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廣敏
【摘要】本文從探究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與困境出發,構建出一套適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最后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地方經濟發展 會計人才的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
【課題項目】課題階段性成果: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視角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課題批準號JGJX2018D258;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基于翻轉課堂的會計專業實訓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GH181021。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66-02
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責與使命,同時也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和依據。會計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應堅持面向“地方性”服務定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既是高校成長的土壤,又是其自身發展的不竭動力與源泉。會計專業要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依托地方經濟的資源優勢,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服務。
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視角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研究的現狀與困境
(一)目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容與社會需要脫節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急需一批適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會計人才,但就目前來看會計實踐教學內容卻未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無法迎合當前行業發展的需求及實際狀況,同時在進行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定位時也相對模糊,未能針對特定行業所需對會計專業及實踐內容進行具體的細化。
(二)實訓基地少,實踐教學體系受限
在校內實訓方面,目前由于專業師資隊伍及教育經費的缺乏,制約了學校對實踐設備的投入力度,直接導致無法滿足學生實踐訓練的要求。在校外實訓方面,目前大多數高校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教學方式,學校的熱情較高,但是企業的熱情相對較弱,致使專業實習受限。 (三)實踐教學體系與本地區行業發展缺乏有機聯系
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未能很好地融入到行業發展中。若干企事業單位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不愿意接受民辦高校畢業的學生。與此同時,若干單位卻在苦苦找尋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兩者之間的沖突均是源于行業內的供需矛盾,同時在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與溝通。
二、構建出一套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提高專業認知
教師將會計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學習結合起來,帶領學生去當地不同企業進行考察,從而使學生從多方面認識行業組成要素及其相互聯系程度,為專業理論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實踐教學
專業基礎課實踐、專業必修課實踐等教學環節是組成實踐教學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是在實踐基地進行,基本知識和實踐基本技能的訓練,強化獨立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會計專業實踐基地可以分別設置財務核算,財務管理和審計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訓練實踐操作能力,相輔相成,互促互進。
(三)注重專業實習
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一般是組成專業實習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是在實習基地進行,要實現強化學生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和培養學生很好利用所學會計專業的知識技能,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開展第二課堂(充分利用“云平臺”技術)
開展第二課堂與實踐教學體系活動是一個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進步過程,同時也是實踐教學體系活動范疇延伸補充。為了有效的從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技能、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情操。
三、會計專業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
根據教育部文件《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思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試點引領、示范推動,轉變發展理念,增強改革動力,強化評價引導,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p>
因此,為地方經濟服務成為地方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努力將學科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通過了解地方經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探索設計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案和方法;通過課程設置的改革,改變會計理論教學脫離實際,使學生所學與所用相分離,畢業后難以勝任實際崗位的現狀。
參考文獻:
[1]宋佳.對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問題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04).
[2]吳雪純,蔣漱清.基于“地校協同”的高校會計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