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雷 郭靖濤 周江 丁彥 張樹良 劉波 王昆 侯天華 金繼利



【摘要】目的探討三階段健康教育對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患者,在治療依從性、AMI并發癥、住院滿意度、出院后情況的影響。方法選取AMI并行擇期PCI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80)和對照組(n=80),對照組施行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施行三階段健康教育,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住院期間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配合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滿意度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觀察組能夠堅持鍛煉、戒煙、改善飲食、門診復診化驗檢查等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AMI行擇期PCI的患者進行三階段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住院期間AMI并發癥,提高住院滿意度,改善出院后情況,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三階段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9)06-0576-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6.03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一種急性事件,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危重類型,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其發病率逐年升高,隨著AMI發病率逐年升高,也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健康教育環節,需要足夠重視,我院自創建胸痛中心以來,結合自身診治經驗,探討對AMI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措施的同時,在健康教育方面給予加強和優化,采用三階段健康教育,即在入院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術后、出院前,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進行有重點有目的性地健康教育,觀察對患者治療依從性、AMI并發癥、住院滿意度、出院后情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承德市中心醫院住院的AMI并行擇期PCI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男53例,年齡49~71歲,平均(60.00+10.50)歲;女27例,年齡53~77歲,平均(65.00+11.50)歲;文化程度:中學學歷60例,大學及以上學歷20例;職業:在職25例,退休55例;均有配偶;心功能Killip分級:I級52例,I級24例,亞級3例,IV級1例。對照組男50例,年齡51~72歲,平均(61.00+9.60)歲,女30例,年齡54~76歲,平均(65.00±10.40)歲;中學學歷58例,大學及以上學歷22例;職業:在職28例,退休52例;均有配偶;心功能Killip分級:I級53例,II級22例,級4例,IV級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病情的人口學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排除有腦血管病、精神異常、智障、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小學以下學歷和急診PCI患者。本研究已經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加,同時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健康教育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常規治療的情況下,按照治療常規,做好急救措施的準備,采用遠程多功能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注意飲食與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并發癥等措施,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在日常治療的過程中,對照組做一般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入院時、PCI術后、出院前,進行三階段健康教育,每次時間至少20min。并于出院后做每月1次的常規電話隨訪,共隨訪6個月。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健康教育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AMI發生的病因、誘發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按時服藥的必要性,AMI急性期的注意事項,家庭自我救護,異常情況識別,生活方式、鍛煉身體、堅持用藥、出院后規律復診等事項。
觀察組患者首先由健康教育醫生制訂個體化的教育方案,通過對評估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遵醫行為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患者目前的教育需求擬定出健康教育計劃和目標,包括選擇有針對性的宣教內容、適合的教育方式和最后要達到的教育效果等。從入院至PCI術前5~7天為第一階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AMI發生的病因、誘發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按時服藥的必要性,急性期的注意事項,目的是讓病人配合治療;PCI術后至術后5天為第I二階段:講解PCI術的過程、優點、獲益、應用現狀及術后注意事項,目的是做好術后管理;出院前2天至出院為第三階段: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家庭疾病預防知識、自我救護、異常情況識別、改善生活方式、鍛煉身體、堅持用藥、規律復診,目的是做好出院后自我管理。
評價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分為兩個階段,包括住院期間和出院后情況。住院期間調查:治療依從性、AMI并發癥、住院滿意度;其中治療依從性由主管醫生在患者出院前作出問卷評價,分為非常配合、配合、配合不滿意、不配合4種水平;AMI并發癥由主管醫生在出院前進行匯總,包括住院期間是否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死亡;住院滿意度調查由患者或其家屬在我院住院滿意度調查系統中做出,但是對照組有2例未作出評價。出院后情況調查:堅持服藥、堅持鍛煉、戒煙、改善飲食、定期復診、心臟不良事件。患者出院6個月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調查,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發心絞痛、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運重建和嚴重心律失常,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出院成功隨訪154人,觀察組79人(住院期間死亡1人),失訪0人,對照組75人(住院期間死亡3人),出院失訪2人,失訪原因為隨訪電話停用。