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果
【摘? ?要】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不斷運用而生,本文是基于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為基礎,探索總結出的“雙主體、雙身份、雙導師、雙場地和雙考核”的五雙一體人才培養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螺旋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五雙一體;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
農業機械化應用技術專業作為學院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之一,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五雙一體”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
1? “五雙一體”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
1.1? 學校與企業主體雙元
選擇優質企業,校企雙方通過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書,進一步細化了作為雙主體的責任和權利,為校企“雙元”培養打下基礎,為“雙元”培養創建了平臺。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由學校方面推進實施,以強化學生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為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要打基礎。專業性強的實踐實訓課程、頂崗實習和跟崗生產等方面的技能操作課程由合作企業以保障落實,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和針對性崗位技能培訓。農業機械化應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依托行業、企業、學校成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行業管理者、企業專家和教育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和管理委員會,為專業發展提供了行業發展動態信息,指導構建適應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校企混合型的實習實訓基地,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實習實訓崗位,選派校企雙方優質師資開展教學,聯合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和項目研發等等,校企雙元主體辦學,有力的推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1.2? 教師與師傅育人雙導
農業機械化應用技術專業采用“培養、引進、選優共派”三種模式,成立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教學團隊。在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中,校企雙方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先堅持培養和引進,最終落實在選優共派上,建成了一個規模合理,結構優化,效率顯著的高水平師資團隊,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雙導”提供有力支撐。“雙導師”教學團隊中包含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行業大師3人,董事長1人,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有10人,占專任教師55.56%;副教授以上職稱7人,占專任教師38.89%。為有效落實“雙導”,給學生傳授更多更好的知識,學校聘請陳學庚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聘請楊建立、馬光輝、孔繁榮等大師,建立“馬光輝大師工作室”,聘請了李海山、溫浩軍等企業高管,進校園、進課堂,強化人才培養質量。
1.3? 學生與學徒身份雙重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說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學生學徒的雙重身份,為切實實現學生與學徒雙重身份,在學生入學伊始,學校、企業、家長及學生面對面簽訂四方協議,具體落實招生及招工,保障學生學徒的雙重身份有效落實,開設了企業冠名的“科神班”。在形式上,學校舉行了拜師儀式,學生區別于傳統單一學生身份,在一對多的“雙導師”面前成為徒弟;在企業來看,不是簡單的招工,而是招納具有高技能發展潛力的學生。在實際上,學生不再是簡單的學生,而是企業招工性質的準員工;也不再是單純的勞工,而是有學習時間保障和技能提升平臺的學生,除去傳統的大課堂講授之外,多了一對多的導師的言傳身教,甚至是“手把手”傳教,個人素養和專業技能不斷,在權益上還受到校企雙方的保障,在某些階段享有相應的工資待遇,學生畢業時到企業就業,簽署就業協議,成為企業正式員工,實現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1.4? 校內與校外實訓雙檔
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始終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如何能夠做到針對企業需要,又能拓寬學生素質能力,建設具有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技能訓練是有效途徑之一。在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中堅持了實訓雙檔,校內的實訓項目以企業生產工人所需基礎技能為要求,開展技能訓練,強化基礎;校外實訓項目堅持教學環境與工作現場融合,直接把課堂搬進企業的生產車間,依托企業的生產車間,更加真實的變為學生的高標準生產性實訓基地,切割車間、焊接車間、噴涂車間、組裝車間,真正的企業生產環境使學生學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技能和作品轉化為產品做到有機統一。校內校外(學校和企業)的雙檔實訓是工學交替開展的保證。參與主體的雙元化,教學空間延伸由校內到校外,在教學管理運行相對復雜,必須做到工學銜接合理,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1.5? 學校與企業評價雙向
一個合理的評價機制是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有力關卡,在以校企雙主體、育人雙導師、學生學徒雙身份、實習實訓雙場地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學校和企業的雙向評價。構建具有針對性雙向評價體系才能存進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在學生學徒自我評價和雙導師跟蹤評價的基礎上,由學校和企業開展雙向評價考核,評價考核以定量為主,定性為輔,過程和終結相輔相成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2? 實施取得的成效
2.1? 塑造“懂有會”的現代農民形象,解決兵團農機行業人才緊缺的問題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神公司與學校雙方合力推進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明確了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能夠適應并推進社會進步的現代農民。在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摒棄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形象,塑造了“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的現代農民形象,促使選報該專業人數增加,解決了農機專業招生難的問題。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堅持了人文素養、專業理論、崗位技能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為著力點,通過兩年半實施理實交替和多輪多崗工學結合,第六個學期的定崗頂崗生產性操作,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切實提高農機類人才培養質量。
2.2? 強化校企深度融合,解決“雙主體”育人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五雙一體”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過程中,堅持了校企“雙主體”育人原則,組建的專業學院—科神學院,確立雙主體育人的機構。項目實施中,堅持了招生即招工的原則,簽訂了四方協議,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實施了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互聘,成立了41人雙導師教學團隊,師資上實現了雙導師育人;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和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企業的真實性生產車間和優質實訓設備,實現校企雙方優質資源共享,確保了教學和實訓場地的雙元化;校企雙方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堅持了“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終結”相結合的“雙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多方位考核,確保“雙主體”育人落實到位。
2.3?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解決“三方”在現代學徒制推進過程中共贏的問題
在近三年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在科神學院的組織框架指導下,解決專業定位與企業需求脫節問題,堅持了與企業需求對接;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堅持了與職業標準對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多輪多崗實訓,實現了學習內容與生產崗位對接;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共同考核,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科神農機班學生順利取得了機修鉗工和農機修理高級工資格證;科神公司能夠選擇整班60.5%的學生進入企業作為準員工,簽訂就業協議;39.5%的學生在科神公司的推薦下進入科神公司下游產業鏈公司、農機合作社或管理機構就業。科神公司作為現代學徒制實施主體,優先選拔了優質學生,為企業儲備了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潘建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端制造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 ? ? ?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
[2] 陳開源.高職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構建現代學徒制? ? ?“1234”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 ? ? ? ? ? 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