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娟
【摘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時代呼喚,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闡析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忠職敬業、極致求精、專注執著、守正創新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并實施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內聚”、激勵機制“并進”、質量行動“三提升”、成果亮點“固化”、創新路徑“完善”的五大培育工程,并在實證中不斷反思與改進。
【關鍵詞】高職院校 工匠精神 內涵 培育工程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25-02
一、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本指手工藝產品制造工人對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其于2016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及“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1]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在成為時代熱詞的同時,更上升為國家意志。培育“工匠精神”,要從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抓起,為了使高職院校學生即“準員工”擁有“技皮、術骨和匠心”,需以“匠心”培養續以貫之,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2]為充分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結合報告中的講話精神和滁州城市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學院所處的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我院認為“工匠精神的”的內涵應體現為如下:
(一)忠職敬業是前提
忠職敬業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動力源泉。一是忠職。“忠誠是一種信仰”,我們每一個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將工作看成“事業”,將對事業的忠誠等同甚至超越對自己的忠誠;二是樂業。“沒有愛,就沒有動力”,源于內心對事業的喜愛是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三是敬業,敬畏獲得并從事的事業,甘愿為之燃盡“燈芯”,只求做大、做好、做強事業。
(二)極致求精是核心
極致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和最為動人之處。一是極致,是一種以不懈追求的毅力,追尋工作巔峰狀態的“執念”;二是求精,“細節決定成敗”,以嚴謹的態度力求做好工作中的每一處細節,凸顯“細節處盡完美”。
(三)專注執著是保障
專注執著是工匠精神的需求和保障。一是專注,即一心一意鍥而不舍地為自己選定的工作目標全力以赴;二是執著,即專注的基礎上從不言敗,永不放棄努力,孜孜以求只為實現“一生做好一件事,方寸之間見世界”的境界。
(四)守正創新是關鍵
守正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關鍵和突破點。一是守正,即恪守正道,是對前人所創造和積累的經驗及文明成果的完整地繼承。“經驗制造未來”、“經驗蘊含著最珍貴的學問”,所以傳統經驗的繼承和傳承是基礎;二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即以現有的思維模式,突破傳統思維,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出奇制勝。
二、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實踐
(一)校園文化“內聚”工程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中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的重要隱性教育資源,能夠統一學生的思想,凝聚共識,增強學生對“工匠精神”價值的認可。[3]為此,我院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觀看《大國工匠·匠心筑夢》系列片并撰寫觀后感,組織召開“培育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班會,舉辦“高職學生工匠精神”主題演講比賽、“尋找最美工匠”校園微電影制作大賽等活動,增強并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知曉度和認同感。
(二)激勵機制“并進”工程
營造了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圍,配套工匠精神培育的相應機制,以此來有廣度有深度地宣傳、激勵和落實工匠精神的榜樣示范者,固化工匠精神的正能量。首先,從學院層面,專門設置由黨委書記牽頭,學生處和教務處主抓的實施推進機構;其次,從各系部層面,積極結合各系專業特色,貫徹落實,選樹報送典型。制定優秀學風班評選辦法,定期開展“優秀班級”、“優秀寢室”等評選活動,樹立正面典型,給予正面獎勵和宣傳。
(三)質量行動“三提升”工程
結合工匠精神內涵,積極行動。一是推行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修訂并調整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課程設置;構建“全實踐”的實踐技能培訓體系,大力興建現代化實訓室,搭建技術技能競賽平臺和校企深度融合平臺,實施“雙導師制”,以“一次就做好”的質量理念,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工作學習態度;二是推行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工程。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一支師德師風素質精良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我院提出“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年”口號,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專兼職教師隊,提升“雙師”素質,搭建大師、名師工作室等,定期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開展“我最喜歡的教師”、“讀一本好書”教師征文比賽等評選活動,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化師資隊伍。
(四)成果亮點“固化”工程
將“內聚”、“并進”和“提升”工程中積淀的成果凝聚提煉,形成工匠精神豐富的內涵;將在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的好方法、好經驗及時總結、歸納并存檔,拓寬途徑全覆蓋式地對工匠精神培育中的成果進行宣傳和共享,在發動宣傳到位的基礎上提升工匠精神積淀成果的固化效果。我院也采取了如下具體措施:一是從學院層面,由黨委書記牽頭的實施推進機構定期召開“工匠精神與人才培養質量”的經驗交流座談會、多次聘請專家來院面向師生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知識講座,拓寬教育渠道,充分發揮優秀校友資源的價值,召開校友分享會等;二是從二級行政部門層面,學生處、教務處和團委等部門主抓,其他各部門配合,固化并宣傳成果,如團委組建了各類社團,并且聘請專業指導教師,以項目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等;三是從各系部層面,各系積極結合本系專業特色和實際,在師生中宣傳學院成果的同時,更尋找本系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亮點,如以學生會為載體,發揮興趣小組、志愿者服務隊小分隊等的引領示范作用。
(五)創新路徑“完善”工程
工匠精神的培育要結合學院的實際和學院所處地域的實際,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外延也需要在學院和地方區域經濟動態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豐富和加以改進。基于此,我院不斷創新路徑,堅持“以始為終”的理念,堅持貫徹“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循環遞進。一是,創新做好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更聘請企業專家進校課堂實戰教學,力求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二是,創新做好大賽育人的工作。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賽教一體”,充分運用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和互聯網+等大賽平臺,在全程參與大賽過程中,培育學生的耐心、精益求精和堅持力等。據此,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頂崗和大賽所獲,企業和優秀校友的教學所得不斷豐富和完善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文獻:
[1]沈剛,鄧崎凡.需要“大匠”,更需“匠心”[N].工人日報,2016-03-09(1).
[2]劉曉.技皮·術骨·匠心——漫談“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J].江蘇教育,2015(11):20-22.
[3]符仲明.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應教育熱點問題:致力公平優質 建設教育強國[N].經濟日報,2018-0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