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時,將BOPPPS教學模型與微格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自學,并在參與式教學中檢驗自學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構了高職課堂的教學生態,為打造有效教學課堂提供實踐參考。本文概述了微格教學,簡析了“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教學設計,最后分析了“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型? 微格教學? 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2(a)-0127-02
《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餐飲管理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課程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但課程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交流,重形式輕結果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運用BOPPPS教學模型對課程進行改革,并結合微格教學這一新的教學方式,在課程中提高學生實踐、師生交流、結果導向的比重,探索實現有效教學目標。
1? 微格教學概述
微格教學發源于美國高校,是利用攝像機、錄像機等現代視聽設備開展的小規模教學活動。學生對某個教學內容進行試講,試講過程全程錄像。試講結束后,師生一起觀看錄像,共同分析講解過程的優缺點,改進提升。微格教學的錄像時長,一般在15min以內,多用在單個教學技能的培訓上,教學主題十分明確,針對性強。微格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多與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相結合,學生將錄制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課程平臺,教師進行點評、存檔,學生本人及其他學生,均可對視頻進行反復查看和評價。
2? “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教學設計
BOPPPS教學模型分為6個階段,分別是Bridge-in(引入)、Objective(目標)、Pretest(前測)、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教學)、Post-test(后測)、Summary(總結),其中參與式教學是教學主干部分。在將微格教學應用到BOPPPS教學時,主要是在課前、課后和課中的參與式教學環節結合微格教學過程。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2.1 課前學習與微格視頻錄制
課前教師上傳微課教學課件到網絡信息化教學平臺,說明課程知識要點和微格視頻的錄制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對微格教學視頻中需要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再進行角色扮演演練。該階段的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需要使用微格教室各自錄制視頻,視頻上傳到網絡信息化平臺,供教師檢查其自學成果。
2.2 課堂視頻展示與點評
在BOPPPS教學中,學生在課前錄制的視頻,在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教學)環節集中展示,教師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微格視頻,由師生共同進行點評。
2.3 課后視頻再制作與提升
在經過課堂點評、后測、總結環節后,學生對課前錄制的視頻作再次檢視、反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后,融會新知,再錄制新的視頻。此階段錄制的視頻,教師在網絡信息化平臺做線上點評。
3? “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教學實踐
選取《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員工培訓”教學內容進行“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教學實踐。課程中的“員工培訓”教學內容分為多個課時,教改實踐中僅就“餐廳服務員崗前培訓”作為實踐案例。在微格教學角色扮演設計中,學生以“人力主管”的角色,對餐廳服務員進行崗前基礎知識培訓。
3.1 課前:自學知識點,錄制視頻
微格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多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教師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引導學生使用多媒體課件自學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對課程教材進行自學,了解知識點,同時將該部分內容的微課教學視頻、知識點文檔及微格視頻錄制要點上傳到“智慧職教-職教云2.0”信息平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5~6人,由組長組織自學和演練。在掌握知識點后,小組對“人力主管”的角色進行分析,確定角色扮演的腳本。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對餐飲企業人員培訓的基本知識——餐廳員工的崗位劃分、崗位職責、餐廳服務基礎知識、餐飲服務日常禮儀、餐廳服務流程與要求等,有全局性的掌握,同時對餐廳服務員的職責、培訓要點有針對性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語言組織、案例填充等過程,編撰具備可操作性的視頻錄制文稿,并在錄制實踐中對文稿進行優化。
課前小組自學和視頻錄制演練,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一種考驗。
3.2 課中:BOPPPS教學,課堂點評
運用BOPPPS教學模型開展教學。
(1)Bridge-in(引入):說明員工培訓在餐飲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課程內容的重要性。
