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閱讀的教學方式也是至關重要。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提問,采取有效的提問技巧,從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本文將重點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進行探討與研究,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93-01
前言
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檢測學生閱讀的效果,對其學習具有一定的引導與輔助作用。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取決于問題設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提前備課的過程中,預先設計課堂需要提問的問題,而非采取即興提問的方式,避免出現課堂提問的形式化。有效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加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改革是未來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的現狀分析
1.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大多數的教師更重視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教學,而且現代以讀代講成為主要的閱讀教學方式[1]。由于教師過度重視閱讀過程中的重音和停頓等,所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注意文章閱讀的節奏。教師忽視對學生閱讀文章情感的培養,導致大多數都難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2.教師更重視對教材文章的講解。
在當前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不重視教學內容的拓展,閱讀教學完全依靠教材的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難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這種方式導致學生的接受與理解能力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閱讀教學的質量,這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受到阻礙的重要原因。教師尚未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弱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偏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具體實現措施
1.教師應該重視對問題設置的有效性。
第一,教師應該提高備課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教學內容、學生的思維模式、心理特征以及教學任務為基礎,設計出綜合性的問題。并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全面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致,積極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第二,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時,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設計,需要由淺入深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2]。第三,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提問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提問方式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教學氛圍。而且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挖掘教材的精華,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
四年級語文上冊以《觀潮》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首先需要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作者描寫景物所應用的手法,掌握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與生詞,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并帶著這種感情閱讀文章。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錢塘江潮非常壯觀,當天觀潮的人多嗎?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呢”然后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考慮,學生A回答“來觀潮的人很多,在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已經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教師再提問“這怎么表現出來人很多”?學生回答,“人山人海、盼著、望著”這些詞語都充分說明觀潮的人很多。
2.提問更加生活化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最關鍵的就是問題的設計,教師提問的時候應該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即使沒有答對問題也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3]。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需要注重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系,一方面生活化的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目前,小學語文課文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生活與教材之間的銜接點,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些內容。通過有效的提問,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文章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通讀全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教師可以提問“雪地里有哪些小畫家,你們認為那個小畫家畫得最漂亮呢?我們可以去雪地里看一下,那里有多少個小畫家,大家想一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與同學交流”。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考慮之后,提出下一個問題,“青蛙為什么不參加畫畫?”,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再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最后由小組的課代表總結本組成員的答案。
再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文章為例,這篇文章非常美麗,它的語言可以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非常美的大自然畫面,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能夠感知到自然環境中的美好,還需要能夠認識到我們要加強對自然的保護,更要凸顯文明旅游。在近幾年,有些不文明的游客破壞丹霞地貌,如新聞報道“蠻橫女游客破壞了丹霞地貌,竟要60年才可恢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同學們講解,喜歡去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每年旅游的游客數據都在增長。但是旅游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不文明的現象,甚至是破壞原生態的事情的發生。而對于這種不守規定,破壞環境的游客真的是讓人感到非常的無語。接下來,教師提問學生“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行為,你們會做出什么反應”。通過與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生對自然的尊重和對自己行為的約束。
結語
現階段,我國教育體系的建設已經初步完善,但是我們還應該重視其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小學語文的學習需要大量知識的積累,足夠的閱讀量和充足的閱讀時間能夠保證學生的素材積累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備極其顯著的作用。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對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與社會相適應,就需要學生能夠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培養學習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提問,設計的問題需要以學生的能力為基礎,注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多.淺析新媒體環境對中學語文閱讀的影響[J/OL].法制博覽,2017(36)[2017-12-25].
[2]曹睿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OL].北方文學(下旬),2016(10):95[2017-12-25].
[3]胡亞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