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時期的住房公積金進行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及時進行改進,推動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對新時期的住房公積金進行分析,研究其存在的問題,探討其發展之路。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發展對策
前言:
近些年來,伴隨著住房公積金繳費人員數量的逐漸增加,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式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需求,這就應對以往實施的模式進行優化改進,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問題應對措施,并借助信息化時代的各種條件,構建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優勢,促進住房公積金現代化管理和服務的發展。
一、住房公積金概述
(一)含義
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企、事業單位、城鎮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外企和私企等單位、企業的在職職工,對等繳存的長期住房儲蓄,簡單來說就是職工的部分工資積累,即便住房公積金屬于職工工資的組成部分,但這部分工資并不是以現金形式進行發放,而是存在專用賬戶中,用來購買、建造、修葺或租賃房屋,并且這部分資金只有在職工離職、退休等個人資金鏈發生中斷的情況下方可提取使用。
(二)住房公積金制度信息化意義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種專款專用制度,通過工資的積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們的住房支付水平,有助于解決家庭中因臨時資金中斷而帶來的住房資金繳納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資金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隨著住房公積金繳納群體數量的增多,相關單位在為這些群體進行服務時,受各項管理條件的限制,影響了服務的水平,這種情況下改變傳統的人為管理方式,實現信息化管理極為重要。
二、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進行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公積金管理與服務的發展水平,而常見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用的技術力量不足。在進行住房公積金信息建設中,相關人員已經意識到信息化的作用,但還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同時管理人員信息化方面經驗和職業能力的不足,使得管理中存在很多限制。第二,信息化安全問題。我國在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立之初,并未進行全面強制性的要求,也為建立統一的規范,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在信息機房、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和日常維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隱患,進而導致一定的安全問題[1]。
三、新時期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優化發展對策
(一)加強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中高端技術的應用
1.互聯網技術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管理建設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管理和服務的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同時簡化交接流程,減少管理成本的使用,構建多元化服務項目和服務平臺。對此,可以從三方面加強對互聯網的應用:第一,建立信息化的公積金統一的管理系統,消除業務壁壘;第二,優化公積金管理、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2大數據技術
在住房公積金管理中使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為管理、監督和決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有助于提高信息化發展的水平。而在具體進行大數據技術應用中,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數據集中階段。此階段主要是建設統一性的數據接口、規范性的數據標準和全面完善的監督系統,這樣可以加快信息系統對互聯網的有效利用,實現對信息的有效采集和存儲。第二,數據挖掘階段。進行數據挖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高峰其提供精準的預測,保證其服務和管理效率。
(二)建立實用的信息化住房公積金體系
在進行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的建設發展中,為了提高保障相應體系建立的實用性,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提高信息系統建立的規范性、標準性和可行性。第一,將互聯網融入到住房公積金管理與服務業務中,以“互聯網+”為導向,將移動終端和互聯網作為主要的載體,建立綜合服務平臺、業務處理系統,以及集中階段窗口。第二,利用大數據信息采集、處理和分析技術,建立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實現對住房公積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并建立公積金信息監控系統和管理系統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并為日后制定各項決策,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據[2]。
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在住房公積金管理方面,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發展道路,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經驗總結。同時還需要配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高端技術,為實現住房公積金現代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進而推動住房公積金實現現代化管理。
參考文獻:
[1]徐揚.淺談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住房公積金管理和服務水平[J].會計師,2016,(19):66-67.
[2]胡亮青.新時期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的發展之路[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7,(4):67-69.
作者簡介:汪曉東(1970-),男,陜西安康市人,民族:漢,職稱:高級經濟師,學歷:大學,研究方向:住房公積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