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舒適護理和常規護理在心律失?;颊咧械淖o理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本院門診收治的90例心律失?;颊?,根據門診診斷時間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護理,另予以觀察組患者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與焦慮癥狀、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4%)低于對照組(28.9%),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8%)高于對照組(7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狀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狀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律失?;颊卟捎檬孢m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律失常;對比分析;舒適護理;常規護理;護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Methods:90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Outpatient diagnosis ,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fortable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4%)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9%).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Comfortabl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anxie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arrhythmia;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fortable nursing; routine nursing; nursing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569.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007-01
心律失常(Arrhythmia)屬于心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由心竇房結異常激動,激動傳導的緩慢或阻滯傳導所致,如植物、藥物中毒神經功能絮亂、心房顫動和撲動、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1]。心律失常對患者造成身體與精神上的損傷,嚴重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心理失?;颊邇H僅接受常規治療是不夠的,還需特殊的護理方式,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將死亡率降至最低。本研究針對舒適護理和常規護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按照患者門診診斷時間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45例。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0.01±4.51)歲;其中室性早搏5例,束支傳導阻滯4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心動過速12例,房室傳導阻滯15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2.15±3.76)歲;其中室性早搏6例,束支傳導阻滯2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心動過速13例,房室傳導阻滯16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心律失常診斷標準[3];②學歷高于小學學歷;③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疾病;②伴有嚴重心理疾病、神經疾病;③交流障礙;④配合性低或途中主動退出此項研究。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2 護理方法 診斷后,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協助患者完成常規檢查,應用心電檢查,按照標準靜脈滴注生理鹽水與胺碘酮,配合醫生對癥治療,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講解圍術期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進行常規的飲食護理,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作息對恢復的重要性等。
另予以觀察組患者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環境護理 良好的環境能提升患者舒適度,促進康復。護理人員叮囑患者家屬需結合天氣情況定時將患者房間窗戶打開,保證的通風透氣,將房間內的濕度調至55%,溫度調至25℃左右。根據患者要求合理安防生活設施,定期予以房間消毒,可使用紫外線等照射、二氧化氯消毒液等消毒;在房間內,動作語言需輕柔,避免外界因素予對患者造成影響,保證房間的整潔與安靜。
1.2.2 飲食與生活護理 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合理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叮囑患者忌辛辣,多食用抵制、維生素豐富、少鹽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便秘而提高病情反復或加重。根據患者病情進展情況叮囑患者適當活動,叮囑患者家屬根據患者意愿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
1.2.3 健康教育 用易通的語言和親切的語氣向患者介紹心率失常疾病的相關知識,介紹治療方案、護理方式,通過電話、網絡等定期提醒患者心電圖、凝血象、肝腎功能檢查,尊徐醫囑定期復查。另外,老年患者通常伴有糖尿病,因此在用藥指導時需督促患者定期定時服用降糖藥物。
1.2.4 心理護理 患者確診后,護理人員需將態度調整至親切、友好、熱情,以致削減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與緊張感。積極主動與患者談話,并從談話中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由于患者對心律失常疾病的相關知識認知不全,導致患者會產生恐懼、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要求護理人員準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后,根據患者性格愛好采用轉移注意力、自我調節、音樂療法、案例法等方法緩解患者負性心理。同時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予以患者適當的關懷與鼓勵。
1.2.5 病情觀察 叮囑患者家屬密切嚴謹觀察患者病情以及用藥后不良反應。教會患者家屬為患者測量簡單的生命體征,如血壓?;颊叱霈F頭暈、氣促等不良癥狀,需及時向通過電話向護理人員反饋,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建議將患者及時送往醫院進行針對性治療,以免病情惡化造成嚴重負性影響。另外,告知患者家屬觀察患者病情的重要性,邀請家屬配合,從而將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降至最低。
1.3 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休克、心絞痛、腦栓塞以及心力衰竭;(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以及焦慮評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焦慮狀況,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焦慮程度越低[4]。(3)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在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前發放調查,共100分,非常滿意為85~100分,滿意為60~84分,不滿意為0~59分??倽M意率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且計數資料組間比較差異檢驗方式為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且計量資料組間比較差異檢驗方式為t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休克、心絞痛、腦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4%,對照組患者休克、心絞痛、腦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8.9%,即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8%)高于對照組(7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律失常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高,病程進展快,突然性發病則猝死率高[5]。且采用胺碘酮治療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心律失常病發后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心律失常患者尤為重要。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學界上就已經對舒適護理理論(Thoery of comfort care)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舒適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追求整體護理的護理藝術的結果,護理過程中重視患者滿意度與舒適度是一種護理模式[7]。主要內容包括環境護理、生活與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病情觀察護理、用藥指導等。本研究予以兩組心律失?;颊卟煌o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舒適護理)休克、心絞痛、腦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并發癥發生狀況優于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與焦慮狀況優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心律失?;颊邔嵤┦孢m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并發癥、生活質量與焦慮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予以心律失?;颊呤孢m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顯著,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會榮.護理干預對心律失?;颊叩淖o理作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20):209-210.
[2]樊琳琳.對小兒心律失常患兒進行舒適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08):217-219.
[3]陳晶.淺談舒適護理在快速心律失?;颊咝猩漕l消融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