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祖軍

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的靈魂。《新課標》指出了小學數學的十個核心素養,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運算、推理、模型思想、應用、創新。這些是現代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它是通過數學學習建立起來的品質、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用數學角度看待問題,用數學思維方法思考問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領悟數學語言,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閱讀是一種基本功,在新媒體時代,閱讀仍是學生獲取數學信息的最重要途徑,也是必備的能力,更是培養自學能力最重要的一環。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教會學生思考,思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本人結合長期的數學教學和反思,以及幾年來參與數學閱讀課題主研,在各位專家和同行的指導下,受益匪淺,談談數學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
做任何事情,態度很重要,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培養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再到善于讀。一、二年級因為字詞障礙,都是老師引導讀,學生認真聽,然后理解題意,再動筆解答。到了三年級,就要求學生學著老師給予的示范自己讀,再理解題意。到了高段,更是需要學生深度閱讀,一定要讀,才會懂題意,才會進一步去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做任何事情同樣需要興趣的引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言不為過。通過預習閱讀課前引言激發興趣,通過閱讀老師給他們找的《數學故事》,辦趣味閱讀手抄報。通過閱讀小學生數學學習報,寫數學日記,讀后收獲感受,真是各具特色。有的喜歡看《思維體操欄目》,學會了課本上沒有見過的《簡便運算技巧》,諸如拆分、換元、倒數法等,好題多練;有的喜歡《名師大講壇》,積累解題方法;有的喜歡《挑戰自我》欄目;有的喜歡《愛數學》欄目;有的喜歡《數學奇境》;有的喜歡《愉快教室》欄目;有的喜歡閱讀《數學小論文》欄目,展開想象,巧思妙解。老師在輔導雞兔同籠問題時,幾乎有一半的同學都已經會用假設法解這類題了。
設計課前引言,融境導讀。引言材料圖文并茂,讓學生先去讀一讀,激發學習興趣。首先,例題需要用心閱讀、演示、舉一反三以及變式訓練,例題的閱讀指導是學生獲取新知最重要的途徑。其次,法則、算式、算序、定律、性質、知識結構圖等都要一絲不茍地耐心細讀。例如在做四則運算時,好多同學不是看錯就是抄錯,看錯抄錯數字、符號,而且還回避事實,借口自己粗心,其實不僅僅是粗心,是沒有用心讀算式,沒有完整、清晰地理解結構。最后,對概念的閱讀,要從認讀到推敲,再到內涵和外延的準確把握,從而領悟蘊含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學會整體性通讀:一字一句認真地讀,從整體上把握數量關系,抓住關鍵詞。注意如增加與增加到、減少與減少到、縮小與縮小到、時間與時刻等字眼。其次,要帶著問題閱讀,“學貴知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平時課堂上教師應該多做示范,將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各個擊破,然后逐一解答,降低問題的難度。再者,學會對比閱讀,通過抓重點詞句,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圈點勾畫,對比分析,從對比中去找出閱讀的技巧。還可以進行對應的閱讀,因為數學上很講究對應關系,只要對應關系出錯,解題就會出錯。因此對應關系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首選通過建模來進行閱讀,先提煉主干,抓關鍵意思。感知數學模型,發展建模思想。有了建模意識,可以對數學問題的把握更貼近本源,目光更長遠。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模型思想是一種方法、觀念、意識,對這種模型的掌握和運用才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每種類型的問題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獨特解法規律,我們要去從本質上去掌握。其次,對于這些數學問題進行符號化閱讀,數學語言閱讀不比語文閱讀,有很強的趣味性,數學語言具有符號化、邏輯化、嚴謹化等特點,故數學閱讀要格外用心、細致。通常要讀、寫、算、想四結合。因此,要把數學抽象語言直觀化,實現數學語言到符號的轉化。
除此之外,還可以探究不變量閱讀。德國數學家開普勒說:“數學就是研究千變萬化中的不變關系。”然后換個角度去閱讀,數學閱讀要善于挖掘隱含的意思,不能鉆牛角尖、鉆死胡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換個角度思考。
總之,“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多讀,熟能生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一生。在讀中思,在思中讀,讀中探究,讀中生疑,勤于動手、動腦、動口才能實現從學會到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