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
【摘 要】對蒙成藥檳榔十三味丸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現狀進行了文獻綜述,為檳榔十三味丸的臨床上更精確地應用及其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蒙成藥;檳榔十三味丸;藥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07-01
檳榔十三味丸 (檳榔十三味丸)是蒙醫臨床中常用的傳統方劑之一,出自19世紀蒙醫方劑學經典著作《蒙醫金匱》[1]。由檳榔、肉豆蔻、廣棗、當歸、葶藶子各50g,丁香40g,沉香100g,干姜、蓽茇、白胡椒各35g,草烏(制)200g,木香30g,紅鹽25g,野牦牛心100g等藥配合組成。共研細末,制成水丸。
1 檳榔十三味丸的傳統功效
本方是藥物功能與消化味相符的性溫方,為命脈赫依病之首選藥。方中配有以鎮赫依之檳榔為君;佐以沉香、紅鹽、廣棗、野牦牛心、草烏、木香、當歸、葶藶子等祛赫依、益心、止痛和治氣血紊亂等藥物。故對命脈赫依病有極好的治療作用。此外,酌加三熱藥,亦能補益胃火和改善消化。每日服1次,每次1- 2g,根據病情用白酒、牛肉湯、三骨或四骨滋養湯送服。本方能夠調節“赫依”,安神止痛,用于主脈赫依病、赫依性刺痛、心顫、癲狂、失眠等病。孕婦及熱病忌服[2]。
2 檳榔十三味丸的主要藥理作用
檳榔十三味丸對小鼠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報道[3],該藥能顯著減少小鼠強迫游泳不動時間,并明顯改善利血平拮杭抑郁小鼠的抑郁狀態,其作用機理可能通過阻斷神經末梢對NE、5- HT和DA的再攝取,使突觸間隙可利用單胺遞質的濃度增高,增強神經遞質的傳遞功能有關。佟海英[4]等通過檳榔十三味丸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實驗,觀察到該藥可改善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另有報道,該藥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異常,提高大鼠腦內神經遞質 NE、5-HT、DA及其代謝產物含量,這可能是該藥抗抑郁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5]。烏吉斯古冷[6]等報道,檳榔十三味丸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異常及抑制慢性應激造成的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而發揮抗抑郁作用。
綜上所述, 檳榔十三味丸(高優-13)對不同程度的抑郁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該藥的抗抑郁特點、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等有待進一步深人研究 。
3 檳榔十三味丸的臨床應用
蒙醫學認為癲癇的主要病因是人體之根本因素相對平衡失調,赫依功能紊亂,影響百脈傳導功能而致病。色·哈斯巴根等[7]觀察以檳榔十三味丸味丸為主治療小兒癲癇56例,其中治愈30例,占53.6%,好轉24例,占42.8%,無效2例,占3.6%,總有效率達到96.4%。另有報道[8]檳榔十三味丸味丸治療心悸病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治愈15例,占75% ,好轉4例,占20%,無效1例,占5%。從而該藥對小兒癲癇及心悸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 展望
蒙醫臨床上檳榔十三味丸味丸為命脈赫依病之首選藥,用于赫依性刺痛、心顫、癲狂、失眠等病,效果明顯而且副作用少、價格低廉等特點。目前,對檳榔十三味丸的各方面的研究很少,對該藥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布和巴特爾,奧·烏力吉.傳統蒙藥與方劑[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87.
[2]白清云.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40.
[3]佟海英,王大偉,王斌,等.檳榔十三味丸對小鼠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1,(2):49-52.
[4]佟海英,蓮花,高玉峰,等.檳榔十三味丸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影響觀察[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1(1):42-46.
[5]佟海英,王旭,烏吉斯古冷,等.蒙藥檳榔十三味丸(高尤-13) 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及不同腦區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4,42(4):53-57.
[6]烏吉斯古冷,佟海英,斯日古楞,等.檳榔十三味丸(高尤-13)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行為學及海馬神經元凋亡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4,29(193):835-838.
[7]色·哈斯巴根,張淑蘭.高優-13味為主治療小兒癲癇56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1997,3(4):17.
[8]魏天虎.高優-13味治療心悸病臨床觀察[J].中國蒙醫藥雜志,2007,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