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蘊秋
自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為了讓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快速適應社會形勢的轉變。文章就針對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初中英語教學進行相應的探討,謹望對新時代的教學發展提供些許幫助。
1. 結合教學環境 創造教學氛圍
英語是一門學習門檻較高的學科,它的主要難點在于這一門內部信息、體系非常完善,但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又極少接觸的學科,如語文或者數學,這些學科學生在平時的說話和算數中就已經有一個合適的基礎,而英語不具備這個特點。作為第二語言,學生對于英語不能像學習自己的母語那樣成功的浸入實用的環境氛圍中。因此在教學中,英語教師要盡可能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創建一個合適的英語教學情境,學生需要受到真實的英語情景感染,才能在有效地完成對英語語種的全面吸收。
2. 互聯網技術運用
在課后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電子書包,通過和WIFI技術的配合,讓學生和自己能夠實時地訪問網絡,從而獲取到需要的媒體素材以及網絡信息資源。譬如在向學生教授住房一類的英語單詞或者相關對話模式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書包搜索Chance room、Trading Spaces 4、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等國外的媒體資源,通過這些有趣的內容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興趣與積極參與熱情,從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地統一現實課堂跟虛擬課堂,最終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Plicker軟件等電子軟件對學生進行關于英語選擇題的互動問答,譬如利用Plicker軟件發布選擇題,并給學生各自相對應號碼的卡片,然后教師只要借助相應的工具顯示題目,學生選擇對應答案,并舉起卡片,教師掃描學生答案便可完成一個問答流程的互動,這種借助電子工具進行教學的方法既簡潔又高效。
我們以重慶A中學的Plicker應用為例,當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進行英語選擇題測試時,先下載好Plicker軟件,然后在官網上下載編號不一的Plicker圖片,并將這些圖片發給自己的學生,每一個圖片編號對應一名學生的名字,譬如一號為張三,二號為李四。接著教師在Plicker軟件上發布選擇題,并利用投影儀顯示題目,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四個選項選擇對應答案所在角,并舉起卡片,教師用對學生答案進行掃描,如此便完成了用Plicker軟件對學生完成習題鍛煉的過程,跳過了出題、分發試卷、收試卷、一一批改的過程,極大節約了測試時間,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 信息化多模態教學
在數字化時代,網絡中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內容對于學生有著非常濃厚的吸引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把握時代脈搏,適時的在英語課程中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網絡渠道,教師可以隨時獲取到時事、熱點的一手信息,在發現適合運用到英語教學中的資源是教師要迅速保存收藏,作為在進行課堂互動的后備資源。
譬如,美國總統Trump,正式的譯名為特朗普,但因為美國人的發音方式,和諧音的原因,物品,廣大網友都喜歡叫他“川普”,這一音譯法也被臺灣省的媒體所吸收,他們在念到Trump的名字時,也會按照網友習慣的那樣稱呼其為“川普”。這是因其發音習慣所致,又譬如,在學習“information”,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將其導入新課,和同學們講“A scholar does not go out. He knows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在學習“Food”時,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學生講解一些外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相關知識,比如英國人常吃的“Jacket Potatoes”,還有一些本身味道奇怪,趣味性大于食用性的食品如“Green Turtle Soup”。通過這種將英語和信息技術互相混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到了英語知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增強了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教師要通過互聯網技術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并調節自己的教學方法,盡量讓英語教學顯得活潑,富有趣味性,而不是太過死板,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效了解到英語口語的表達與溝通的運用,從而養成自學和探究的能力。
4. 結語
時代在發展,教學方法也應該做到相應的進步,教師要讓教學模式保持鮮活性、保持生命力,就需要讓英語教學快速融入到時代中,通過互聯網技術,英語的趣味和實用性可以被大大加強,將信息教學法合理運用,便能讓英語課堂的教與學成效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生華. 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初探[J]. 學周刊, 2018(08).
[2] 黃桂華. “互聯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校園英語, 2018(12).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孔子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