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 郭曉鋒,馮朋員
辦好內地西藏中職汽修班(以下簡稱“西藏班”)是黨和國家“治邊穩藏”政策下教育援藏的重要舉措。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從2010年9月起,開辦西藏班,始終把“德”的培養放在首位,通過團隊式管理、實踐式課程、體驗式教學、開放式評價等教育教學方式,從政治立場、文化認可、民族情感等多方面進行育人,全面提升學生的國家認同感。下文對西藏班的教學模式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展開一些探索,以期獲得更大成就。
(1)國家認同感不強。西藏班的學生大多來自西藏,對黨和國家的政治綱領、民族政策了解較少,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不強。因此,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職業教育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西藏班教育過程中的首要問題。
(2)西藏班的學生生活難適應。西藏班的學生在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方面與內地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又遠離家鄉、親人,急需生活與情感的雙重關心,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都存在障礙。
(3)西藏班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西藏班的學生基礎文化知識薄弱,漢語和數學平均水平相當于內地小學2年級的學生水平,基本上沒有受過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學生很難適應全漢語方式的職業教育。
(4)職后教育缺失。西藏班的學生就業之后的技能培訓與可持續性發展很難持續進行。西藏的汽修行業發展緩慢,汽修行業的管理水平也不高,這些都導致了西藏的職業院校難以實現對西藏班的畢業生“繼續教育”,限制了西藏班畢業生技能提升。
為了培養適合西藏汽修行業發展的人才,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專門成立西藏班管理部門,組建教育教學團隊,圍繞上述“四大”問題,實施“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定制特色課程,因材施教,實現了全過程、全方位,定制化、終身化的育人過程。具體措施如下。
(1)通過實地調研,了解當地汽修行業的特點與人才需求。多年來,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通過近10余次實地調研,發現西藏的車型以重型卡車、家用拖拉機、SUV為主,發動機主要以柴油發動機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西藏的汽車持有量不斷增加,車型也呈現多樣化,汽車美容等售前售后服務需求增加。因此,西藏的汽修行業更需柴油車型維修人才、汽車銷售人才、汽車美容裝潢人才。根據以上調研,結合西藏學生的共性問題,為西藏學生專門定制了特色課程體系(圖1)。
(2)實施團隊式管理模式。在西藏班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組建了4個團隊:漢藏聯合管理團隊、“準家庭式”班主任團隊、西藏班課程研發團隊和職后教育服務團隊。他們的職責分別是聯系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德育與生活管理、進行特色課程開發與職后支持服務等,從而全面、靈活、深入地提升西藏班的管理效率和教育質量。
(3)開發“國家認同”德育類課程群,采用“實踐體驗+學分制”教學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國家認同感。該課程群有認同教育課、漢藏文化歷史課、經典文學朗誦課、漢藏藝術社團課、地方風俗體驗課、漢藏文化活動課等6門課,其中經典文學朗誦課放在早讀時段,主要是朗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詩文,地方風俗體驗課是外出實踐活動,包括慶祝漢藏傳統節日、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當地博物館等。
通過參觀、體驗等實踐活動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文化教育教學,同時組織藝術節、文化節、體育節、技能節等校內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省市區各級比賽,讓西藏班學生與內地學生進行全方位接觸,以學分制為主要評價方式,對西藏班學生進行全面考核。

圖1 西藏班特色課程體系
(4)開發生活類課程群,采用“梯度教學+過關制”教學方式,基本解決學生的生活適應問題。該課程包括安全用電課、網絡應用技術課、普通話課等3門課,由“準家庭式”班主任團隊負責教學與考核,要求在第一學期完成,以確保學生能正常生活、學習與溝通;根據西藏學生普通話、計算機等原有基礎,一方面進行分層分類的梯度教學,另一方面漢藏學生結對,通過一對一的輔導方式進行教學;對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過關考核。
(5)開發文化和技能類課程群,通過“思維建模+多證制”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問題。針對文化類課程,首先進行課時調整,語文課從每周3節增加到每周5節,減少英語課時等;其次進行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在語文課和數學課中引入小學課程,加入必要“拼音”與“加減乘除”內容等。針對專業技能課程,重構西藏班汽修技能教學項目體系(圖2),將原有多個單車型項目整合成多車型二級維護、鈑金和噴漆等3個項目,新增柴油機維護模塊、汽車銷售和汽車美容等3個模塊。通過思維建模的教學方法,開展小組自主探究學習,不斷提升西藏學生文化技能水平。實行汽車維修中級工證、實習合格證、普通話證等多證考核評價方式。

