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李偉康 歐子宇 徐琳 呂興宇 張學永

【摘要】? ? 本文介紹一款基于路由局域網的Android手機App課程學習平臺。該應用由服務器端,客戶端兩個部分組成,客戶又分為教師,學生兩個群體。客戶端通過http協議與服務器端相連,教師端可以實現上傳課程信息和內容,即課件PPT視頻和課后作業等。學生端則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希望通過此應用將課上教學和課下的在線學習App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與傳統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每個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關鍵詞】? ? Android系統? ? HTTP協議在線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不斷涌現并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通過計算機技術不斷的發展其相關衍生產品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尤其以智能手機的產生,徹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手機也從最開始只能發短信和打電話等兩種功能到現今上萬種手機應用以及相關的網絡通信技術,比如微信和QQ語音通話,視頻聊天等等,使人們的交流聯絡變得更加的方便。
將Android平臺與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講授效率,同時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反饋與交互,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更快的發現問題以便于能夠更加及時的進行相應調整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學好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愛上學習。通過移動學習,不僅可以學到各種不同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還可以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受益終身。還有一點是安卓手機擁有全球最多的用戶,因此該APP擁有大量的潛在用戶,可以給更多的人提供服務。
該手機應用App采用目前的主流移動開發技術,使用C/S + B/S 模式設計的一款教學系統,服務端基于 SpringBoot + Mybatis,采用 MVP 設計模式進行設計,通過 Ajax + JQuery 動態設置頁面;前臺客戶端(即學生端與教師端)我們使用AndroidStudio和Eclipse作為平臺軟件進行開發,軟件開發語言是JAVA,而后臺數據庫我們使用的是免費開源的Mysql,整體框架采用 MVP 設計模式。
一、系統分析
1.1可行性分析
(1)用戶群體定位可行性分析:
本手機應用App主要面向的是在校大學生和老師,其次還可以應用在培訓公司等教學場所。
(2)技術可行性分析:
Android 移動應用APP開發推薦使用的是AndroidStudio和 Eclipse,數據庫方面,選擇使用mysql,這是一款操作簡便,易上手,免費開源的軟件,極大降低了開發成本(3)法律法規上的可行性:
站在法律的角度上看,Android系統是個開放的平臺系統,其源代碼公開,加上基于Android下開發的移動學習平臺主要是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便利,其并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且該手機APP是自主研發,因此不會在社會上引起專利侵權或其它法律問題,在法律法規上是可行的。
1.2需求分析
1.2.1非功能需求
(1)簡潔大方的應用界面,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
(2)高靈敏度和高響應。
(3)簡單易維護
1.2.2模塊功能需求
學生端:能夠注冊登錄,學習清單管理,在線聽課,在線測試和課程評論交流。
教師端:能夠注冊登錄,課程管理,課程評論。
二、系統設計實現
2.1學生端功能設計實現
(1)注冊功能:學生使用 Android 客戶端 APP 在注冊界面使用短信驗證碼進行注冊,提交時需要選定角色為學生,發送短信驗證碼時驗證手機用戶是否已存在,若存在則彈出提示,反之發送驗證碼后,用戶填寫正確即注冊成功,并自動登錄。
(2)學生登錄:學生運行 Android 客戶端 APP 進行登錄,系統若判定登錄角色為學生,則進入到學生的界面,并且保存學生的登錄信息。如果登錄失敗,則彈出提示框。
(3)學習清單管理:學生可以登錄手機客戶端在首頁中展示的課程進行選課添加,添加后學生可以對這門課程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在個人信息界面對每門課的學習進度進行查詢。
(4)在線聽課:學生根據老師發布在平臺上的課程進行選擇后加入課程完成在線聽課任務。
(5)在線測試:學生在做完每一小節的測試以后會自動進行閱卷打分,若及格即可進行下一節的學習。如果小節測試已經提交過的話,會顯示此學生的分數,否則將列出測試題供學生測試。
(6)課程評論交流:學生可以在課程評論專區進行互動,發表評論或回復評論。
2.2教師端功能設計實現
(1)注冊功能:教師使用 Android 客戶端 APP 在注冊界面使用短信驗證碼進行注冊,提交時需要選定角色為教師,發送短信驗證碼時驗證手機用戶是否已存在,若存在則彈出提示,反之發送驗證碼后,用戶填寫正確即注冊成功,并自動登錄。
(2)教師登錄:教師使用 Android 客戶端 APP 進行登錄,系統若判定登錄角色為教師,則進入到教師的界面,并且保存教師的登錄信息。如果登錄失敗,則彈出提示框。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瀏覽器訪問訪問教師端,并可以進行登錄進入等操作,查看學生信息,個人信息,上傳課程資源。
(3)課程評論交流:教師可以在課程評論專區進行互動,發表評論或回復評論。
(4)課程管理:1.教師可以登錄到網頁端教師后臺進行課程的創建,創建課程后可以在這門課程上創建小節,提供小節名稱,小節介紹和教學視頻。2.教師可以上傳除開課程外的其他資料,類似一個教師本人的網盤。
2.3數據傳輸
手機APP利用HTTP傳輸協議來請求服務器進行響應,通過POST方式獲取數據,并將得到的數據發送到服務器,然后服務器響應并反饋結果到客戶端。
三、結語
"互聯網+"模式已然成為目前社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互聯網+教育"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截止到2018年,互聯網教育還不是十分成熟,并未全面普及,因此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 考? 文? 獻
[1] 何艷秋,熊光耀.基于 Android 智能手機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8.
[2] 周淑君.基于 Android 系統的移動學習平臺設計與實現[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
[3] 李彬 .Android 平臺下移動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計算機,2016(22):78-82.
[4] EdBumette,著.Android基礎教程[M].3版.田俊靜,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5] 王亞東, 雷靈光, 周健等. Android 移動設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6, 37(2): 11-16.
[6] 黃文雄. 面向Android 應用的用戶行為分析方法[J]. 軟件, 2014, 35(12): 83-87.
[7] 榮艷冬. Android 軟件權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4, 35(2):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