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勇
摘要: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化的廣泛應用,給新時期的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積極正視和適應這一變化,轉變思想觀念,加強統籌管理,針對基層黨組織的服務環境、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的變化,積極搭建基層黨組織服務平臺,完善相關機制,充分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關鍵詞:新媒體;黨建信息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根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1]。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戰略部署和“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2]的明確要求。新形勢下,充分利用新媒體,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搭建基層黨組織服務平臺,完善相關機制,以黨建工作信息化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對于新時期進一步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媒體及現代信息網絡的特點
所謂新媒體,是指以數字通信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主體,以智能手機、PC電腦、平板電腦、移動電視等網絡接入設備為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瀏覽等服務的新型傳播形態,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即時互動、靈活多樣”等突出特點。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現代信息網絡具有鮮明的特點,表現為:極強的時效性、廣泛的傳播面、豐富多樣的傳播方式、靈活的超鏈接方式、不斷增強的互動性和強大的綜合功能。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一)黨員參與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要求基層黨組織善于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開展服務工作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個人利益從整體利益中分化出來,特別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個人政治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由黨組織“替我做主”或“代我做主”的模式,而是不斷增強“由我做主”的意識。借助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黨員群體擁有了個人思想、利益表達的新途徑,廣大黨員對黨內事務和社會事務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
(二)黨員流動日益頻繁,黨員隊伍結構日趨老齡化,要求基層黨組織強化服務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服務有效覆蓋
由于離退休黨員具有居住分散、年齡偏高等特點,因而存在著管理難度大、參加組織生活難度大等問題,而新媒體獨特的技術特性,為應對黨員隊伍老化問題提供了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務。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
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滲透到各行各業,通過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實現黨建工作業務流程化、便捷化、實時化和資源共享最大化,提高黨建工作效率和覆蓋面;能夠拓展工作領域,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搶占信息化條件下黨建工作的制高點。
三、創新服務平臺,省機電排灌總站在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的實踐
(一)、以加強安徽泵站網門戶網站建設為平臺,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宣傳工作。近年來,我站高度重視單位門戶網站建設,明確專人負責網站的建設和維護,通過完善“五個統一”即:統一模板、欄目設置、文本格式、圖片規格以及專題欄目的統一,進一步規范網頁布局設置;制定了“兩項制度”即:網站管理和宣傳信息報道兩項制度,進一步保障網站的正常運行;強化“三個要求”即:在欄目內容、專題報道以及內容及時更新三個方面進行要求,把安徽泵站網建設作為推進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宣傳工作和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
(二)、以拓展遠程教育培訓為平臺,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培訓教育。具體通過“三結合”扎實開展遠程教育,即:一是與黨員干部培訓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對黨的理論領悟能力;二是與專題教育相結合,如今年開展的“兩學一做”教育,用鮮活的事例激發黨員熱情。三是與總站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單位整體文明程度。
(三)、以創建黨員網絡聯系群為平臺,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管理。一是建立了全省排灌工作QQ群、總站工作QQ群,實時發布上級工作任務和通知、傳達相關文件精神和黨的方針政策;二是建立黨員干部“微信”交流平臺,組織訂閱共產黨員微信、安徽先鋒網微信等公眾號,進一步強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黨的思想理論。
(四)、以完善與各級黨組織網絡互動為平臺,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信息化辦公。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總站建立了內部辦公平臺,同時又加入了全廳協同辦公平臺,通過網絡互動平臺,把公文處理、日程安排、會議管理、事務管理等網絡化,實現黨建信息共享,促進黨建工作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五)、以黨務管理信息系統為平臺,進一步強化黨建工作數字化管理。黨建檔案作為黨建工作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各級黨組織工作過程的真實記錄,通過加強對黨務管理信息系統的維護、補充和完善,進一步規范黨建工作,實現黨建工作的可溯性。
(六)、以創新社會管理信息化為平臺,進一步提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發揚密切聯系群眾之風,總站通過門戶網站設置的交流互動欄目等方式,及時收集基層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和掌握基層群眾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四、基層黨組織在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進行服務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思路
雖然信息化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但基層黨組織在利用這一手段進行服務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在思想認識方面,存在“不敢用、消極用和過度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回避、恐懼、隨意的心態;在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發展不均、標準不一、維護不實”等問題,主要表現為忽視長遠規劃,缺乏必要的資源整合和流于形式;在能力素質方面,部分基層黨員存在“不會用、不善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沒有上網的意識和習慣,運用網絡仍停留在瀏覽網頁、即時通信、傳送文件等層面,運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黨員、引導輿論、組織活動的能力不強;在工作保障方面,存在“缺資金、缺人才、缺機制”的問題。
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基本思路:轉變思想觀念,夯實推思想認識根基,樹立信息化理念、不斷學習的理念和開放包容的理念;加強統籌管理,立足全局,整合各方資源,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差異發展,形成推進合力;堅持互聯共享整合平臺、建立資源庫豐富平臺、多源開放提供一站式平臺、多級聯動開發動態管理平臺。
充分利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創新的方向,是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重大舉措,黨建工作信息化對于實現黨的建設現代化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和積極的探索,對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1:1.
[2].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