專業性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強化產業技術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13]。
[9] 王麗平,代賡.科技服務對科技成果轉化質量的作用過程[J].科技管理研究,2019(19):244-253.
[10] 高振,陳紅喜,陳曉歌,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變動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12).
[11] 楊斌,肖尤丹.國家科研機構硬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9(12):2149-2156.
[12] 洪勇,李琪.基于主體間多維交互的產學研知識轉移機理[J].科學學研究,2018(5):857-867.
[13] 孫龍,雷良海.地方政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政策研究:基于上海市46份政策文件的量化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9(10):27-32.
[14] 陳遠燕,劉斯佳,宋振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激勵政策的國際借鑒與啟示[J].稅務研究,2019(12):54-59.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timulate New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Henan Province
Lin Yuanchu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it is the key period for Henan Province to succeed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enan is faced with the dual pressure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ng ecology, and the dual task of expanding the total amou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nly by better stimulating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making the development more dependent on the continuou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can a stable and lasti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enan be formed. However, Henan's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still insufficient. We need to speed up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the new driving forc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solid the "chassis" for the new driving force; incr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new driving force; focus on the need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build on the advantages of new driving force;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new driving force.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innovation; new driving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