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振杰 孫夢瑩
摘 ? 要: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與水的關系不斷變化,水利水電工程學科不斷充實著新的內涵;與此同時,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發展現狀、學校優勢和時代發展特色進行總結與思考,對該專業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分析,以期能夠促進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發展,為更好地培養與時俱進的水利水電工程人才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 ?人才培養 ?時代特色 ?學校優勢 ?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1(b)-0225-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water is always change that make new connot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eanwhile, the society has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HuNan City University, the schools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development in that time to summary and reflec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taff are analyzed in depth. The conclusion could promot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and to better tran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alents.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Era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Regional economy
水利工程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采取各種人工措施對自然界的地表水、地下水進行控制、調節、治導、開發、管理和保護,以減輕和免除水災害,并利用水資源,適應人類發展需要所修建的工程[1]。水利水電工程作為水利類建設領域最為重要的本科專業倍受關注,其培養內涵注重于水利水電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基本理論,并在工程技術教育的基礎上,加強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運行管理以及工程安全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知識。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研究和建設實踐,中國在水利水電工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三峽水利樞紐、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向家壩水電站、溪洛渡拱壩、南水北調等世界級大工程逐一在中國大地建設。
隨著中國經濟和發展的轉型,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指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2]。2016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達到70%以上;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7萬km2[3]。國家政策指引不再偏重水能水電的開發建設,而更注重于人水和諧,綠色發展,學科內涵已擴展到城市水利、水生態建設與治理等方面,因此以應用型為導向的水利水電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也應與時俱進,認真思考與探索,符合時代潮流發展。
1 ?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發展現狀
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于2012年向省教育廳申報立項,2014年開始第一屆招生,2018年通過省教育廳新增學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評估并培養了第一批畢業生。目前該專業開設一個班,人數規模介于35~40人。據2018—2019年畢業生統計數據,兩年畢業生人數分別為36和35人,其中離校前簽訂就業協議人數分別為17和20人,就業單位為土木類施工企業的畢業生分別占就業人數的76%和80%;此外,由于大型水能開發工程國內市場接近飽和,進入水利施工企業的畢業生大多仍從事工民建行業,較少從事水利工程施工。因此,兩屆畢業生從事行業與土木類畢業生基本無差異,無法體現學科專業特性,這也從一方面說明湖南城市學院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通過對畢業生去向和學科建設分析,造成上述結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如下:
(1)水利專業專任教師缺乏。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作為新辦專業,需要嚴格滿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至少應有15名專任教師,生師比不高于18:1。因此,學校在籌辦專業時,一直大力引入水利工程專業的博士或教授,但苦于學校區位劣勢,至2018年,學歷專業為水利工程的專任教師仍只有5名。接受水利學科教育的專任教師較少,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認可度,降低了水利專業的全局觀,加大了對于土木類師資的倚重。
(2)學科開設過于依賴土木類專業。湖南城市學院對于新辦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定位于“立足湖南,面向全國,依托本校雄厚且門類齊全的土建類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學科優勢,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工程人才”。因此,在2014—2016級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能力基礎課程(必修)同時開設了土力學、巖體力學、彈性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等土木類基礎課程,而對于與水利相關的部分專業能力核心課程,如灌排工程學、病險水庫加固、水土資源規劃與管理等由于專業教師的缺乏,改為了選修,最終降低了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認知。此外,必修與選修課程的考核標準的不同,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重視程度,弱化了專業培養。
(3)專業布局站點較低,未見特色。湖南城市學院為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和益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而成,城建類土木專業基礎雄厚,分支較廣且歷史悠久,為了進一步加強土木專業在省內工程界的影響,進而擴展新辦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和安全工程專業。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誕生具有濃重的附屬屬性,而未在其行業發展趨勢與學科建設方面深入思考與研究。例如,長達近3個月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一直是湖南城市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教育,但對于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與土木類學生實習無本質區別,均局限于工民建行業的施工領域。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①學校與水利領域企業、單位開展合作的力度較為薄弱,學生去處較少;②對水利專業實踐未做深入調研,沒有把握好水利行業的施工時段與工民建行業的區別,學校分配實習時間處于汛期,為水利行業安全生產謹慎期,施工行為較少;③學科建設缺乏特色,單純地認為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是在土木工程的基礎上學習一定的水利知識。
2 ?基于學校優勢和時代背景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發展考量
湖南城市學院的強勢學科在于城建類專業(土木工程和城鄉規劃),其扎實的基礎、雄厚的師資力量,深厚歷史淵源在省內,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認知和影響。土木工程和城鄉規劃均為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并擁有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眾創空間、數字化城鄉空間規劃關鍵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新辦水利水電學科的發展必然要倚重這樣堅固的根基。在專業基礎課程如水工鋼筋混凝結構學、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實驗等課程中,可以對比學習水利和土木工程中材料、結構、施工、測試等方面的異同,拓展視野,加強專業認知。此外,可以結合土木專業技術應用和規劃思想推動學生對于水利專業技術升級的探索與思考,如裝配式技術在水利工程中應用,BIM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海綿城市的規劃與設計、智慧水利等。
