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君
【摘要】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新課改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現狀,提出作業作為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和手段,應該隨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而不斷優化的觀點,指出語文教師在更新作業設計觀念的基礎上,要著眼學生能力發展,更新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使作業真正成為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載體。本文立足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主要從尊重個性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凸顯主體地位,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探究精神,設計實踐性作業和加強課內外銜接,設計個性化作業四個方面提出了作業優化設計策略,以期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業;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高中新課改理念深入人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激發興趣為先導,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先學后教的生成式課堂模式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育同仁的普遍共識,交流探討、觀摩示范、課堂講賽、外學內創等豐富多彩的課改形式遍地開花……然而,我們只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卻忽視了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
新課標背景下,語文作業不僅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作業作為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和手段,應該隨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而不斷優化點,語文教師在更新作業設計觀念的基礎上,應該著眼學生能力發展,更新作業設計的內容、形式,使作業真正成為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自我的重要載體。作業的設計應當形式多樣,并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學習需要。
語文教師要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著眼培養興趣、發展能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語文作業,培養探究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充分彰顯學生個性。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呢?
一、尊重個性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學習效果如何,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作業設計只有充分調動激發興趣,才能提高作業訓練的實效。如果語文作業形式單調、枯燥乏味,脫離了學生興趣,就會連“溫故”的目的都達不到,那就更談不上“知新”了。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注重趣味性,讓學生在溫故知新、鞏固提升、能力發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進行《先秦諸子選讀》中的《論語》這一部分教學時,筆者布置了如下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分組按話劇形式演出每課內容,要求緊扣文章內容。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后積極查閱資料,組內熱烈討論,利用課余時間抓緊排演。這樣的作業既能聯系學生的生活感受,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還能激發他們的創作意識,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合作以及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凸顯主體地位,設計開放性作業
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 , 改變被動學習狀態,培養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筆者設計了形式靈活多樣的開放性作業。開放性作業立足學生個性發展與靈性培養,切入點自由、獨特,內容豐富,形式靈活,載體多樣,可以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培養提升學生綜合語文能力。
例如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筆者以作業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了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從這篇課文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以2到3個句子進行解讀,可以闡釋文言實詞含義,可以解讀文言虛詞用法,可以指出特殊句式特點,可以進行直譯或意譯。具體作業步驟是:
首先,在不借助工具書、不查閱資料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理解句子含義,組織書面答案;其次,查閱工具書、網絡資源等資料,對自己獨立探究得出的答案進行甄別、矯正,加以修正;最后,對比結果,分析獨立得出的答案和借助資料得出的答案有何異同,從而形成最終的書面答案。教師查閱作業,推薦優秀學生作業全班交流展示,指名學生點評,談心得、啟示。
三、培養探究精神,設計實踐性作業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各種學習資源,注重實踐探究,強調把書本上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
一方面,要注重語文積累。“處處留心皆學問”,從高一入學開始,課題組老師就要求學生建立語文拾零筆記,引導學生不斷擴大語文閱讀視野,開辟清辭麗句、時事素材、名人名言、成語俗語、詩詞鑒賞等欄目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學生的語文底子自然會越來越厚實。另一方面,要經常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包括成語競賽、辯論賽、課本劇表演、調查訪問、生活體驗等基本類型。實踐活動基于興趣,學生參與熱情高,通過親身實踐,會給學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學習效果往往比較明顯。
四、加強課內外銜接,設計個性化作業
傳統的語文作業只注重重復性的筆頭訓練,了無生趣。按照多元智能理論,作業設計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設置,通過形式新穎的個性化作業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一方面,要結合課文、單元教學設計個性化作業。如學習了《陳情表》,可組織學生開展“忠孝能否兩全”主題辯論賽;學習了《故鄉》,可布置學生撰寫“假如阿毛還活著”的想象作文;學習了古典詩詞單元,可以舉辦背誦默寫競賽活動;學習了現代詩歌單元,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會。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研究性學習。如春節之際,可布置“傳統年文化與現代文明”、話說“年味”、“祖孫三代話春節”等訪談、調查活動;清明節假期,可布置“緬懷先烈,探尋本土革命先驅”征文活動;重陽節期間,可布置“我身邊的孝心少年”主題探訪活動。學生在完成個性化作業的過程中達到了激發興趣,鞏固了知識,提高樂綜合語文素養。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語文視野,發展思維個性。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要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語文作業應該富有色彩,充滿情趣。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的語文作業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陳海濤.讓作業做出個性[S].科技信息,2011(21).
[3]黃榮.多元化語文作業促高效課堂[J].讀書文摘,2016(5).
附 ? 注
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名稱:新課標下高中語文作業有效設計策略研究。課題立項 號:GS[2017]GHB2819)系列論文之三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