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市場結構的不斷調整,我國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而要想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要重視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引進。而高職院校則是新時期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場所,現如今現代學徒制亦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發展路徑。本文簡單闡述了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分析了當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重點從三個方面探究了發揮企業效能完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現代學徒制 現代企業 校企合作
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已然成為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應當重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近幾年,各個高職院校逐漸引進了現代學徒制,以此來推動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較多阻礙,因此現階段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證現代學徒制的高效實施。以下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其更加側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承。從本質上來說,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實現校企合作下的產教融合,即可使教育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無縫銜接,滿足各個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體現院校的高質量教學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學徒制已有了一定的完善與優化,同時亦加快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當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校企合作可以說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主要途徑,盡管目前院校與企業都已經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卻嚴重缺乏合作理念,且未重視優化合作模式,致使校企合作難以真正地發揮效用。通過筆者的調查分析發現,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仍舊以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企業人員參與授課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則極難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相關研究報告表明,高職院校往往將側重點放在專業課程優化設置上,而企業則重點關注自身的經濟效益,并沒有為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持。
(二)學生缺乏職業素養
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在招生過程中未能精確劃分專業結構,同時亦未嚴格把控招生標準,致使院校內部專業界限過于模糊,學生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吸收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通過調查,筆者發現部分高職院校對現代企業職業需求認知不夠,未能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與素養。盡管有的院校開設了一定的職業規劃課程,但教學時亦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講授,不符合新時期學生的成長特點。由此可見,若是未能解決此類問題,則必然會阻礙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
(三)人才培養模式單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新型教育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并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可能。但受到傳統思維的限制,目前仍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未能轉換教學觀念,僅以單一的模式展開教學,并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另外,亦有部分院校未能實現“因地制宜”,即將項目驅動、任務驅動等模式隨機使用,致使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難以切實地發揮效用,甚至阻礙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發揮企業效能完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有效策略
(一)企業指導、校企共育,創建更為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
新形勢下,為了進一步培養出更多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應當充分發揮企業指導作用,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協作下,創建出更為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必然需要企業在設備、人員等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若是后期學生未能選擇該企業就職,則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企業參與校企共育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不利于現代學徒制的全面實施。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吸引更多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就應當嚴格遵循“合作共贏”的原則,并將企業的經濟利益置于首位,使企業可明顯看到校企共育的優勢所在,進而為人才培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杭州某一職業院校為例,該院校財會類專業在招收過程中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在企業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篩選出一批優秀學生,基于此確定最終帶領學生展開專業學習的師傅,并簽訂了學生、師傅、企業、院校四方協議,在協議的約束下“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全面保障各方的利益,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二)搭建平臺、聯合管理,構建更為全面的溝通協商機制
通過研究并分析國外發達國家的現代學徒制實施情況,可以發現其中發揮核心的作用的機構為“行業協會”,在“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一定的保障,同時“行業協會”亦扮演著協調校企雙方利益的角色,可確保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但縱觀我國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實施現狀,若是要在獨立機構的作用下展開協調溝通,必然會增加投入成本。因此,新形勢下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當主動與企業進行協商,說明構建溝通協商機制的優勢,使企業可積極參與并貢獻力量,進而有效解決合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全面保障雙方利益。以財會類專業為例,高職院校可組建本專業的管理層,該管理層應由校企雙方共同組成,同時明確雙方在管理過程中的職責與任務,實現聯合管理,并對培訓內容、師傅資質、培訓設備等做詳細規定。在此機制的作用下,校企合作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即可及時解決,同時亦強化了現代學習制的實施效果。
(三)重視教學、組建團隊,構建更具針對性的合作機制
企業師傅是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直接參與者,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普遍存在著企業未指派專業師傅參與人才培養的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影響著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質量。因高職院校自身具有一定的特點,若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就必須要使企業培訓與院校教育有機整合,所以現階段應當組建更為專業的教育團隊,構建更具針對性的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實習環境。首先,校企雙方應事先簽訂教育團隊組建協議,即院校教師側重于知識講授、企業專業師傅側重于技能傳授,并要求企業專業師傅直接參與到知識講授過程中,協同教師優化并調整現有的課程規劃。其次,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對企業專業師傅的指導能力培訓,而企業則應當重視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培訓,不斷提升教育團隊的專業素養。最后,為了激勵企業專業師傅的參與積極性,企業可給予一定的帶徒補貼,并定期評選出“優秀師傅”。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可共同創設“獎懲制度”“等級評定制度”等。在壓力與動力的共同驅使下保障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質量與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應當堅持過程與結果并行的原則,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實施現代學徒制已然成為高職院校展開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因此,現階段應當全面認識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充分了解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從企業指導、校企共育,搭建平臺、聯合管理,重視教學、組建團隊等方面做起,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拓展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空間,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優化,從而進一步培養出更多的復合應用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福珍.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策略探析——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J].教育導刊,2017,(06):82—85.
[2]蔡南珊,朱琴.中外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證分析——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17):8—12.
[3]楊敏.簡論英國現代學徒制及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