然而倚重并非依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發展同時也必須建立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世間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遵循和符合時代潮流,具備與時俱進的動力和創新。從歐美國家來看,水利發展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1)低收入階段,水利主要面對的問題是防洪減災;(2)中下收入階段,水利工程主要通過水資源綜合調配改善生活生產條件;(3)中上收入階段,水利主要面對的問題是水資源節約與水環境治理;(4)高收入階段,人水和諧,水利注重低影響開發、水生態修復、河流再自然化[4]。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騰飛,人均收入即將邁入中上收入階段,但水利在全國范圍內長期非均勻發展,迫使我們必須同時面對一二三階段的客觀問題。因此,以應用型為導向的水利水電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也應著重向防洪、灌溉、供水方面的設計與施工以及水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傾斜,同時也應將學科專業發展理念與趨勢向學生傳遞,為社會培養招之即用的棟梁之才。
基于學校優勢和時代特色為社會培養適之需求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要求教育者準確把握該專業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完善人才培養理念,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大師資和專業建設力度。因此,基于水利水電工程在新時代的發展內涵,秉承“以本為本”的宗旨,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已進行了3次調整,基本形成“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三大模塊。并在“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模塊中結合學校優勢學科、注入時代特色,如依托學校科研和服務合作關系建立產學研相結合、反映區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5],并建立學生實習實踐跟蹤考核機制,確保學生實習實踐質量,目前已有包含水電站、水利設計院和水利施工企業共11所實習基地;同時積極開展和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業技能大賽等賽事,擴展學生的見識與思維,截止2018年共申請實施了7項大學生研究型與創新型項目,其中省級項目1項,校級項目6項。此外,學校加大了水利工程類的師資引進力度和培養強度以及學科建設經費投入,如不斷提高引進博士的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費,并“一對一”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穩步提升教學質量,2014年以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獲得校級以上教學獎勵15人次;在完善現有教學實驗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實驗室建設,為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試驗提供更多的平臺,如2018年建設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2處。
3 ?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為目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建設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根據湖南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水利發展主要問題為:(1)防洪減災能力薄弱;(2)灌溉供水保障能力不足;(3)農田水利建設滯后;(4)水資源、水生態問題突出;(5)水利管理能力較弱[6]。作為全國唯一的水利改革綜合試點省,湖南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水利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對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城市排水防澇、農田水利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和建設人才需求數量將急劇增加,針對區域經濟社會建設急需人才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應是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建設的根本目的。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建設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考量。
3.1 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的不斷發展,市場資源時刻發生著變革,這就要求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方式、人才技能符合市場需求。而高等學校的辦學體制改革相對遲緩,加之新的理論、新的技術從出現到被引入高等教育又是一個漫長的時期。因此,面對需求和供給的矛盾,教育者要深入企業、市場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趨勢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和市場實際所需,使人才培養實現技術資源與市場緊密相連,供給與需求匹配。
3.2 定向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助力,實現校企雙贏
地方高校擁有人才和技術知識儲備優勢,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進而加速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改革,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而區域經濟發展又為地方高校提供物質支持,實現資源對高校的“反哺”,從而提高高校技術知識創新和綜合實力[7]。與企業開展人才定向培養,可以彌補地區的區位劣勢,增強區域經濟服務,實現校企雙贏。
3.3 提高區域內同專業區分度,避免同質化競爭
湖南省本科院校共有35所,其中辦有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校僅3所,分別為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和湖南城市學院。基于學校學科優勢和特色,湖南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偏向于農業水土方向,而長沙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偏向于水工結構方向。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避免同質化競爭,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必須具備自己的特色和發展方向。基于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建規方面的優勢,應注重豐富水利專業在智慧水利、城市水利、水文規劃設計與建設等方面的培養,與長沙理工、湖南農業大學水利專業形成三足鼎立各具特色的發展,進而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4 ?結語與展望
湖南城市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面臨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通過近9年的思考與實踐,在專業定位與規劃、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社會需求等方面有了長足的認識,并以此制定了相應的方針與措施。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個永恒的命題,沒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地區,不同學校特色各異,如何結合專業發展方向與高校、區域自身特色,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是我們應當長久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Z].2010.
[3] 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Z].2016.
[4] 楊曉茹,李原園,黃火鍵,等.“十三五”水利發展方向、布局與重點研究[J].中國水利,2017(1):11-14,19.
[5] 李宗利,馬孝義,蔡煥杰,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2(6):28-30,38.
[6] 湖南省水利廳.湖南省“十三五”水利發展規劃[Z].2016.
[7] 許倩倩,馬紅巖.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分析——以鄭州市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 17(4):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