圖2 西藏班汽修技能教學項目體系
(6)開發網絡類課程和汽修資源庫,采用“線上交流+走訪制”等服務形式,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職后教育問題。開設汽車二級維護、汽車鈑金、汽車涂裝等3門網絡課程,結合國家級汽修資源庫,讓西藏班畢業生免費在線學習。通過組建西藏班畢業生技術交流群,職后教育服務團隊定期定時與西藏畢業生談心,并在線進行技術指導,在提升西藏班畢業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師生情感也得到了強化;實施“萬里”回訪制度,建立“校、企、家”溝通橋梁,具體包括就業崗位調研、招聘信息調查、畢業學生走訪等,同時對西藏班育人模式進行合理微調,確保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汽修技術種類多、操作性強,對于要求掌握更先進技術的西藏班畢業生,僅僅通過線上交流與學習是難以滿足的,為此學校還制定了返甬深造制度,讓有需求的西藏班畢業生重回學校進行理論和技術提升。
(1)教育理論上的創新,在西藏班采用“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該模式立足于國家要求、西藏需求與學生特點,把國家認同放在育人首位,把技能定制作為育人途徑,把職后支持作為育人的延續,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通過團隊式管理,組建漢藏聯合管理團隊、“準家庭式”班主任團隊、課程研發團隊和職后教育服務團隊,聚焦學生的共性問題。
(2)管理模式上的創新,首創“準家庭式”班主任團隊管理方式。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堅持“愛、嚴、細”的管理原則,為每個西藏班配備3名~4名班主任,男老師為“嚴父”,女老師為“慈母”,實行“準家庭式”管理。西藏班學生在校生活時,每天至少有2名班主任陪伴,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家長,使班主任成為學生心中的寧波“阿媽”“阿爸”。這是實現國家認同、文化適應最有力的情感支持。
(3)課程建設上的創新,開發“國家認同”德育類課程群。該課程群在內容上涵蓋了漢藏文化歷史、經典文學、漢藏藝術、地方風俗等,實現德育教育從單一性到多樣性、碎片式到系統化的轉變;在形式上以實踐體驗為主,課堂授課為輔,完成了從說教式德育到體驗式德育的升級。通過校內外比賽與展示,讓西藏班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從而培養西藏班學生的家國情懷,全面提升國家認同感。
(4)教育服務上的創新,構建“職后支持”教育服務體系。在理念上,從職前教育為主轉換為職前職后教育并重;在方式上,采用“課程+服務”形式,為畢業生的有效就業和長期發展提供保障,培育了一批西藏汽修行業的中堅力量,實現了從分散就業到團隊創業的轉變。
(1)西藏班學生的精神風貌好,提升了國家認同感。會唱漢語歌、會講普通話、能寫規范的漢字已成為西藏班學生的3大優勢。通過對西藏班學生入學到畢業的跟蹤調查發現,他們的行為習慣有明顯改善,都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通過《國家認同》教育提升了學生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
(2)成才多通道,技能高考雙豐收。近6年來,西藏班學生共獲國家級獎項11項,包括2塊全國技能大賽金牌,培養西藏高職考汽修狀元1名。西藏班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約為6 000元,自主創業率為23.16%,其中典型代表是晉巴阿旺,7個月創收23萬元,團隊式創業成為西藏班畢業生的特色創業形式,真正實現“培養一個,脫貧一家”的技能扶貧。
(3)團隊式育人,成就了高端師資。近來年,通過“三位一體”育人實踐,涌現出大批優秀教師,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7人次,包括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汽修骨干教師等,獲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12人次。同時,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已對西藏的拉薩、山南、日喀則等3地的中職學校進行約100人次的對口專業培訓,多次受邀派遣教師團隊赴西藏進行教學質量診斷,為西藏的師資提升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4)特色化辦學,獲得肯定與表彰。西藏班畢業生就業工作受到教育部民族司、西藏教育廳的高度肯定。近年來,有20余所學校來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交流學習西藏班的辦學經驗,多次在全國民族班會議上就特色課程、自主就業、德育管理等進行經驗推廣,還在國家級教科研培訓會上進行成果推廣。
(5)按需育才,推動人才建設。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在現有的汽修專業中引入柴油機模塊,為商用車項目教學提供樣板,從而完善學校的汽修課程建設。“準家庭式”班主任團隊管理模式,是鄞州區受教育部重點表彰的“德育導師制”的雛形。在多方推動下,2014年6月,參照浙江省做法,西藏教育廳在西藏實施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免試升入高職院校政策,惠及所有西藏中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