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盈倉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式下,語文教學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運用感情去教,以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更進一步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抓好作文的寫作,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語文文化,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運用感情;語文教學;寫作興趣
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向前發展,不是忘記過去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而是展望美好的未來前景,促進新舊教育理念的過渡,加速新型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快速、高度和深入發展,在此基礎上,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需要運用智慧的眼光確立教育管理的目標、任務和長遠規劃,加快教育管理創新的步伐,實現教育教學超時代跨越。
1.在教案設計時,運用感情色彩語言做導語,使學生進入課文角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在教案設計時,教師應運用感情色彩語言做導語,使學生先進入課文角色,置身文章的環境里,用感情色彩理解作者情感、寫作背景及作者寫作的意圖。這就是說語文教師先要在教案設計中“提前”進入感情色彩,營造感情氛圍,運用感情語言。因為設計教案是進行課堂教育的第一步,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是強化學生理解課文的先決條件,是喚起學生學習好語文的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每一學年課程的前導思維。在多年的教學過程和資料參考過程中發現,含有豐富感情的文章容易被學生理解、背誦甚至在寫作中運用。一個教好語文課的老師一定在教案設計、課堂領讀和課外指導中加入感情豐富的語言和動作。所以,教案設計是運用感情成份的重中之重。
2.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合理的教案設計來引導,使學生充滿感情聽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按照合理的教案設計來引導學生充滿感情聽講,例如:在教《黃鶴樓》時,教師可以從傳說開始,講述仙人乘鶴而去的故事,引導學生品味詩人的感情、詩品本身的意境以及當時作者所處在什么一個環境中寫作的,詩人是惆悵的心情,“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學生會與詩人產生同樣的愁情憂意,“煙波江上使人愁”,作者明言真敘,寫出了一個“愁”字,家鄉何處的愁慮涌上心頭,學生心由老師情染,情由詩意而宣,很輕松的感悟了詩的思想感情,進入詩的境界。學生在大量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喚起感情深處熱愛語文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不失時機的抓住關鍵引導寫作。
3.運用感情的價值觀是課堂教學課外寫作的金鑰匙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我們要在課堂講課、課外評賞作文時,提醒每一位學生: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詩文都含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寫下這些詩文的作者都傾注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所以才能夠人文流傳,這就是感情價值和價值觀的靈魂所在。
3.1激發愛國主義激情
抒發愛國主義激情,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古往今來的很多名篇都有這種特色,比如:李白、杜甫等的詩歌,比如:魯迅、老舍等的小說。
3.2具有曠達的人生態度
曠達的人生態度,寬廣的審美眼光,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那些用感情去熱愛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很快被列強搶走,永遠不能歸還。
3.3運用感情是讀書和寫作
感情是讀書、教學、寫作的金鑰匙,一個具有感情價值的教師,一定能夠運用感情做人做事教書育人,一定能夠運用感情讀文做文教育學生,也一定能夠運用感情寫出抒發自己感情的文章并指導學生用豐富感情去學習寫作,因為豐富的感情是教書育人的金鑰匙。
4.教育的收獲是培養感情和感情的悟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感情來自培養,這是教育的起點;感情來自悟性,這是教育的收獲。談了很多運用感情教育教學的方法和實例,還有必要補充感情的來源:
感情的來源與父母及其家庭生存環境有關;
感情的來源與學校重視和教師的教育有關;
感情的來源與學生在受到教育猴子我覺悟有關;
感情的來源與整個社會環境(包括作品、網絡、政策等)的宣傳熏陶有關。
5.根據課文要求,引導學生重視寫作和練習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感到輕松愉快,把語文教學、作文寫作與豐富感情融合起來,是語文教學的最大成就,這是多年教育與考查的經驗之談。有些課文后的練習題在提醒:“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有感情的閱讀課文第幾自然段”或“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等,其實所有的課本詩文、課外詩文都需要“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多了就“品”出個不同尋常的味道來,當你運用感情讀的頭頭是道時,聽的人會津津有味,膾炙人口的感覺正好是用感情朗讀的感覺。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要想寫好文章,沒有真情實感顯然是不可能的,更好地利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感情色彩而讀書和寫作,體驗感情就可有效彌補學生的知識不足得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