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凱紅

表演游戲是以兒童故事或童話故事為線索,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現作品內容。本文主要論述在區域表演游戲中,從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出發,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通過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自主制作表演道具和場景,自主創編表演情節以及幼兒自發的交流和溝通,培養幼兒在表演游戲中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以往開展表演游戲時,常常是教師幫助幼兒熟悉故事、教授對話、制作表演道具和場景,幼兒表演水平只停留在模仿教師對角色的理解和表現上,往往以教師為指導者來開展游戲,幼兒的自主性得不到提升。幼兒是游戲的主導者,只有教師放手,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主制作、自主創編和自主交流,增強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兒童表演的興趣,讓幼兒釋放表演天性,鍛煉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在區域表演游戲中,故事中的角色有好有壞,角色的臺詞有多有少,讓孩子們根據他們的能力和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使幼兒獲得自己決定事情所帶來的滿足感,可以促進幼兒的積極性表現,在更好的游戲狀態下進行游戲。在自主選擇角色時,因角色分配產生分歧也經常出現,在這一點上,教師不必急于干預,應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談判協商,給予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尋找合適有效的方法分配角色。
例如:在表演園本主題《蛇偷吃了我的蛋》時,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角色,有兩個小朋友都想選擇雞媽媽,發生了爭執,我請他們先冷靜下來,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小朋友想了想,決定兩個人用猜拳的方式決定誰來演雞媽媽,愉快地繼續游戲。
幼兒在自主選擇角色時,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和意愿,提高了自主意識,又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豐富的道具和場景是進行表演游戲必不可少的材料,包括頭飾、服裝、樂器、表演所需的物品和表演環境等,這些材料能讓幼兒感受表演的氛圍,激發表演的欲望。在區域表演游戲中,教師切不可一手包辦,為幼兒提供現成的道具場景,應鼓勵引導幼兒根據選擇的角色所需的道具,自主選擇收集各類生活材料,利用剪刀、膠水、蠟筆等常用的美工材料,制作表演道具,并且思考故事所需要的場景布置,自主地制作與布置相應的表演環境。
例如:在進行表演游戲《山丘上的約會時》,小允選擇了扮演青蛙瓜瓜,她去材料柜拿了一張白紙和一只勾線筆,走到一旁的空桌上,在白紙上畫了一只小青蛙,又去取了蠟筆和剪刀,涂好顏色后剪下來,用一根長紙條繞起來兩端粘住青蛙,完成了一個青蛙頭飾。
在表演游戲中,鼓勵幼兒自主制作道具場景,教師只需創設良好的表演環境,準備好豐富的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動手能力。
在區域表演過程中,我們不能強求幼兒嚴格按照故事的情節一板一眼地去表演,這樣的表演是機械性的,幼兒就像個提線木偶一般,失去了表演的創造性和靈活性。表演來自生活,是真實生活的反映,幼兒在表演過程中的想法層出不窮。藝術活動是一種感性的、創造性的活動,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應該有一種快樂和個性化的感覺。中大班幼兒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想象力與創造力也有所提升,我們要鼓勵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創新,恰當引導,給予必要的支持,引導幼兒自主創編表演情節。
例如:在《小豬變形記》的表演活動中,瀟瀟扮演的是一只喜歡模仿別的動物的小豬,當表演到小豬裝扮成鸚鵡失敗之后,瀟瀟開始了自己的創編,說:“當鸚鵡一點都不好玩!我想當獅子一定很刺激!”說完瀟瀟去材料柜找了一個棕色的頭環,戴在頭上說:“我是一只神氣的獅子,嗷嗚!”隨后在表演裝扮獅子失敗之后又拿起一根繩子系在腰上扮演蛇……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創編后續的故事情節,選擇相應的道具來裝扮,并且根據情境做出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活動,在創造性的自主性表演游戲中自發地創造,自我表現,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
中大班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飛速時期,幼兒與幼兒之間溝通交流在區域表演游戲中必不可少。我們要善于傾聽孩子們對藝術表達的自發想法和感受,鼓勵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引導孩子自主地表達和創造。在選定表演主題前,鼓勵幼兒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交流討論,共同制定表演主題,幼兒之間相互溝通,合理分配角色,一起商量如何制作場景道具,分享自己的制作經驗,在表演中與同伴相互交流創編的新角色、新臺詞,表演結束之后簡單地進行游戲評價,討論下次表演如何改進,這些都是幼兒在區域表演游戲中自發的交流與溝通。
例如:在表演《蛇偷吃了我的蛋》時,幼兒進行了自制打擊樂配音的活動,在裝飾已經制作好的打擊樂時,萱萱看到樂樂在用皺紋紙制作花邊,主動詢問樂樂制作方法,樂樂告訴了萱萱花邊制作的詳細步驟并做了示范,幼兒之間就產生了自發的交流,分享道具裝飾經驗,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表演游戲擺脫了以往教師主導的禁錮,鼓勵和引導孩子們自由地自我表達和創造,通過在表演游戲中的自主選擇、自主制作、自主創編和自發交流,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還提高了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