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星臣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人們對于生活環境有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許多城市開始積極植樹造林,提高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的環境面貌和空氣質量。但由于林業管理尚不完善,所以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分析當前林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生態文明;林業管理;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41
林業是我國資源結構中的重要部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植樹造林開始被廣泛關注。基于生態文明的林業管理就是指在現有資源下,遵守自然規律,不過度索取大自然中的資源,合理進行資源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1]。但由于過去的濫砍濫伐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林業資源減少,自然災害頻發,所以提升林業管理水平,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
1 我國林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較為落后
由于我國的經濟體系在不斷更新發展,經濟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許多企業都更加注重經濟利益,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同樣,林業管理在過去也將經濟利益擺在首位,忽視了具體的管理工作,導致大量植被被破壞,某些地區沙漠化嚴重。隨著國家對林業的重視,林業部門的管理也在深化改革,摒棄以利益為中心的思想,致力于植樹造林工作中去。但由于林業管理技術不成熟,再加上管理理念和思想落后,導致林業資源恢復進度十分緩慢。在生態文明背景下,林業管理已經從單一的管理變為了可持續發展模式,但由于管理理念滯后,林業管理人員普遍對于生態文明沒有完整的認知,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同時,我國的林業管理還沒有健全的管理系統,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限制了林業的發展。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無法有效改善我國林業情況,且還會出現資源浪費現象,不能準確的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而且,在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種植、養護以及培育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當政府不能及時提供經濟支持時,就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進而影響林業管理。
當前,我國林業管理人員存在老齡化現象,這是由于社會沒有大力重視林業管理,以至于年輕人對這方面的接觸相對較少。但現有的老齡化員工沒有及時更新思想,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仍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種植管理,且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導致林業管理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我國林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不利于生態文明下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2]。
1.2 科技水平滯后
我國林業目前除了管理理念滯后外,科技水平也有所不足。相比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植被種植采用的還是傳統方法,特別是在對幼苗的管理上,使用的一些養護方法比較落后,幼苗存活率不是很高。在幼苗出現蟲害時,沒有先進的監測設備進行實時監測,主要依靠人為觀察,不僅工作效率低下,且無法對問題幼苗進行及時治理。同時,我國林業管理還是沒有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而是普遍采用人工管理,不僅會加重員工的負擔,而且會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當員工的專業水平不夠時,就會出現浪費資源的現象。此外,當前林業管理相關設備不足,當林業種植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還要臨時采取解決辦法,這樣的模式也是不可取的,也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2 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策略
2.1 更新林業管理理念
林業管理想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就要更新林業管理理念。1)要從多方面考慮,對于人員的分配要合理,全面落實對管理人員的監督工作,要求員工在其位謀其職,不能把林業管理當做看守林園來對待。相關部門也可以通過科技化方式來遠程監督管理人員,以保障林業管理的效率。2)應加強對林業管理的宣傳,讓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到林業管理不僅是要種植植被,更是為了改善環境。相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社區林業講座,或是在大街小巷中設置宣傳語,加深人們對我國林業發展的了解,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等來進行宣傳,也可以征集人們對于管理辦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不斷更新林業管理辦法,讓林業管理變成人們口口相傳的事情,提升社會的參與性,實現全民參與林業資源管理的新模式。3)一定要提升林業管理的嚴謹度,對于可砍伐和不可砍伐的地區要有明確劃分,嚴厲禁止濫砍濫伐的現象,對違規者也要進行嚴格的處罰。對于可砍伐地區,相關部門也要做好把關和監控,要有計劃地定期實施砍伐項目,且砍伐后要制定相應的種植計劃,不能只砍不種,也不能少種亂種。林業資源監管部門需要做好抽樣工作,定期對伐區展開全面檢查。此外,林業管理人員要做好監測工作,預防可能發生的森林自然災害,當災害來臨時要及時止損。與此同時,還應該經常對林業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培訓內容,促使林業管理與時俱進。
2.2 制定完整的林業管理體系
在更新林業管理理念后,需要進一步完善林業管理體系。由于我國林業發展的技術水平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比較落后,因此需要引進一些先進技術,并借鑒國外比較有效且可長期使用的管理模式。同時,強有力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是林業管理的保障,要想完善林業管理系統,就應該不斷完善關于林業保護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濫砍濫伐和破壞森林資源的不法分子,同時對不法分子起到威懾作用。完整的管理和處罰系統對于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也能夠避免不法分子鉆空子,同時還能更好地保護植被不被破壞[3]。
2.3 提升科學技術管理
我國的林業管理系統和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管理設備也有所欠缺,目前還是采用人力管理,存在人員分配不均、時間不充裕、個人任務繁重的問題。在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國家和政府部門可以引進相對高端的監測設備,構建網絡監測系統,通過相關設備來監測環境的濕度、溫度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以代替人員巡視,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當幼苗被病蟲侵害時,監測系統能夠盡快準確監測出來,以便于管理人員及時作出處理。同時,網絡數字化管理模式對于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有很大幫助,不僅能夠打破依靠人力管理的局面,而且可以推動林業管理水平提升。
3 結語
我國林業管理雖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在不斷深化改革下,隨著管理模式的改變,林業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先進的管理模式也能夠改變管理人員老齡化的現象,吸引更多具備專業技術和知識的年輕人投入林業管理工作中,逐步革新我國的林業管理,真正實現生態文明下的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娜.探討生態文明下的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策略[J].種子科技,2018,36(12):20.
[2] 盧淵.生態文明下的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J].農家參謀,2018(9):87.
[3] 劉莉,李國梁.生態文明與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18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