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璐 王雷
摘要:本文利用2012-2016年我國高技術公司面板數據,研究并購可能性對我國高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本文以新產業組織理論為基礎,揭示并購通過改變企業對市場競爭的預期進而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機制。本文以政治關聯為調節變量,研究其對并購和研發投入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估計結果表明,并購可能性顯著影響高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而政治關聯并非都抑制企業的創新,當政治關聯的深度較深時,也會對企業創新帶來正向作用。
關鍵詞:并購可能性 政治關聯 研發投入
高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群,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必然伴隨著增強研發。據數據顯示,2012-2016年高技術產業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分別是1.47%、1.55%、1.58%、1.71%、1.74%,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略有差距。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很多企業會通過并購來獲得創新資源,從而獲得研發需要的資產,促進企業研發。
那么研發與并購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什么因素會影響并購與研發兩者的關系?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目前的學術主要集中在并購的事后影響,較少考慮并購的事前影響,不僅如此,已有一些學者對政治關聯和研發投入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而對于政治關聯如何影響并購和研發投入,很少有文章涉及。因此本文以制度理論為基礎,闡述政治關聯對并購與研發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以此來進行更全面的研究。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并購可能性對研發努力的影響
根據新產業組織理論可知,企業不是被動的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而是試圖以策略性行為改變競爭對手對市場競爭的預期,從而作出有利于自身的決策。并購可能性通過改變競爭條件的預期來影響企業創新投入,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釋。首先,行業并購可能性越高,意味著行業內資產流動性越強,有利于并購企業獲得創新資源,獲得創新資源的主并企業會利用這些資源不斷進行創新,從而保持其競爭優勢。未參與并購的企業會受到參與企業積極研發的影響,從而改變其對市場競爭的預期,市場競爭會激勵企業進行自主性研發投資,從而保持競爭優勢,不至于被淘汰。其次,根據市場勢力理論可知,在行業內,參與并購的企業會產生反競爭效應。反競爭效應意味著企業市場集中度增加,會使企業橫向合謀,增大市場勢力。因此企業市場勢力增大時,會加大研發投入,從而有助于公司獲得更多壟斷利潤和保持原有的競爭優勢。并購可能性較大時,意味著未參與并購的企業所面臨的威脅也越高。未參與并購企業不得不通過自身研發創新,使產品差異化,從而擴大銷量,增加利潤。因此本文得出如下假設。
H1:并購可能性會正向影響高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
(二)政治關聯的調節作用
政治關聯對并購可能性和企業研發投入存在抑制作用。首先,當并購可能性增大時,也就是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可能具有組織惰性,在政府官員的庇護下,對市場變化不靈敏,其次,政治關聯的存在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政府補助甚至直接訂單,使得企業即使在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能夠在較低的創新水平上繼續生存,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的管理者競爭意識不夠強烈,管理者的目標不僅僅是企業能夠獲得壟斷利潤,管理者具有多重角色,最后,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更有可能從政府手上獲得較多資源,能夠通過政府獲得較多的特權。除此之外,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能夠為自己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自身享有較好的聲譽,能夠更方便的從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處獲得融資。所以,具有政治關聯的企業有能力進行其他替代研發的策略,例如通過并購其他企業來獲得創新資源,或者通過政府的關系,從其他渠道獲得創新資源,而不用親自去創新投入,從而避免了自身創新投入所帶來的研發風險。本文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如下假設:
H2:政治關聯負向調節行業并購可能性對高技術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高技術企業,樣本相關數據來源如下:(1)所有并購事件來源于國泰安并購重組數據庫,因為并購可能性指標的測算需要滯后三年,因此篩選并購首次公告日期在200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并購事件,刪除并購交易未完成的并購事件以及未披露并購金額的并購事件。(2)企業研發投入、政治關聯廣度及深度、公司規模等來源于企業年報。(3)市場競爭程度數據來源于高技術產業年鑒。
