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男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內在的統一,兩者互相作用,堅定的文化自信培養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平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也必須通過文化自信的培養來體現。本文對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和分析,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拓寬與發展。
關鍵詞: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
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競爭不僅僅在經濟、政治領域展開,文化之間的交流、滲透與影響也越來越多。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應當有著最為堅定的文化自信,實現以文育人,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理想、信念和行為。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將彰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國家發展與壯大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前提,也是完善文化事業的推動力。文化自信為文化發展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二、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各類實踐活動都離不開文化的載體,文化因素可以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向度,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可以推動黨、國家、民族內心自發形成文化自信這一堅定信念。所以,文化自信與思想者政治教育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關聯:一是目標一致。建立文化自信,旨在推動社會文化發展,使人們從文化內涵中獲得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念、良好道德以及正確的情感的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過思政課程及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這與文化自信地樹立的目標相一致;二是相互依存。文化自信要實現其凝心聚力的價值,必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地去灌輸,去引導大學生,去爭取學生的認同感,從而實現文化自信的社會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過文化自信的不斷融入來提升,激發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
三、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現狀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更加重視。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要”轉化為“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優秀的文化應當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上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一切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文化自信。然而,在高校長期以來的工作慣性的影響,重專業輕思政的人才培養理念還沒有完全轉變,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使得大學生對專業課學習重視,而忽視自身文化素養、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同時,思政工作者缺乏各方面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四、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以校園文化活動載體,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文化內涵是高校校園內涵建設的重點,將文化自信融入校園文化活動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黨團組織、學生會及社團等學生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尤其是開展立足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深挖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偉大智慧,結合時代要求合理化地繼承和創新,使其在新時代發揮新的能量和價值;通過開展基于傳統文化層面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喚起學生的愛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以“互聯網+”為載體,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教育的發展也提供了新的平臺,要將互聯網開放、融合、分享、創新的思維方式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實現教育方式的不斷創新。目前,大學生習慣于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體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這就提醒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積極傳播有意義的文章和視頻。現階段,已經有許多的關于黨建、共青團、思政課的微信公眾號受到了高校學生的追捧。接下來,我們可以將優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媒體融合開展,這也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深入、更豐富、更易于接受。
(三)以社會實踐為契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通過實踐活動豐富其教育形式,這將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積極性。通過傳統文化基地、紅色文化基地等實地實踐教學,讓學生從歷史層面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就,從實踐中感受文化自信的底蘊;通過了解和學習地域特色的文化成果,了解當地的民俗和當代的文化藝術,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以革命文化為助力,激發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動力
革命文化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精神財富。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傳承和發展革命精神作為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革命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愛國、團結、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養成。同時,這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精神與時俱進。學生對歷史的尊重,并用繼承的心態去發揚,這將是堅定文化自信最好的詮釋。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國人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十足的信心,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必須借助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平臺去開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文化自信培養也不可或缺。未來,還應從理論、實踐等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將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以助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魏曉紅.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
[2]余洋.“四個自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