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為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因為缺少健全的法律機制與管理措施,各類網絡犯罪問題大量爆發,嚴重威脅著國家的法治權威。本文就網絡犯罪及其刑法規制進行深入地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犯罪;刑法規制
1.引言
互聯網時期的來臨,提高了網絡行為的活躍度,人們經過網絡獲得了更加多的便利。然而,虛擬的網絡形態以及不成熟的監管制度導致了網絡犯罪行為的產生,網絡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當前,我們國家在互聯網領域中的立法無法滿足相關的監管需求,急需完善立法加強刑法規制。
2.網絡犯罪的概念
網絡犯罪所指的是行為人應用計算機技術,依靠網絡對其系統又或是信息實施攻擊,破壞或者運用網絡實施其它犯罪的統稱。其不但包含行為人采取加密、編程、解碼技術又或是相關工具在網絡中所開展的犯罪活動,同樣包含行為人運用軟件指令進行犯罪。
3.網絡犯罪的特征
第一,成本較低、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就電子郵件來看,其與傳統寄信方式對比成本比較低,特別是郵寄到國外的信件。伴隨網絡的快速發展,僅需敲擊鍵盤,幾秒種時間內便能夠將電子郵件發送給很多人。
第二,隱蔽性、互動性強,難以取證。網絡的不斷發展構筑起了一個虛擬的空間,不但消除了國境線,同樣突破了空間與社會的限制,促使雙向性、多向性溝通傳遞變成可能。在此虛擬空間中針對全部事物的描繪均是一大堆密碼數據,所以誰把握了密碼便等同于得到了對于財產等有關權利的絕對控制權,便能夠在任何地方登陸網站進行網絡犯罪、難以取證。
第三,社會危害性大。伴隨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的變革創新,電力、國防、電話以及銀行系統等均在向著網絡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如果以上部門受到入侵與破壞,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4.網絡犯罪的刑法規制
4.1 建立完善的網絡犯罪刑法機制
網絡犯罪問題的日益惡化,立法部門對于網絡犯罪的刑法規制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同樣制定了一系列與網絡犯罪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整體而言,現階段與網絡犯罪相關的法律規范顯得比較籠統,并未構建起完整的刑法規制機制,很難防止網絡犯罪行為的出現。并且,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之前的刑法規則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需要創建起較為完善的網絡犯罪刑事立法機制,刑法不單單是調節實際社會關系的重要工具,同時還應該是調節虛擬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以更加好的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然而因為刑事立法具備滯后性的特征,為了有效加強刑法的適用性,立法人員在制定法律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一,在立法時需要制定部分適用性比較強的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防止列舉式的立法形式,以維持基本性的法律關系為基礎,充分結合各式各樣或許會發生的犯罪行為與形式。第二,在立法時需要充分融合互聯網領域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走向,為新技術開發留有一定的空間,需明確立法是為了更加好的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而并非是阻礙科學技術的進步。
4.2刑罰配置科學化
目前,我們國家所執行的刑法對于計算機犯罪的法定刑配置相對較低,較為寬松的處罰很難滿足遏制網絡犯罪的要求。例如:依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的規定,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又或是拘役”,然而當今網絡犯罪所引起的危害是巨大的、無法想象的,如此寬松的刑罰手段與計算機網絡犯罪的極大危害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同時因為法定刑較低,此條文或許會造成犯罪人員在國外開展犯罪活動時,我們國家的司法管轄權沒有辦法行使。所以,針對網絡犯罪,需要對其所造成的社會危害進行全面的評價,創建起全新的罪責相對應的罪行階梯。從制度角度來看,強化立法,將網絡和信息安全融入法律控制范疇,比如在刑法當中增加計算機網絡犯罪專章,科學實施刑罰配置。除此之外,國內現行刑法對于網絡犯罪的懲罰僅僅是自由刑,造成其它的刑罰措施完全被忽視。針對大多數出于經濟目標的網絡犯罪,能夠運用國外所常用的罰金刑以避免此種犯罪。并且,還需增設資格刑,即網絡犯罪刑法規制的種類不得過于單一,對于網絡犯罪人員可以處以資格刑、自由刑以及財產刑等等,對于犯罪的法人運用“雙罰制”。
4.3健全有關罪名體系
在刑法當中明確幾種不同的罪名而并非是系統化地針對目前的各類網絡犯罪活動實施規制,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網絡犯罪。根據以往的犯罪方式來看待網絡犯罪活動,是沒有辦法達到目前打擊網絡犯罪行為要求的。并且,在罪刑法定規則的基礎上是不得進行無罪推定的,對于所有行為的定罪量刑均需完全遵守刑法中的規定,此便更加需要我們充分融合現階段我們國家網絡犯罪大面積爆發的情況改善刑法中對于網絡犯罪的相關規定,新增多種罪名以嚴厲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并且,需要以相關的司法實踐為基礎針對當前的罪名實施優化與改善,將破壞計算機系統罪從結果犯轉變成行為犯;將制造、傳遞計算機病毒的行為與其它的破壞活動單列罪名,與以上罪名相同轉變成行為犯,因為其對于公共安全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同樣能夠在刑法第二章中對其作出相應的規定。拓寬非法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適用范圍,將現行法律規定當中的三個領域拓寬到關系百姓民生、社會穩定的其它領域,其需要包含金融、電信、電力以及交通等行業,上述行業領域如果發生混亂,必然會導致無法想象的后果,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立法中均將此種社會保障機制融入到了其法律保護范疇內,以避免其受到網絡犯罪的影響。
4.4創新技術防范手段
首先,在立法層面需要創建起完善的以即時驗證制與網絡實名制為中心的網絡追蹤機制。此機制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對于牽扯到資金結算的購物網站與金融交易,以現有網絡實名制為重要知識,為了能夠確保網絡行為人與實名認證賬號保持一致,強制性實施即時驗證制,經過臉部驗證以及即時通信等途徑進行確認;第二,對于非資金結算的其它網絡平臺,全面貫徹落實網絡實名制。其次,健全當前所具備的網絡安全技術。大致涵蓋設立專門的網關針對信息實施過濾,設置信息防火墻,合理應用各式各樣的網絡加密手段,運用殺毒與防范相互融合的形式避免網絡病毒的傳輸,強化對上網主體的身份辨別與驗證技術的研發,運用重復率查詢軟件、關鍵詞辨別技術等針對有關信息實施辨別與過濾。
5.結論
總而言之,伴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大量普及,其不但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樣引起了非常多的社會問題。伴隨網絡犯罪活動的日益猖獗,我們國家的法治秩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有,我們需要合理有效的運用互聯網技術,對于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實施嚴格的把關,不斷完善我國的刑事立法機制,明確起科學高效的網絡犯罪刑法規制對策,對于實施網絡犯罪的人員進行嚴厲地懲罰。
參考文獻:
[1]向準.網絡犯罪的刑法規制探究——對《刑法修正案(九)》中關于網絡犯罪規定的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2]王肅之.從回應式到前瞻式:網絡犯罪刑法立法思路的應然轉向——兼評《刑法修正案(九)》相關立法規定[J].河北法學,2016(06).
[3]侯帥.論罪刑法定原則下網絡犯罪的刑法規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