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版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采用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配合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觀察組比對照組心源性休克、死亡發生率低,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滿意度比較:住院滿意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出院后情況比較:觀察組在堅持鍛煉、戒煙、改善飲食、發生心臟不良事件等方面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定期復診率雖然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AMI是內科危重癥,住院期間患者及其家屬往往有心理負擔,表現為焦慮、抑郁、急躁、無助感、失落感等,這些負面心理往往會加重病情【1】,除常規治療方面需要有所優化外,在健康教育方面如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依從性、住院滿意度,患者出院后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循證臨床實踐指南提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就醫依從性【2】。張小娟等【3】研究證實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增加對醫務人員工作的信任和認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對醫療工作的滿意度。竇新悅【4】認為通過對AMI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對AMI有所了解,PCI術后可以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加快術后康復,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住院滿意度。王小琳等【5】研究認為通過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掌握冠心病的相關知識,理解PCI術后服藥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項等,增強患者對不良行為的危險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所以醫務人員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用在健康教育上【6】。還有醫院提出了對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護理路徑以及運動康復訓練的理念【7,8】,目前國內部分醫院已經在健康教育方面做出諸多努力,并且取得較好效果,但是在目前多數醫院醫務人員不太充裕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需要實施醫務人員的配備較高,并且需要增加醫務人員很多工作量【9】,而本研究對AMI行擇期PCI的患者制訂個體化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通過對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遵醫行為因素進行分析,擬定出健康教育計劃和目標,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實施,應用三階段健康教育與其他健康教育相比,減少了醫務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日常解釋方面的很多工作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三階段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住院滿意度,使AMI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發生率降低,國內有報道提出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強化健康教育可減少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發生【10】,雖然本研究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但可能是因為兩者發生率本來就低,再加上樣本量偏小,導致結果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對出院后的AMI擇期PCI患者進行情況調查,結果發現觀察組堅持鍛煉、戒煙、改善飲食方面明顯好于對照組,而服藥率一致可能與均有出院常規隨訪有關,本研究與王琪娜等【11】研究結果一致,另外本研究結果提示三階段健康教育與常規健康教育相
比可更好地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本研究在以往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個體化三階段健康教育理念,即對于AMI患者在入院時、PCI術后、出院前,進行三階段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研究結果表明對AMI行擇期PCI的患者進行個體化的三階段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AMI并發癥,提高住院滿意度,改善出院后情況,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效果顯著,且操作簡單易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耿旭影,徐明明,牛鵬飛.經橈動脈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J】.安徽醫藥,2016,20(2 ):388-389 ,390.
【2】Becker RC,Meade TW,Berger PB,et al.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Ev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J】. Chest,2008,133(6 Suppl ):776S-814S.
【3】張小娟,李云霞,袁口.健康教育對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22 ):3512-3514.
【4】竇欣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進修雜志,2014,29(3 ):234-236.
【5】王小琳,羅仕蘭,徐欽,等.雙模式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6):2101-2103.
【6】Puymirat E,Teixeira N,simon T,et al. Patient educ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ologists should adapt their message-F renchregistry of acute ST-elevation or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2010 registry【J】. 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 ),2015,16(11 ):761-767.
【7】任亞芬,郭薇,白鳳芝,健康教育護理路徑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48-651.
【8】蒲靜,王秋林,王沛堅,等.運動訓練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預后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12):109-113.
【9】任玉嬌,朱麗萍,王春霞,等.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屬負性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201-205.
【10】劉艷妮,侯雪,陳世健.強化健康管理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藥依從性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5 ):3686-3688.
【11】王琪娜,阮海玲,崔玲,等.健康宣教對急性心肌梗死康復出院老年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 ):163-167.
(收稿日期: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