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萍子
摘要: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獨立學院應該加大對《國際結算》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現行的國際結算在教授過程中存在諸如教材陳舊、內容不充實缺乏實踐性、教學方法老套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提出精選教材、優化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等改進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國際結算 實踐性 應用型 教學
一、應用型獨立學院開始國際結算課程必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在本科教學領域涌現出一大批獨立學院。獨立學院是經政府教育批準、公辦大學和社會資本聯合舉辦的一種新型本科層次教學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獨立學院在依托母體學校進行辦學的同時要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大多數獨立學院都走應用型教學培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對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實踐性要求。作為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該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目的,提高對實踐性課程的重視程度。
《國際結算》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金融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基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基礎上,更著重于對實際業務的操作,該課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三種基本結算工具、多種結算方式及單據等方面基本理論,并且還需要掌握相關的國際慣例,從而去解決在結算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熟悉國際結算相關業務流程與操作規范,使學生具備高素質國際結算從業人員所必備的技能,為未來走向銀行及在進出后貿易公司進行貿易結算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在應用型獨立學院必須要重視課程建設,努力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及知識、信息經濟發展趨勢的應用型人才。
二、現行國際結算教學過程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應用型本科學院在教授國際結算課程中主要在教材選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問題。
(一)教材陳舊,實用性不強
現在本科學院院校使用的教材共同特點是重視理論,沒有相關的實例和練習,內容相對
比較陳舊,不能及時的更新,因而不能及時的把理論和實務聯系在一起,實用性不強。
(二)教學內容不充實,缺乏實踐性
目前經管類高新學生在就業中普遍反映出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由于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側重于對相關內容基本概念的解釋,各種結算方式原理及流程的理論解釋,教學內容無法聯系實踐,比如在講到信用證結算時只能介紹信用證概念、種類、流程,卻沒有結合崗位來具體講解如何操作。同時由于課程特殊性需要對教師的英語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但目前缺乏具備較高專業知識及語言能力的教師,而且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較低,加上教師只能在PPT上告知學生如何流轉,學生感覺抽象復雜,難以理解。
(三)教學方式老套,學生缺乏參與
現行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穿插部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由于引入的案例過于陳舊及簡單,加之有些在其他國貿課程中以及涉及,因而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去體現國際結算課程的專業性及復雜性性。
三、應用型獨立學院國際結算教學方法改進策略
(一)以實踐性為基礎精選教材
應用型獨立學院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加側重,在國際結算教授過程中應該以未來國際經濟與貿易職業分析入手,從實際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崗位素養為出發點,結合獨立需要學生學習能力特點來,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知識講解詳細、理論與實務兼顧的新教材,課本中應該增加實際案例,可以選擇和企業合作進行模塊化教學,讓學生更加接近現實。
(二)調整優化教學內容
1.國際結算中結算工具票據制作應用型國貿專業人才必備的專業技能。國際結算課程必須要把匯票的使用作為重難點來講解,對匯票成立的條件及其各種行為必須熟知,尤其對于背書環節要進行專項的訓練。另外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支票使用頻率也非常高,因而對于支票的教學也要豐富,比如對“劃線支票”的使用方法介紹。通過對各種票據的使用及填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無論作為哪個當事人,都可以明白票據如何流轉。
2.結合中國現在外貿現狀發現三大傳統的結算方式匯款、托收、信用證目前使用率還是非常高,因而仍然是教學的重難點。在傳統的理論教學及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應該加大實務的教學,即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學軟件等方式加強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能夠熟練的掌握各種票據的簽發、單證的制作及審核,讓學生能做到技能嫻熟、準確率高。
3.加強新興銀行保函、國際保利、福費廷等新興結算方式的教學。這些新興的結算方式雖然在我國銀行業登陸時間不長,但是因為他們具有手續簡便、融資便利等優勢深受進出口方特別是買方所青睞。這些新興的結算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同時要求業務人員具有更高的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要用更多的課時去講解,通過與傳統的結算方式及新興結算方式自身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它們的概念,特點及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并且通過實踐教學去掌握銀行保函協議、保理協議、福費廷協議的制作。
4.重視相關國際慣例。在進出口結算業務中不可避免會有貿易糾紛,進出口雙方以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在我國《票據法》以外,通常使用的國際慣例還有《英國票據法》,《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日內瓦統一票據法》、《托收統一規則》、《國際備用信用證慣例》、《關于審核跟單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等。事實上,在結算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概念、當事人權利與義務及單證內容都是來自這些國際慣例。因而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加大對國際慣例的講解,尤其規則中的一些重要的條款要進行單獨的詳細的介紹,作為重難點突出介紹,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將其運用的實踐中去。
四、改進教學方法
(一)實施以學生為主、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應用型的獨立學院必須以學生為主,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及團隊意識。比如教師可以信用證結算業務中分模塊分角色去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一定時間段內了解相關的業務程序及如何操作。
(二)引用系統性強的案例教學方法
區別于傳統的、枯燥的理論教學模式,應用型獨立學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運用案例教學使課堂教學生動起來。具體而言,教師就某個知識點講解過程中要貫穿一些經典的系統性強的案例,但是由于結算中涉及的角色非常多,加上業務復雜,如果僅僅課堂上來完成討論、講解非常占用時間,因此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分組分角色的讓同學們去承擔相應角色,了解每個角色的職責,鼓勵學生上講臺發言,闡述自己在貿易結算中認識。
(三)靈活使用實踐性教學方法
應用型獨立學院的同學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實驗室實施允許的情況下,國貿專業課程應該配備相應的模擬教學軟件。國際結算課程同樣也需要這樣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軟件里一般會將流程設計成一個一個環節,學生可以按照相應提示一步一步來進行操作,只有這樣才可以學以致用。但是長時間的依靠軟件也會讓學生缺乏思考,產生對軟件的依賴性,因而只能作為輔助教學來使用。課堂以為學校應該注重產學研結合,就國際結算課程而言應該緊密依托地方相關行業和企業,與銀行國際業務部門以及外貿企業加強聯系,建立實訓基地,進行實訓指導。
(四)酌情開展雙語教學方式
想要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對國際結算人才。不可否認,雙語教學在國際結算課程中尤其重要,各類單據及國際慣例最好采用英文原版。但由于學生英語不高,很多學生閱讀和聽力水平不高,如果一味地追求全英語教學可能無法達到想要的結果,因此必須酌情開展雙語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去學者一本中英結合的教材及中英對照的國際慣例,引導學生課后多看英文案例,并在上課期間多讓學生口述一些重要的條款及慣例并進行翻譯。在學生適應雙語教學后再開始加大難度,讓學生分析并解釋相關英文案例。
參考文獻:
[1]陳嵐.地方高校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8(06)第25卷第2期:89-92.
[2]宋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國際結算》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01):35-38.
[3]何勇亭.《國際結算》課程中應用性教學的探索.時代金融.2018(05):310-312.
[4]沈學恩.基于實踐技能培養的《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知識經濟.2017(09):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