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敏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新穎的教學資源。如今,在教育教學領域,微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視角,就微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分析,希望能為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微課是以聲像為表現形式的教學工具,微課也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創新應用的結果。與傳統的教學手法相比,微課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微課的出現,也在教學領域掀起了一場改革的風暴,推動了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發展。那么,微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何應用價值,我們該如何應用微課技術來教學呢?筆者對此作出了回答。
小學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各學科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要建立在學生情緒有效調動的基礎上。而現代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有趣的課堂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微課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微課技術的優勢,借助微課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情緒。如在小學數學“精打細算”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教師選取《蠟筆小新》動畫片中的一個片段,小新在喝牛奶時,媽媽問她,如果一盒牛奶5元,那么一箱牛奶20盒,一共需要多少錢?為什么商場在賣牛奶的時候,一箱牛奶的價格往往會比20盒牛奶的總價格要低呢?然后,在微課中講解計算一箱牛奶20盒的價格,并從商品角度講述數學的價值,一箱牛奶的價格往往會比20盒牛奶的總價格要低,是商家的一種促銷策略,也是一個節約成本的市場規律。這樣借助微課不僅可以為教學注入趣味元素,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讓學生對數學的實用性有所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它的最終價值是服務教學和學生。在教學中,作為教學的執行者,教師不能只關注微課的新,還要關注微課的內容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都只是將微課技術當作活躍課堂的一種手段,卻很少重視微課的內容深度,這也使得微課教學熱鬧有余,深度不足。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對象,做好微課設計和教學引導,才能避免微課教學流于形式。所以,在利用微課技術來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微課設計,要注意微課內容的系統性和趣味性,或者利用精講精練來發掘學生的潛能,強化教學的深度。如在小學數學“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為已經熟練掌握了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技能,所以在多位數乘一位數運算中,一些學生很快就能掌握簡單的乘法技巧。不過,在乘法進位、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時,一些學生經常會出現錯誤。鑒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生動展示本課的知識結構,詳細講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解題步驟,講述特殊情況下(中間或者末尾有0時、復雜進位)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一些習題讓學生進行演算練習,這樣可以強化教學內容的深度,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切實掌握所學知識。
數學是一門注重思維和計算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只滿足于知識的講解,卻很少會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很少會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一來,學生根本沒有質疑、發問的機會,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也受到影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要求。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各種教學手法增進與學生的互動,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微課在課堂內外互動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我們可以將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講述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講述人民幣單位換算關系。如人民幣最小的單位是分,元是使用最多的人民幣單位,人民幣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相同。然后,用微課展示不同單位的人民幣,讓學生進行人民幣讀、說練習,并給出一定的錢數,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單位的人民幣湊成指定的錢數。這樣借助微課增進課堂互動,可以讓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積極的應用意義。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數學課堂教學都適合運用微課,也不是所有的微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正視微課的作用,還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和特點,積極探索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路徑和策略,然后合理運用微課技術來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微課教學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