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妮
摘要:將教育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充分應用到對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科學地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與行為規范,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在當前新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教學管理心理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從高校學生管理現狀出發,充分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教育管理心理學;管理工作
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而教育管理心理學是以人類心理活動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可以充分調動人的自主能動性,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效率。對于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來說,將教育管理心理學融入學生的日常管理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還可以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教育管理心理學不同于傳統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它具有極好的人性化特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充分發揮情感因素。
一、教育管理心理學概述
教育管理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管理相互融合的新型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屬于心理學的對立學科。高校管理融合教學管理、科研管理等多各子系統,成為一個系統的管理學科,現代管理學是系統工程。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于管理工作中,以高校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與日常行為為基礎,在管理過程中綜合西方教育管理學與心理學,形成知識體系。教育管理心理學是對當代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根據我國教育管理實踐進行綜合與篩選,組合成適合我國高校管理的一門學科。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堅實的理論基礎,這就需要對管理心理學進行借鑒與發展。教育管理心理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管理工作的不足,可以有效促進教育管理的開展。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教育管理心理學盧綸,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拓寬學生管理工作新視野,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活動和行為特點。管理心理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能性,注重學生自我個性的培養,更加人性化。
二、影響高校學生心理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
1、個體主觀因素。在校大學生多為全日制,與社會接觸較少,缺乏社會經驗,人生閱歷不足,對于一些問題、事情的看法認識不清或者不夠透徹,很容易引起其情緒的波動。一些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容易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事物,加上他們辨別能力不強,易誤入歧途、不能自拔。高校的自主學習形式、有更多自我管理空間的特點,是與其高中生活格格不入的。暫時的失敗會給學生帶來挫敗感,心理素質不好的同學可能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同時,開放式的大學生活為學生談戀愛提供了便利,在感情生活中,受挫在所難免,一旦處理不好便會產生種種心理問題。一些高校學生剛踏入大學校園,他們可能還沒有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離開了父母的羽翼,從飲食、起居、穿衣到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產生各種不適,從而由身體問題引發心理問題。
2、外在客觀因素。隨著社會主義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人事制度、就業體制使高校學生措手不及。加上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且對口專業大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技能,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較遠,有的甚至有所沖突。一些大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是迷茫的,并且對于社會極其敏感,對國家、社會問題、個人發展都有著較高的期望值。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當大學生們遭受了社會一輪又一輪的打擊后,很可能產生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對自身理想的懷疑,甚至對社會的懷疑,這種落差會導致大學生產生抑郁、焦慮、意志消沉等各種不良反應。這與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脫節是有必然聯系的。學校為了保證升學率,片面注重文化課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案叻值湍堋钡膶W生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產物,他們理論知識儲備強勁,但身體素質較差,自理能力較差,有的甚至道德品質不良。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與其父母、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其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長。由于現今從小嬌生慣養的獨生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幾代人對其傾注了所有的愛,造成孩子極度自我、自私的性格。再如,從貧困家庭走出的學生,對他們而言,父母日益操勞,含辛茹苦,有的甚至不惜傾家蕩產讓孩子上學讀書,這些孩子會有自卑、孤僻的心理和行為出現,與社會出現矛盾。
三、教育管理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新時期的教育管理心理學指出,學生是高校教育的主體,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要更為人性化,要具備柔性,不能做硬性要求,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深入分析學生這一主體的特點,真正做好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人的所有行為都由動機支配,動機是人的需求的原動力。如果需求得到滿足,學生就會更加積極,更容易感覺愉快和自豪。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教育管理心理學,需要調查學生在每個階段的需求并及時滿足。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與能力。
2.重視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強化心理輔導機制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非常嚴重,解決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刻不容緩。高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培養健康人格、樹立正確三觀、健全體格的地方。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該樹立平等自信、互信互愛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高校管理者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共同發展。針對當前學生沉迷網絡,不與外界交流的現象,高校需要開展多項集體活動,給予優勝者一定獎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鼓勵學生走入社會。除此之外,高校要強化心理輔導機制,注重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加強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方式進行調節,幫助學生建立成熟的心理期。
3.提高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期望目標
心理輔導教師是高校心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一個優秀的心理輔導教師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還可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高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積極創造條件,提高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素養。高校心理輔導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價值,明確自己的職責。另外,對于高校學生沒有清晰明確的定位,高校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科學的分析,準確評估自身的水準,樹立適當的期望目標。如果目標太低,學生會更加懶散,目標過高,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可以在不同階段建立不同的期望目標,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完善學習目標和工作意識,促進學生和高校良性發展。高校來說要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營造輕松、平等、溫和的學習氛圍。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高校要跟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管理方式,靈活運用教育管理心理學相關理論與管理方式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蒙蒙,張璐.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顏傳香.新時期教育管理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
[3]劉媛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心理學的應用[J].學園(教育科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