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院校的發展過程中,科研能力是衡量其學術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關乎教學質量、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科研管理對于促進學校優勢學科形成、提升課題完成質量意義重大。本文重點分析了科研管理的職能和作用,并從能動性和創新性兩個角度進行了細致分析,希望能夠對高校的長期發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校;科研管理;能動性;創新性
所謂科研管理,就是針對科研工作者從立項申請、項目實施到項目完成、成果應用的全過程管理。在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題的完成質量、校園的學術氛圍以及高校科技發展規劃的達成情況。通過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讓科研人員更好地將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智慧靈光與研究項目相結合,從而順利完成科研活動,取得科研成果。
1.高校科研管理的職能與作用
1.1高校科研管理的職能
在高等院校中,科研管理承擔著對全校科技活動進行統籌、組織、協調、激勵等方面的職能,管理的過程覆蓋一個科研項目從申請、立項、實施到應用的全周期。在傳統的高校科研管理活動中,更重視管理中規劃、統籌等職能的發揮,而對協調、激勵等管理手段運用不足。但從本質上講,實施科研管理的最終目的在于提升科學研究的效率和效益,為促進科技事業的繁榮發展服務。因而,近些年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對激勵措施的重視程度大大提升。
1.2高校科研管理的作用
實施高校科研管理的意義重大,且對于不同的角色,其作用有所差異。對于科研項目的實施人員,有效的科研管理措施可以創造一個適合開展研究活動的環境,減少研究工作的干擾因素,提高科研效能。對于學校而言,通過運用科學的管理措施,有助于實現科學開發的規范化,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從而打造在國內乃至國際都享有盛譽的優勢學科。對于社會整體,高校的科研成果有益于推動社會的經濟、文化建設,而合理運用科研管理手段則可以加速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從而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2.高校科研管理的能動性
能動性強的科研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充分發揮主動性、前瞻性、啟發性,在對管理對象給出具有規劃性、目的性、導向性的指導的同時,與其保持定期的良性互動。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本校科研工作的全局性,結合對當前科技發展形勢的預測,促進本校的科學分析、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高校科研管理的能動性。
2.1科研團隊的能動整合
創建一個科研團隊,絕不是單純將相似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松散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在找準項目的切入點后,充分考慮各個成員的學術特長及研究內容的互補性,所組建起來的能夠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學術團體。通過對科研團隊進行能動整合,可有效避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出現過度強調個人研究興趣忽視實踐意義,而降低項目申報的中標率。在有效整合的科研團隊中,各個成員都能夠在課題申報、項目實施、課題結題等環節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圍繞申報的課題方向及各自負責的子項目,團隊成員可以進行集體論證、資源共享和反復退圈,從而在相互交流的過程達成共識,順利實現研究目標。
2.2項目申報的能動策劃
高校科研管理離不開項目申報環節,雖然申報能否獲批主要取決于研究內容的創新性與前瞻性,但采取傳統的靜態管理還是能動管理,在申報效果上存在明顯差異。靜態的科研管理通常是在學校網站上或公告欄中發出申報通知,之后在研究人員提交項目申請書后將其轉交相關管理部門。而能動的項目申報管理,則應在接到上級科研管理部門的要求后,除常規通知之外,還需分析項目申報的側重點,給出申報角度的建議,通過與科研團隊進行協調溝通,充分調動研究人員進行項目申報的積極性,并對評審要求和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幫助研究人員解答填表方面的困惑,減少項目申報的障礙。
2.3科研成果的能動設計
高校的科研成果通常包括論文、著作、研究報告、專利技術等,由于這些研究成果往往是不同課題組的不同研究人員取得的,因而具有相互分散、缺乏整體性的特點。科研管理者可通過能動的協調和組織,將特定領域的研究成果如期刊文章、博士畢業論文、碩士畢業論文等根據研究方向、時間順序等有精心組織出版,從而構成一項成果群,更好地體現出學校在專項領域的學科優勢。
3.高校科研管理的創新性
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不斷突破原有知識框架,進行創新的過程,而高校科研管理同樣強調創新性。唯有結合社會發展的要求與科學研究的特征,不斷更新管理思維、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才能始終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
3.1創新管理思維,提升服務意識
管理思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從事科研管理的人員需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避免以事務性工作代替管理工作;第二,科研管理工作需結合研究工作的實際需求開展,為研究項目和科研人員服務,真正提升研究的效率和效益;第三,建立起理論意識,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單純依賴經驗和直覺,而應積極復盤管理實踐,將有效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實現管理水平的螺旋上升。
3.2創新科研成果市場化模式
在傳統科研管理模式下,往往實驗室在發表了研究論文或申請到專利后,就完成了該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其實際應用往往是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這樣,難免會出現研究成果難以投入到實踐中的情況。因此,為了讓科研成果獲得持續的生命力,科研管理工作者需推動學校研究人員主動與市場、企業進行對接,深入企業一線,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進而調整研究的側重點和方向,讓研究成果可以解決企業難題,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3.3創新評價體系,發揮激勵效應
當前,大多數高校在進行科研績效評估時,往往以項目數量、發表論文數量、影響因子等作為指標,難免出現重個人輕團隊的情況。而一旦對科研人員進行科學活動有效性評估出現不公平,不僅會嚴重影響研究者的積極性,而且可能導致科研氛圍陷入僵局,影響科研人員的協作性。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者在建立評估體系時,需根據基礎研究、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不同加以區分,并引入360度評價體系,將同行評價、定性定量評估等作為業績評估的有效補充。對于學科帶頭人、學術能力較高的實驗室,還可適當給予特殊鼓勵和支持,從而促使科研團隊充分發揮主管能動性,激勵重點領域的優先發展。
總之,進行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科研效率和效益,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研管理也應通過在能動性與創新性方面發力,從而與時俱進地為科學研究活動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茂.高校科研事業健康發展的對策[J].財經界,2019(01):110-112.
[2]崔亞娟.高校科研管理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6-7.
[3]李璐,朱禮俊.基于信息技術視域下的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33):61-63.
[4]楊麗君,王俊生,阿榮,李士珍.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8):46-47.
[5]王琦.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科研管理的革新之路[J].高教學刊,2018(22):194-196.
[6]歐陽宇,徐金光.省級重點實驗室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動性與創新性[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9(06):135-137.
作者簡介:朱薇薇,出生年月:1987.10.3,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精確到市):江蘇省溧陽市,當前職務:綜合管理部主任,當前職稱:無,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