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飛
【摘 要】目的:研究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的檢驗診斷價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診的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病患60例,將之利用隨機數表法分成實驗和對照兩組(n=30)。當中,實驗組根據真菌檢驗診斷的結果開展針對性應用抗生素治療工作,而對照組則未進行真菌檢驗,只采取臨床經驗性用藥法。分析兩組病情的緩解情況,并對各組的臨床治愈率作出比較。結果:實驗組的真菌轉陰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實驗組的臨床治愈率為96.67%,比對照組的73.33%高,P<0.05。結論:將真菌檢驗診斷的結果作為參考,對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病患施以針對性應用抗生素治療,可取得顯著療效,且有助于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縮短住院治療時間。
【關鍵詞】檢驗診斷;真菌感染;應用價值;院內
【中圖分類號】 R65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72-01
從病原菌的類型上看,院內感染主要包括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細菌感染等多種病理類型,當中尤以細菌感染的發病率最高,而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1]。但在近幾年中,病原菌感染問題的加劇,使得真菌感染的發生率連年增高,盡管使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等藥物能夠對真菌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但可引發機體中菌群失調的問題,使得病原菌的耐藥性顯著增強[2]。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的檢驗診斷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診的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病患6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n=30)。當中,實驗組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19-64歲,平均(39.25±6.74)歲;原發感染時間為1-9d,平均(5.63±0.74)d;曲霉菌感染者2例、白色假絲酵母感染者10例、克柔假絲酵母菌感染者4例、熱帶假絲酵母菌感染者12例。對照組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為19-65歲,平均(39.86±6.49)歲;原發感染時間為1-10d,平均(5.97±0.82)d;曲霉菌感染者3例、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者13例、克柔假絲酵母菌感染者5例、熱帶假絲酵母菌感染者9例。患者入院后發生感染的時間為48h及以上,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病歷信息完整。比較兩組的感染類型和原發感染時間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在入院后便開展真菌檢驗工作,其檢驗的方法如下:首先,對患者施以直接鏡檢,采集患者膿性分泌物、尿液、皮屑或者痰液等標本,待標本固定后滴入適量的氫氧化鉀溶液,然后再予以鏡檢,對于液態標本,需利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然后再予以鏡檢。其次,對患者施以真菌培養,于無菌條件下采集標本,并將標本放在沙保弱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培養,需認真觀察真菌的顏色、生長剫和形態等。最后,以檢驗結果和藥敏試驗結果作為依據,為患者選擇最適的敏感性抗菌藥物,并明確用藥劑量。
對照組在入院后未開展真菌檢驗工作,只采取經驗性用藥的方式對患者施以廣譜抗生素治療。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真菌轉陰時間,同時統計出各組的治愈者例數。
若相關癥狀與體征徹底消失,真菌轉陰,即為臨床治愈[3]。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用SPSS 20.0軟件,t和χ2分別檢驗計量資料(x±s)與計數資料[n(%)],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癥狀好轉情況分析 實驗組的真菌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如表1。
2.2 臨床治愈率分析 實驗組中臨床治愈者有28例,占總比例的96.67%;對照組中臨床治愈者有22例,占總比例的73.33%。和對照組進行比較,實驗組的臨床治愈率更高,組間差異顯著(X2=4.3200,P<0.05)。
3 討論
作為條件致病菌之一,真菌通常是在機體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通過呼吸道和開放性傷口等方式對機體進行侵襲。而真菌感染則一般發生于素體虛弱、嬰幼兒、病情嚴重以及老年患者當中,若治療不及時亦或者是不恰當,不僅會加重原發病,同時還有可能會引發新的疾病,比如:心力衰竭以及肺部感染加劇等。另一方面,若抗生素應用不合理,將會引起機體中菌群失調的情況,使得新的感染疾病發生,并能引發菌株耐藥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治療的困難度。過去,臨床醫師在對真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采取的實施經驗性應用廣譜抗生素療法,雖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臨床治愈率不高,且療程較長,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影響。并且,長時間疊加使用抗菌藥物,還會加重機體中菌群失調的程度,使得原發感染加重,并有可能的會引起新的感染。現代研究表明,采取病原菌培養法和直接鏡檢法對真菌感染患者進行診斷,能夠為患者抗真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導,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以及針對性,從而有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預后效果[4]。此研究中,實驗組的真菌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政策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實驗組的臨床治愈率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真菌檢驗診斷可為患者抗生素藥物的選擇以及用藥劑量的確定提供指導作用,以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的針對性,以有效提升其感染控制的效果,縮短住院時間,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曹鋒.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的檢驗診斷及其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3):260-260,263.
[2]趙凱.真菌誘發的院內感染的檢驗診斷及臨床意義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2):312-313.
[3]陳巍巍,黃宏耀,李進等.真菌誘發院內感染的檢驗診斷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15-116.
[4]孫玉麟.真菌誘發的院內感染與檢驗診斷意義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