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基于目前衛生職業高職教育中藥物分析課程教育發展現狀而開展的實用性研究。本文通過工作過程化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以及溝通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使藥學學生在分析任務、完成項目的工作過程中提升了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此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工作任務 藥物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46-02
藥物分析是藥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然而,不少藥學基礎課與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上課只需記筆記,聽課,不用或少查資料,思考較少,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開發與發展。針對這種狀況,為了實現教學過程與藥學服務工作過程相一致,我們開發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對藥物分析課程進行課程改革。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學習活動,其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班級試點,開展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我校大專2012 級和2013級藥學學生為對象(每屆只有一個班),13級藥學班設為實驗組(47 人) ,2012級為對照組(49人),共96名藥學專科學生,其中男21 名,女75 名。兩組藥學學生均為高考統招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課程改革方法對照組運用傳統教學法,即課堂講授—實訓室示教—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模式。實驗組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分為4個環節:(1)學習準備:教師進行學習動員,布置工作任務,學生接受工作任務,進行中國藥典查閱、藥典附錄相關內容、文獻資料及網絡資料查詢,根據老師的引導問題解釋劃線部分,并進行小組討論。找出自己的其他疑問即“知識空白”并做記錄,與組員討論并進行分工,分頭查閱資料,自學,準備在小組內進行匯報。通過引導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個環節主要采用了啟發引導的教學方法。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了本次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一起分析了所要研究問題的來源及其重要性,使學生明確了探究的目的和任務,在興趣和任務的驅動下,抓住時機把要解決問題所應該具備的條件提示給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回顧相關知識,這樣就縮小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距離,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2)制定計劃:教師引導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將“知識空白”匯總,引導學生討論匯報,學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用圖示法列出工作任務的操作流程。(3)實施計劃:學生分組完成實驗;完成氯化鈉中硫酸鹽雜質檢查的檢驗報告。匯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分析異常結果并討論出現問題的原因。教師收集每一組同學的檢查項目、方法與結果,總結歸納結論。比較不同組在相同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的異同,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在實訓課程中采取2人一組,通過引導問題、圖示等,選擇所用的實驗儀器和試劑。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的討論、交流,小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最后小組之間把收集到的實驗結論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展示,得出自己的結論。(4)教學反思與效果、評價:教師引導學生系統總結工作任務相應知識點,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與教師評價。實現理論(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引導)-實踐-理論與反思不斷升華的過程,使學生更扎實地理解工作過程,原理,更重要的是實現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反思,并對反思的結果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從中真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1.2.2 教學效果評價將考試和問卷調查相結合來評價教學效果。(1)期末考試采用同一試卷對兩組藥學專業學生進行理論考試和實訓項目考核。(2)自制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評價調查問卷,在課程結束后組織實驗組學生集中填寫,當場回收,了解實驗組學生對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評價情況。發放問卷47 份,回收有效問卷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應用SPSS16.0 進行統計分析,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藥學學生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結果顯示,實驗組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中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課程結束后實驗組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
3.討論
傳統教學法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實訓室示教—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模式,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做。學生過分依賴教師,處于被動學習和機械模仿的狀態,出現了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不強、學習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在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典型學習任務為驅動,在仿真工作學習場景中,學生通過小組協作、角色扮演的學習方式參與并完成藥物檢驗工作。此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依據藥學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實現了教學過程與藥學服務工作過程的一致,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了學習動力和方向,知道在工作崗位實踐過程中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藥物分析教學模式能滿足藥學崗位工作需求,在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育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值得在今后教學中不斷完善和推廣。
作者簡介:
郭俐麟(1981.10-),女,講師,碩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藥物分析課程改革、天然產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