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鴻
摘要:在高校瑜伽運動教學中,根據瑜伽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為目的,引入處方教學模式,可以明確學生學習瑜伽課程的目標,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規劃,使瑜珈運動教學更具針對性,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瑜伽的主動性,發揮出瑜伽運動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瑜伽運動;運動處方;教學模式
高校學習強度較大,學生長期坐著讀書會引發肩頸損傷、頭暈、肥胖以及多種亞健康問題,對學生的生活及學習都會產生影響,而瑜伽是古老的健身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有效防治疾病,因此,可在高校中逐步推廣,既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適應,也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基于此,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規劃與教學方法的深入探究是高校瑜伽教師目前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處方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瑜伽教學以班級為主,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結合教學規劃設計個性化的學生課后鍛煉規劃,根據學生的鍛煉完成情況進行學習成績的考核與評價。在鍛煉期間,學生自我監督或同學之間互相監督,教師定期進行學生鍛煉情況的檢查,根據反饋結果進行課后鍛煉計劃的調整與優化。在教學期間,瑜伽教師以隱性教育理念為原則,為學生創造適合的瑜伽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掌握瑜伽的各種動作及技巧,使學生可以自主運用瑜伽運動進行強身健體,并養成受益終身的運動習慣。
二、選擇教學內容
在處方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瑜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使之制定的教學規劃可以符合所有學生的普遍需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實踐分析發現,學生的身體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長期學習而導致的大腦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肩周炎、頸椎病、女生生周周期不穩定、用眼過度而導致的眼疲勞等。
針對上述問題,瑜伽運動教學時,可采用瑜伽中的身印式、叩首式以及倒箭式等體位增強學生的腦部血液循環;可采用牛面式、頸部轉動式緩解學解決學生肩頸酸痛等問題,此外,還可以用貓的伸展、虎式或蛇式等體位緩解女生的生理不適問題。獅子式以及眼睛保健功則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的疲勞問題。
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分析,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如學生想改變肥胖問題,可選擇肩倒立式或三角伸展式等體位對學生身體的體重腺體進行有效刺激與控制;如學生的體質較弱,教師可選擇開啟式或風吹樹式等體位幫助學生加速胃腸蠕動,增強機體的吸收與消化功能。如學生微駝前則可采用擴胸式或駱駝式進行身姿體態的糾正。
瑜伽的體位極為豐富,每種體位也可產生多種改善效果,如肩倒立式不僅可以有效控制體重,還可以起到調節身體健康的作用,而擴胸式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駝背現象還有利于雙肩的放松,增強肩部的柔韌性,而虎式不僅可以緩解女生的經期不適,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脊椎調節,有利于腎臟功能的提升。所以,教師在瑜伽教學過程中要細致分析與篩選體位,使所選的教學內容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組織課堂教學
運用處方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站位進行細致劃分,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采用模向或縱向隊列的劃分。教師可以根據站位的不同,提示滿足其需求的體位重點,也可根據隊形調整學生的練習強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開展適當的瑜伽運動訓練。如學生體質偏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力或適當收緊,并延長體位的控制時間,進而達到提高練習強度以緩解肥胖的效果。如果學生體質偏弱,在進行大強度學習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減少練習時間,或降低練習強度,使學生的腸胃蠕動有所增強,也不會產生身體不適,進而改善學生的消化與吸收功能。
四、制定與實施課后鍛煉計劃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制定課后鍛煉計劃。不僅要明確每周的練習次數、練習組數與強度,還要告知學生具體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將每日練習時的身體感受及鍛煉情況進行實時記錄。教師還應結合醫生的指導為身患疾病或傷殘的學生制定適合的課后練習內容。教師可要求學生自我監督,或組成多個鍛煉小組一同訓練并相互監督,教師也要定期進行學生鍛煉情況的檢查,及時進行學生鍛煉計劃完成情況的考核與評價,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訓練處方完成瑜伽練習計劃。
五、課后鍛煉情況的考評及處方調整
教師根據所了解的學生訓練情況信息,結合教學內容以及課后練習規劃,進行課后鍛煉計劃的合理調整。采用集體調整的方式進行共性問題的調整,針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單一問題進行專門的輔導。在與醫生溝通后,在安全有效的原則下進行身患疾病學生的課后鍛煉計劃的制定與調整。
結語:在瑜伽運動課中應用處方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教學成果的提升,使瑜伽運動特有的強身健康、預防疾病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結合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案與課后鍛煉計劃,運用可行性較強的督促方案進行課后鍛煉情況的考評,并進行課后鍛煉計劃的合理調整。
參考文獻:
[1]周姣.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實踐研[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王慧.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及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4).
[3]趙蕾.運動處方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20).
[4]徐永松.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時代,2015(11).
[5]韓新英.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