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妍
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為擔當“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國家使命運籌帷幄、鞠躬盡瘁。曹操胸襟寬闊、氣魄豪邁,雖然已是“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卻依舊“志在千里”“壯心不已”,為統一中原而努力拼搏。光陰漫漫,征途迢迢,作為中學生,我們也應該勇擔時代使命。
勇擔時代使命,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凡追求;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途徑。2018年,戴錦華教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典禮上說道:“愿你們有承當,首先承當起自己,進而承當起時代和社會。”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這正是人類的智慧所在。人生的意義,源自我們每一個平凡人的使命感。
告別殿堂踏泥濘,扎根田壟拓荒野,這是大學生村官秦珥飛的使命感;火箭扶搖沖云霄,高鐵馳騁奔城市,這是大國工匠的使命感;乘風破浪挽狂瀾,披荊斬棘奪桂冠,這是中國女排的使命感;錢學森焚膏繼晷造衛星,鄧稼先鞠躬盡瘁制核彈,這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創造綠樹林海的奇跡,這是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使命感……《詩經》有言:“町疃鹿場,熠耀宵行。”說的是螢火蟲閃爍熒光,能點亮夜空。正因為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勇擔時代使命,我國才能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洪流中勇立潮頭,更加繁榮富強、輝煌昌盛。
勇擔時代使命,我們要腳踏實地,努力拼搏。“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新時代呼喚腳踏實地的行動派,新征程需要努力拼搏的實干家。勇往直前的征途必定充滿艱難險阻,命運會青睞和眷顧認真追夢的人。我們只有儲備好足夠的本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勇擔時代使命,我們要擁有獨立思考的頭腦和具有奉獻精神的心靈。就像戴錦華教授在畢業致辭中說的那樣:“愿你們做個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如今,面對物質浪潮的激蕩、浮躁風氣的裹挾和功利心態的侵蝕,有些人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有些人成為隨波逐流、趨炎附勢的人,不愿意給予,更不愿意奉獻。試想,這樣的人又如何能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呢?
“我們的事業或許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有人如是說。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歷史的浪潮掩蓋不了時代的光輝。漫漫長路,其修遠兮,唯有上下求索。作為中學生,我們當凝聚磅礴力量,激蕩復興氣象,勇擔時代使命,奏響祖國華章,不負韶華,不負我們偉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