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琪
摘 要:近年來,我國各地住房公積金資金開始吃緊,而促使大量繳交意愿低下的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實現這一方法的首先要探究影響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的因素。務工人員是否繳交住房公積金受到政府、企業和自身情況三方面的影響,研究這些影響因素對于提高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的積極性對于解決住房公積金吃緊問題和促進住房公積金長遠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務工人員;繳交
一、引言
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實施20多年來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務工人員(主要是新就業大學生和農民工)為代表的中低收入水平人群仍面臨著“居者無其屋”的困境。同時,雖然近年來住房公積金繳交額逐年遞增,但是我國住房公積金資金的可持續性仍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住房公積金需求迅速上升。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公積金需求量隨之增加,資金流出相應增加。另一方面,住房公積金的供給遇到難關。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大量退出,其他非公有制企業大量出現。由于對非公有制企業繳交公積金在事實上不具有強制性,企業和務工人員繳交公積金的意愿不高,住房公積金繳交的覆蓋面收縮。而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嚴重,退休職工人數不斷增加,銷戶性公積金提取隨之增加,進一步減少了資金流入和已有資金存量。再加上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渠道有限,巨額沉淀資金面臨貶值的風險,無形中進一步減少了住房公積金的資金存量。在2015年,北上深三地職工提取和發放個貸資金之和就已經超過當年資金歸集額,若不采取措施應對,收不抵支的現象將在全國范圍內成為常態。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住房公積金資金吃緊的問題,就必須解決資金流入不足的問題。筆者以大量住房公積金繳交意愿低下的務工人員為研究對象,找出影響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的因素,以對癥下藥提出政策建議,促使大量繳交意愿低下的務工人員繳交公積金,從而為解決公積金資金吃緊問題提供一個可行方案。
二、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的影響因素
(一)政府角度。(1)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宣傳力度。雖然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了政策宣傳,但許多務工人員對于住房公積金政策和相關制度還是只有模糊認識或者根本不了解,因而建制繳存意識和維權意識很弱,對于單位不建制繳交公積金不會提出異議,更不會主動要求繳交住房公積金。(2)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執法力度。雖然私營企業等非公企業已被納入繳交范圍,但由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行政執法權形同虛設,因此仍有約80%的非公企業沒有繳交住房公積金也,也很少受到懲處。即使被處以罰款,數額也遠遠低于少交的公積金數額。這無形中助長了不繳交住房公積金的風氣,使得大量私企有恃無恐,更加不會按規建制繳交住房公積金,致使其職工也無法繳交公積金。(3)住房公積金貸款存在地域限制。目前,住房公積金政策還未全面放開異地貸款政策。在全國35個主要地區中,實行公積金異地貸款的地區共25個,但程度不一,而南京等7地還未實現公積金貸款異地購房。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地域限制是部分務工人員不愿繳交住房公積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務工人員的就業地和住所地往往不相一致,而住房公積金賬戶所在地通常為就業地,務工人員購置房屋所在地通常為住所地,因此務工人員住房公積金賬戶上的資金由于地域限制無法貸款使用的現象時常發生,從而導致部分務工人員由于預期不能使用而不愿繳交住房公積金。
(二)企業角度。(1)企業屬性。由于行政上的干預,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企業和事業單位基本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繳交住房公積金。相反,由于事實上私營企業繳交住房公積金并不具有強制性,加上繳交住房公積金確實會加大企業的勞動保障負擔從而增加用工成本,多數私企并未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或是制度不完善,其職工的公積金繳存額也就通常較低或者根本沒有。(2)企業規模。大規模企業往往在制度和管理方面更加健全,不僅不會在意不繳交住房公積金所省下的蠅頭小利,還會出于吸引人才的需要主動建制繳交公積金。而小規模企業常常無力負擔為職工繳交住房公積金的巨額成本,加上對利潤的追逐,往往并不建制繳交公積金。
(三)務工人員自身情況。(1)受教育程度。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務工人員對于住房公積金政策越了解,對住房公積金在住房保障以及養老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更為清楚,維權意識也可能更強,加上其收入也會相對較高,因此繳存意愿會更強,繳交金額也會更多。(2)婚姻狀況。對于未婚務工人員而言住房并不一定是必需品,所以對于是否繳交公積金可能會持無謂態度。但是對于已婚或有結婚計劃的務工人員而言,出于家庭需要住房已成為必需品。在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低息貸款的住房公積金能夠幫助其解決住房問題,因此更愿意繳交并且多交住房公積金。(3)收入水平。對于中高等收入的務工人員而言,繳交住房公積金不會對其基本生活產生影響,加上買房意愿和可能性更高,因此愿意繳交且多交住房公積金;而低收入務工人員由于無力承擔現行的高額房價,如果繳交住房公積金則只能付出“低存”的代價而不能享受“低貸”的好處,加上工資可能僅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不愿繳交住房公積金。(4)所屬用工形式。務工人員所屬的用工形式可大致分為正式職工、勞務派遣職工、臨時工三種。正式職工的工作較為穩定,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較為密切,單位通常會為其繳交住房公積金。勞務派遣職工由于與其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同其實際工作的用人單位往往不一致,單位之間往往會互相推諉而導致無單位為其繳交住房公積金,加上實際工作地經常變化,居住地與實際工作地可能不一致,因此本人可能也不愿意繳交公積金。臨時工與用人單位通常不會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工作流動性比起勞務派遣工更大,因此通常沒有繳交住房公積金。
三、促進務工人員繳交住房公積金的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宣傳力度。首先應突出宣傳的針對性。對企業主的政策宣傳應讓其認識到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有利于企業留住人才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以獲取企業主的支持。對于務工人員則重點宣傳公積金提取、貸款政策以及與商業銀行貸款相比較低的利率,從而幫助其了解繳交公積金的益處,變被動繳存為主動繳存。其次應積極探索宣傳的創新性。各地公積金管理中心可以開展調研走訪,并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渠道,通過開設公積金專版專欄、接聽市民熱線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第二,加大住房公積金執法力度。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可與相關部門積極合作,對地方住房公積金的建立與繳存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未按規定建立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單位予以嚴懲,并通過媒體等手段進行曝光。第三,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政策支持。如適當延長中低收入群體的房貸期限,合理降低擔保評估費用。也可以由財政出資,對低收入群體實行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的貼息業務以及給予從未提取、使用過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人以適當的利息補助等。第四,實現全國范圍內均可異地貸款。即無論務工人員在哪一省市繳交住房公積金,在全國其他省市均能申請公積金貸款購房。
參考文獻:
[1] 夏衛兵、張攀紅[J].《繳存者行為對住房公積金繳存額的影響研究——基于廣州市的實證分析》,《社會保障研究》2013年第6期。
[2] 閻祖美[J].《私營企業住房公積金歸集探討》,《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