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樂明
摘要:初中歷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因革新教學觀念,可以利用好圖片素材,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歷史學習之中,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
關鍵詞:初中歷史;圖片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措施;方式方法
一、利用圖片吸引學生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基礎,對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很多時候歷史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歷史概念簡化、具體化,雖然說歷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輕松的,但是學生還是需要教師安排一些特別的教學手段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更加良好的引導。圖片對于很多重點、難點的解題就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當比較煩瑣的知識點源源不斷地向學生撲面而來時,學生對于復雜的學習內容有了抵觸心理,從而大幅度降低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將晦澀難懂的復雜的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化,通過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從感性認知入手,挖掘學生學習歷史的潛能,促使學生形成更加全面的歷史思維觀念。
比如,在學習關于新中國建立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搜集開國大典時的相關照片,以及從在天安門前面的閱兵開始講起,用圖片的形式再現當時宏偉壯觀的場面,讓學生明白新中國建立時的不易以及各個機構和組織的艱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以我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具體的圖片背景,利用我國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建立為基本的歷史線索,深入探究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具體事件,利用學習內容對展示的課件進行深入的個性化理解,從而通過課堂學習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體系。
二、引導學生讀圖
教師要在指導學生如何看圖上下工夫,看圖時注意和課本相對照,或是通過圖片來補充課文中的相關敘述。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讀歷史地圖,在了解時空背景的前提下,弄清歷史地圖所顯示的時間和空間發展線索,從而把握歷史的發展脈絡。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讀歷史事件圖,引導學生通過對圖的觀察、認識、了解,學會挖掘和提取圖背后隱含的歷史信息。再次,要讓學生學會讀歷史漫畫,能從幽默詼諧的漫畫中體驗歷史的真實與生動,這樣既能增加歷史教學的生動性,又能給枯燥的課堂增加學習的樂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用好課本上的圖,還要結合課文知識多搜集圖片、資料,給學生大量客觀、真實、生動形象的史料,并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讀圖、識圖、釋圖的能力,力求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初中歷史知識內容涉及比較廣,在教材的編寫中,大部分內容是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對歷史圖片運用的比較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視覺疲勞。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能使課堂內容豐富起來,老師在對歷史知識進行文字講述過程中適當穿插歷史圖片,對知識點進行補充講解,能豐富知識點。另外,在教材中,對一些歷史事件只是進行簡單的描述,學生不能充分了解,運用歷史圖片能對歷史事件進行更加真實地還原,豐富課堂內容。
四、靈活的教學方法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在課堂的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來提出問題,即提出問題的目的和任務,能夠提高學生的吸引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捕捉到更多的歷史信息。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設問的方法來進行歷史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觀察的基本技能情況下,提高讀圖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的圖片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歷史。首先要鼓勵學生的分散思維,利用現階段所學到的歷史知識和其他的學科知識去做出正確的判斷;其次,利用歷史圖片來引導學生去挖掘圖片中的內涵信息,尋求歷史現象背后的原因。教師的提問在其中起著引導和點撥的作用,必須有思維度和訓練能力的目的。
五、建立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是一個建立在各大知識點基礎之上的結構,而將零散的知識點歸類形成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關鍵知識,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更有利于快速記憶知識點,腦海中形成完整的體系模式。而且由于思維導圖的模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記憶方法,更有利于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自我答疑,自我解惑,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思維導圖模式是由點帶線,由線代面,想象成一棵有著粗壯樹干的大樹,逐漸的分成幾支樹干,樹干上有樹杈,樹杈上面有著茂密的枝葉,無窮盡也。在想象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思維方式,而本身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又會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完善自我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綜合素質,學生在自我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發揮創造性的思維。
六、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歷史教材的文字都是比較簡練的,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敘述有限,有時候會顯得比較枯燥,學生往往是看了歷史資料介紹后,就跳過看下一頁了,主要的歷史知識點凡反而會被忽略掉,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也就最得枯燥無味了,這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會降低學習的效率。而圖片的加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毋庸置疑,圖片相對文字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增加人的關注度,特別是對初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
總體來看,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圖像內容運用主要是為了保證在具體的歷史學習中,學生可以全面細致地分析相關歷史現象并且可以通過這些歷史現象對相關聯的歷史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發展等方面的歷史內容進行對比聯動分析,而圖像的出現只是為了成為學習研究初中歷史的重要工具和參考內容。
參考文獻
[1]譚秀娟.課本圖片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力量·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1(21).
[2]覃善璞.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2(21).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