(二)變量測量
1.自變量:并購可能性(M & A possibility)。本文并購可能性的指標借鑒Phillips and Zhdanov(2013)的計算方法,將行業資產流動性作為并購可能性的代理變量,具體指標是行業內并購交易額與行業總資產之比的三年移動平均數,用滯后三年期的移動平均數代替本年的并購可能性。
2.因變量:研發投入(RD)。本文選用研發經費支出來代表研發投入。
3.調節變量:政治關聯。本文將政治關聯分為政治關聯深度(P&CSD)和政治關聯廣度(P&CGD)兩個維度,政治關聯廣度測量方法是公司具有政治關聯的高管占所有高管的比例,政治關聯深度的測量方法是企業高管曾經為省級以上的政府部門任職或者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賦值為1,否則為0。
4.控制變量。已有文獻表明公司規模(size)、市場競爭程度(Compete)、企業年齡(age)、資產負債率(Debt)、盈利能力(profit)、企業資產流動性(insert-M)等變量會影響企業的研發投入,因而本文將上述指標作為控制變量。
(三)計量模型
根據上述假設,本文設定如下計量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其中下標i表示企業,t表示年份,代表行業并購可能性,代表政治關聯廣度,代表政治關聯深度,代表企業規模的對數值,代表市場競爭程度,代表企業年齡對數值,代表資產負債率,代表企業利潤率,代表企業資產流動性,為隨機擾動項。、在代入模型前均做了中心化處理,其他變量均做標準化處理
三、實證分析
(一)全樣本實證結果
本文分三步進行回歸,第一步在模型1中加入因變量和控制變量;第二步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解釋變量;第三步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入調節變量及其交互項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
由回歸結果可知,模型2中,行業并購可能性對研發投入的影響為正,且P值小于0.01,結果顯著統計(B=0.047),說明假設1成立,即行業并購可能性對企業研發有促進作用。在模型3中,并購可能性也是顯著統計的(B=0.046)。說明行業并購可能性對企業的研發投入確實有較大影響。
本文下面來分析政治關聯的廣度和深度的調節作用,由表5可知,政治關聯深度*并購可能性的回歸系數為0.0826,且在P<0.0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可見,政治關聯深度正向調節并購可能性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政治關聯廣度的調節效應來看,政治關聯廣度*并購可能性的回歸系數為-0.12且在P<0.0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意味著政治關聯廣度負向調節并購可能性對研發投入的影響。
政治關聯深度正向調節的原因可能如下:政治關聯較深的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多的資源,從而有利于企業進行投資,在者,創新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政治關聯深度較高的企業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約束,更容易獲得投資。因此政治關聯較深的企業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是正向的。
關于控制變量,我們可以看出基本都是顯著的且基本與假設方向相同。資產流動性符號為負,與假設方向不符,可能的原因是當資產流動性較大時,企業容易采用并購替代研發策略,從而不利于研發。
(二)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上述結論是否穩健,本文采用研發強度代替研發費用支出作為研發投入的衡量指標,再次檢驗并購可能性對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政治關聯廣度、政治關聯深度的調節效應是否成立。從表中可以看出,替換研發投入的衡量指標后,主效應及調節效應的符號、顯著性水平均未發生變化,除個別控制變量的顯著性出現不同外,主要自變量的回歸結果與表五基本保持一致。這說明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不受研發投入衡量指標選擇的影響,表現出良好的穩健性,因此上述結論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四、結論及啟示
通過本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結論:一是行業并購可能性會增大高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二是存在政治聯系的企業,對行業并購可能性和研發投入有負面影響。而政治關聯深度對并購可能性和研發投入兩者關系產生正向的影響。本文帶來的管理啟示主要有以下2點:一是打破現有并購制度,減少審批流程,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產業競爭環境。二是幫助企業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企業技術創新有關的政府補助、稅收優惠和金融扶持政策,提高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參考文獻:
[1]任曙明,許夢潔,王倩,董維剛.并購與企業研發:對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7.137-155.
[2]袁建國,后青松,程晨.企業政治資源的詛咒效應——基于政治關聯與企業技術創新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5.13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