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琳王敬茹李靜才 曹碩(.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石家莊市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 河北 石家莊 050000;.河北省體育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
三級跳遠是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依靠身體各部位相關關節的充分協調配合,發揮下肢肌肉群的最大爆發力,來完成跳躍動作的一項運動,對運動員下肢克服外部沖擊力的退讓性收縮能力要求特別高,為此,我們對優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曹碩進行了髖、膝、踝關節的等速肌力測試,測試結果結合專項技術的運動學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為其技術的改進及專項運動技術水平的提升、避免運動損傷提供科學參考。
以河北省田徑隊三級跳遠運動員曹碩為研究對象,其身高180.2cm,體重78kg,專業訓練年限12.5年。
(1)實驗法。
采用瑞士產CON-TREX多關節等速測力系統進行測試。對受試者髖關節和膝關節進行速度為60°/s和 240°/s,踝關節進行速度為30°/s和120°/s的等速肌力測試,每個關節選取最大力矩、平均做功量、平均功率和到達峰值力矩的時間四個指標進行分析。
(2)數理統計法。
將等速肌力測試系統自動采集的測試數據轉換在計算機上,用Excel l表格進行數據管理,然后用SPSS11.8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現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肌肉緊張或收縮時對抗阻力的能力稱為肌肉力量,它是人體運動能力的組成要素之一,是熟練掌握運動技術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其大小和變化趨勢是影響運動成績的關鍵,同時還會影響甚至制約其他運動能力的發展。肌肉力量可以分為動力性力量和靜力性力量,按照表現形式和構成特點又可以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級跳遠是典型的快速力量型項目,通過助跑加速來獲得向前向上的力量,在獲得較高助跑速度后,并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來改變身體重心移動,并連續進行跨步和跳躍的運動特點。因此,三級跳遠項目要求運動員具有強大的單側腿部支撐力量和爆發力。根據三級跳遠項目和起跳時力效應,三級跳遠運動員的力量必須具有兩個能力:一是腿部要有承受較大力量負荷的能力;二是在承受較大重量負荷條件下迅速連續跳躍的能力。所以,三級跳遠運動員力量訓練應以動力性力量和退讓性力量為主要訓練內容。
三級跳遠是田徑項目中對運動員身體素質尤其是下肢力量要求較高的項目之一,下肢肌群力量的大小決定著其承受負荷能力的大小,同時影響著跳躍技術的形成。在起跳過程中,起跳腿優先發力,通過髖關節的伸展帶動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充分蹬伸,運用蹬地爆發的力量使人體獲得向上的騰起速度,進而為第二步的跨跳做好準備。

表1 曹碩髖關節肌力測試結果統計表
表1是三級跳遠運動員曹碩髖關節的肌力測試結果,由表1可以看到,髖關節的力矩在夏訓后有了一定的變化,總體來說是提高了,尤其是兩側的伸肌力矩數值明顯增大(P<0.01);左、右兩側的屈肌力矩在夏訓前期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訓練中我們針對性的應用髖部屈伸肌功能性訓練手段來提高曹碩左右兩側髖部屈伸肌的力量,在后期的測試中兩側不對稱的情況明顯好轉。夏訓開始前曹碩的右側屈伸肌做功量明顯較左側弱 (P<0.01),在夏訓后期的測試中這一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伸肌較夏訓前有顯著提高(P<0.01),右側屈伸肌還有超過左側的趨勢,但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輸出的平均功率看,夏訓前的左側伸肌功率大于右側 (P<0.01),而右側的屈肌則高于左側 (P<0.05),夏訓結束后左側伸肌的平均輸出功率遠遠大于夏訓前(P<0.01),屈肌的平均功率也有所增長(P<0.05)右側伸肌的輸出功率明顯增長 (P<0.01),但屈肌的輸出功率下降顯著 (P<0.01),出現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為右側屈伸肌的訓練安排稍有不當,且運動員在執行過程中有所偏差。到達峰值力矩的時間相應縮短,說明運動員的神經支配肌肉的能力有所增強。

表2 曹碩膝關節肌力測試結果統計表
膝關節的屈伸動作主要由股四頭肌與股后群肌來完成,伸肌的主要作用是起跳和蹬伸,屈肌主要用來控制伸膝,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表2的統計結果看,兩側的屈伸肌在經過一個夏天的系統訓練后,最大力矩都有所增長,雖然夏訓開始前右側的最大力矩遠遠高于左側,但訓練手段的校正作用很明顯(P<0.01),夏訓后兩側的伸肌差距不大(P>0.05)。平均做功量體現為夏訓后兩側的屈伸肌高于訓練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P<0.01),平均功率的增長在左右側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左側的測試值有了顯著增長(P<0.05),右側的伸肌增長顯著(P<0.05),屈肌有下降的趨勢。到達峰值力矩的時間有快有慢,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曹碩踝關節肌力測試結果統計表
在短跑專項練習中,踝關節的最大力量決定著地支撐技術的穩定性,膝、踝關節伸肌退讓收縮能力以及踝關節屈肌快速力量是影響踏跳動作緩沖效果的主要工作肌群,踝關節伸肌快速力量和離心收縮能力以及屈肌的快速做功能力對踝關節的蹬伸速度影響最大。Mar k指出踝部受傷占了跑跳運動項目總受傷的25%。踝關節是最靠近地面的末端較小關節,是力的轉換源,通過踝關節的傳遞,可以將髖、膝的力量作用于地面,特別在短跑運動中踝關節的蹬伸階段,完成動作支撐的穩定性取決于踝關節力量的強弱,同時決定上位環節作用的效率和它參與工作的早晚。在三級跳遠中,踝關節在爆發起跳、落地支撐等動作環節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肌力來源于周圍肌肉的收縮(27%)、超等長收縮所儲存于肌腱里的彈性勢能(53%)和膝關節所傳送的功率(20%)。
在實際訓練中,曹碩存在踝關節屈伸肌靈活性及穩定性問題、伸肌蹬伸發力不充分的問題。通過激活、拉伸及本體感覺穩定控制,改善了屈伸肌的靈活性性及穩定性問題;應用皮條及推拉架等器械加強了踝關節伸肌蹬伸力量。在夏訓結束的第二次測試中,我們從表3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到,踝關節的最大力矩在夏訓后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左側由145.7Nm增長到173.7Nm,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右側增長了 62.2Nm(P<0.01);平均做功量訓練后左右側都有了小幅上漲(P<0.05),平均功率右側增幅明顯(P<0.05),左側有下降趨勢但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到達峰值力矩的時間左側變化不是很明顯,右側的屈肌明顯由0.27s縮短到0.13s(P<0.01)。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踝關節左右兩側的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踝關節強大的伸肌快速收縮做功能力為實現末端環節積極加速蹬伸提供了保證,在之后的訓練和比賽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等速肌力測試系統可以應用于三級跳遠運動員的肌力測試與糾正效果檢驗,從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闡釋運動員運動動力鏈中存在的問題;
(2)經過夏訓的周期性訓練,在等速肌力測試系統的檢驗中,發現曹碩髖、膝、踝關節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解決了左右兩側肌力不對稱的情況,也說明我們的訓練安排合理有效;
(3)建議階段性使用等速肌力測試系統,為訓練計劃的制定、訓練效果的檢驗提供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