用案例展示法,例舉餐飲行業內知名企業的員工上崗要求,說明崗前培訓對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品牌形象存在基礎性作用。用問題啟發法,引導學生思考優秀的餐廳服務員應有哪些職業素養,這些素養能否通過短期培訓獲得。
(2)Objective(目標):明確提出具體、可觀察、可衡量的學習目標,主要包含四要素:事件、條件、行為、程度,即誰、在什么情況下、將學到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具體而言,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是學會用人力主管的身份對餐廳服務員進行崗前培訓。
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分,一是掌握餐廳企業人員培訓的基本知識,包括餐廳崗位劃分、各崗位職責、餐廳服務的流程與要求、餐廳服務的日常禮儀等;二是了解餐廳服務員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自身崗位職責、涉及崗位的工作流程、服務員的工作禮儀等;三是學會知識的輸出與傳達,在編撰培訓文稿的基礎上,嘗試運用口語和肢體語言,將知識點有效輸送給受訓對象——餐廳服務員。
(3)Pretest(前測):了解學生通過自學后,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聚焦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的難點,為教師根據學情調整授課內容的深度和進度提供幫助。
運用提問互動法——“無人餐廳和有服務員的餐廳有哪些區別?”“服務員上錯了菜,但發現錯誤時客人已經食用菜品,服務員應該怎么處理?”通過上述這些場景化的問題,了解學生對課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回答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疑問。
(4)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教學):這是課程的主體部分,要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學習,最終達到指定的目標或者期望的結果。
通過講解及朗讀法,介紹餐廳的崗位分工,說明餐廳服務員的崗位職責。通過提問啟發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高級餐廳跟個體餐飲店在服務上的差別及其原因。使用課件展示餐廳服務員培訓的知識要點思維導圖。使用多媒體演示學生課前上傳到“智慧職教-職教云2.0”信息平臺的微格視頻,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視頻進行要點展示,鼓勵視頻制作者分享創作感受,并引導學生對視頻進行討論。最后,教師聚焦知識點,從微格視頻的知識點覆蓋范圍、視頻文稿編撰質量、演練表現等方面,對視頻進行點評。在整體演示結束后,教師對微格教學視頻制作的整體情況做總結歸納,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并對不足之處逐一歸納,引導學生探尋問題原因,啟發反省與思考。
(5)Post-test(后測):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檢驗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在對微格視頻點評完成之后,教師通過書面小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演示視頻只是部分學生的自學情況檢驗,教師需要通過書面測試,全面了解學生每個個體的學習情況,獲取“BOPPPS教學+微格教學”實踐效果的客觀數據。書面測試也讓學生充分自查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充分體會餐飲企業的實操要求,將理論與實際有機聯系,為課后的反省與提升墊底基礎。
書面測試的知識點是學習的難點,學生未真正掌握教學內容精髓的情況下,難以應答正確。該測試題同步在其他未參與教學改革的班級測試,通過對比發現,參與“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班級,平均得分比未參與課程改革的班級高約10%。
(6)Summary(總結):總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融會新知。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闡述知識要點,即餐廳服務員培訓的內涵的技巧,引導學生思考餐廳企業其他崗位的特點和培訓要點。最后,鼓勵學生融會課堂所學,積極檢驗新知,把所思所想再運用到課后錄制的微格視頻之中。
3.3 課后:反省與提升
課后按小組進行再次討論,鼓勵學生在對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外部獲取的餐飲行業案例信息,將其穿插到微格視頻錄制之中,使視頻內容更豐富而具備一定趣味性。為減少學生課后的作業負擔,此階段的微格視頻,僅要求每小組不少于一人錄制。
4? 結語
“BOPPPS教學+微格教學”的結合,從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上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生態,激活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構了高職課堂的教學生態,營造了師生互動、生生之間協作的學習氛圍,形成了課堂師生之間的相生共長的良性機制。同時,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存在教學內容單薄、師生互動不夠等問題。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知,為網絡信息化教學儲備更多優質的多媒體內容。學生需要改變學習觀念,掌握學習主動權,提高自學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校方應為微格教學提供完善的硬件設備和高效的軟件系統。
參考文獻
[1] 謝軍.基于BOPPPS教學模型構建《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13):287,289.
[2] 周文,李俊,包衛東,等.國內BOPPPS模型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9,42(3):44-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