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的相關內容,通過對當前我國教育部科技查新要求進行分析,探討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有效策略,以提升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服務質量,為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資料,保障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廣大高校科研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教育部? 科技查新
中圖分類號:G252.6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2(a)-0270-02
圖書館的發展歷史較為久遠,從古代的藏書閣,到近代的傳統圖書館,再到當下計算機信息技術背景下的現代圖書館,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同變化,尤其是在服務職能上更是適應于時代需求,逐步改變。在傳統圖書館中,主要作用在于保存經典的文化古籍,并將圖書館中的資料予以人們借閱,而現如今的傳統圖書館,除了保留傳統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外,還擁有新的職能和服務范圍,如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和開發智力資源等。在計算機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中貯藏了諸多電子信息資源,不僅包括網絡教學視頻,還有文獻資料,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去查找相關文獻或課程,具有強大的檢索功能。鑒于此,眾多高校圖書館都開始申報教育部的科技查新工作,以促進科研服務水平的提升,滿足現代教育需求。
1? 科技查新發展歷史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順應科技體制改革要求,便產生了科技查新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科技查新的目的在于規避國家科研部技術研究課題重復,保障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真實性,是一項有效的情報工作,能夠為我國科研人員提供科學研究內容和成果方面等知識信息。1985年所實施的專利法,便是科技查新工作的體現,但正規的查新工作站最早出現于1990年,高校圖書館查新工作站則于1992年籌建。現如今,我國在2003年對有關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資格申請條件又進行了重新修訂。
2? 當前我國教育部科技查新要求
所謂科技查新,并不是指文獻檢索,或是進行專家評審,而是一項十分復雜,具有科學性、鑒證性,較為嚴肅的工作。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申報和籌建,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以確保工作站在人力資源、配套設備、文獻資源等各個方面達到標準要求。目前,我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申報條件如下:一是申請科技查新的高校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擁有與科技查新工作相關的國內外文獻數據庫,并且這些數據庫年限達15年以上;二是擁有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將其應用于查新工作中;三是對高校的查新工作人員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要有三名及以上查新工作人員獲得了教育部查新員資格證書,一名及以上獲得教育部審核員資格證書,而且要具備查新工作經驗。
教育部在對高校圖書館進行申報審查的時候,可以從基本條件即工作站的環境、設備條件、文獻資源和人員結構等方面來進行審查,合格者便可以批準申報。除此之外,還要考察高校圖書館的查新業務狀況,看其是否具備完善的查新工作制度,在科研和獎勵上是否已有查新人員發表相關文獻。
3? 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有效策略
3.1 領導支持,購置查新數據庫
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需要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一方面,高校圖書館領導要重視查新工作,明確科技查新工作的必要性,帶領圖書館工作人員致力于查新工作站的申報工作;另一方面,高校的領導人員也應當予以一定的支持,幫助科技查新工作獲得更多部門的配合,如科技處、財務處等部門,有的高校領導是用資金投入來予以支持,有的則是通過下達“紅頭文件”來予以支持等。
另外,為保障科技查新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購置相應的中外文數據庫,所購買的數據庫要與高校專業相匹配,具有綜合性和專業性。通常而言,準備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高校,都有著一定的教育實力和經濟實力,所購置的數據庫一般都是國內外頗有權威的綜合性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SCI、美國IEEE數據庫等。但是在高校圖書館查新工作中,針對高校自身專業特色的數據庫卻較少,因此在籌建查新工作上,應結合學校專業建設,來購置切合學校實際的專業數據庫。
3.2 加強隊伍培訓,提高科技查新工作
科技查新工作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對查新工作人員有較高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熟練利用情報來進行檢索,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因此,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高校,都會為圖書館配備專業的查新工作人員,同時并注重專業培訓,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能夠將科技查新工作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目前,各大高校都開始重視查新工作隊伍建設,但是現有的查新工作人員仍存在知識背景較為單一,理工類專業的查新工作人才較少,并存在老齡化現象。除此之外,科技查新工作站對查新報告的數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在實施查新工作的過程中,積累報告數量。一般要求查新工作量至少要有3年,前2年的查新報告數量每年不低于80份,第3年的工作量則不少于100份。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當與審核通過的工作站共同合作,學習經驗,積累報告數據,拓展渠道,實施高效的查新工作。
3.3 研究相關課題,做好業務培訓
高校圖書館需鼓勵查新工作人員研究有關此類工作的課題,結合實際工作狀況和自身工作經驗,來撰寫科技查新主題文章,加強對科技查新工作的理論研究,為日后的科技查新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經驗。為成功申報科技查新工作站,發揮查新工作效用,應當邀請專家來進行講座,堅持以老帶新,由經驗豐富的查新工作人員帶領新手進行工作,以加強業務能力培訓,使其能夠快速適應查新工作需求,提高查新工作效益。
4? 結語
為促進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首先要對科技查新這一概念進行充分理解,明確科技查新相關內容,分析我國教育部科技查新的要求,從多個方面去構建科技查新工作站。高校圖書館建立科技查新工作站,更是深度優化了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和人才資源,以促進和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
參考文獻
[1] 武茹,黃繼東.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信息服務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6,38(9):73-77.
[2] 郭若.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工作現狀與問題[J].科技展望,2015,25(10):218,220.
[3] 梁偉波,陳偉炯,陸亦愷,等.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人員專業素養能力培養途徑初探——以上海海事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12)為例[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4,24(2):46-50.
[4] 卓毓榮.高校圖書館申報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策略思考[J].科技信息,2013(19):24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