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峰
摘要:信息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已經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成為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數學學科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手段巧妙融入課堂,不僅可以將原本枯燥單調的數學問題轉化為鮮活生動的數學情境,更可讓數學課堂一改過去的簡單、理性、缺乏生機活力的現狀。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課堂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繁雜難懂的內容常常令學生望而生畏。只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才能參透其中的奧秘,而信 息技術就可以充當這個角色。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法則與變幻無常的公式,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障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知識為具體內容,清晰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探究意識,逐步地引導學生去深入數學殿堂,挖掘出豐富的數學知識寶藏。
一、信息技術整合的內容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實際上就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等現代化技術設備進行代數計算、數據處理、幾何作圖以及視頻、音頻的播放等等。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往往能夠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思考機會。不僅如此,學生在信息技術所創造的形象表達中往往還能夠產生更加積極活躍的思維活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相整合并實現信息技術、資源、方法與課程內容的結合往往能夠起到優化課堂效果的作用。
二、整合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發展需要現代化技術的參與和支撐,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出的生動情境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多自練、自悟、自查的時間,不僅如此,課業負擔有效得以減輕的同時還能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自主檢查。學習有困難或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獲得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多媒體在學習情境與內容上的設計還能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做出不同的呈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同時還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致,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因此得到真正的改變,同時也將學生的樂學真正落到了實處。黑板加粉筆以及簡單的教具制作或模型建立也因為信息技術的參與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模式、理念也會因此大大地改變。不僅如此,學生在感受到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整合魅力的同時還會更加積極地進行觀察、猜測、實驗、驗證、推理和交流。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整合信息技術是勢在必行的。
三、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內容涵蓋部分數學難點,給予教師一定的教學難度,因此教師需要適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覺參與課堂學習。教師采取信息技術手段,能夠采集更加多樣的數學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趣味性課堂氛圍。例如:教師講解乘方知識點,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備繪畫出大量的卡通人物,利用動態模擬效果呈現乘方的意義,不僅將抽象的數學運算以直觀的動畫效果呈現給學生,而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探索數學內容,有效掌握教學內容,打造趣味性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2、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教授學生學習方法
學習并非死記硬背,而是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學習數學也是如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模擬出多種解題思路,讓學生進行探討,對比各種思路的優缺點,從而掌握最適合自己且最簡便的解題方法,進而減少后續解題時間,提高解題效率。例如:教師講解一元一次方程內容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告知學生圖形法和運算法,以路程問題為例,讓學生分別使用兩類方法求出最優路程方案。所謂圖形法,是指將方程轉化為曲線,從而從坐標系中判斷答案,而運算法是直接計算方程。不同的學生所擅長的項目也有所差異,因此,學生最終可以發現哪種方式更快求出結果。此外,教師通過播放路程問題中的路線軌跡讓學生想象大致場景,輔助學生尋找解題思路,進而培養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擴散學生學習思維
初中教學屬于義務教育后半段,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為今后學生的學習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能夠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從信息技術內容中學習如何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事物。例如:幾何圖形屬于較為直觀的數學內容,但是一維或者二維數學知識較為簡單,三維立體圖像則難以想象,學生遇到三維數學難題,無法通過邏輯思維推導出結論,甚至不理解如何在腦海中旋轉圖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將三維立體圖像顯示在屏幕上,并慢慢旋轉、展開、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后繪畫出其他題目的圖像形態,進而使學生獲得解決三維難題的能力。此外,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科學、人文、歷史等多種學科融入進數學體系內,構建出綜合知識庫,創造出新穎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盡可能擴散學習思維,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學生學習難點
數學作為教學體系的難點學科,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難以將數學重難點知識完全解釋清楚,學生無法理解,最終導致成績無法提升。因此,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進行細化,將教材內省略的內容通過信息技術設備進行補充,同時采集國內外典型的教學模板,彌補教學漏洞,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講解立體幾何知識時,學生難以理解幾何重疊的含義以及變化方式,因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設備動態模擬幾何重疊過程,并為其標注不同的顏色以便學生分辨,最終將其切成邊長為1cm的正方體,提問:能夠切多少塊?正方體紅面數量分別為多少?同時引申出正方體以及長方體的面積公式、體積公式等,將所有難點匯集于同一教學動畫,不僅節約授課時間,而且提升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最后,教師再詢問學生的個人疑惑,掃除一切障礙,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解題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結束語:
合理并正確地運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過度地使用信息技術設施,幫助學生們從直觀的理解能力慢慢地轉向抽象化思維能力。另外,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添加到數學教學中,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們記憶和理解數學學習中的那些偏向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識點。
參考文獻:
[1]盧利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數學魅力[J].學周刊,2018 (32):142-143.
[2]倪其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