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蓉
(河池市宜州區第一中學,廣西宜州 546300)
2001年,教育部發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引發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逐漸提上日程。那么,廣西西北部河池少數民族地區化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如何?作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主要是采訪,實地考察等。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開發利用新課程資源的原則。結合現行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將課本知識與本土素材性課程資源進行了初步整合,最后得到結論,并提出研究展望。
河池市擁有豐富的化學課程資源,如地質地貌,農業技術,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但河池市經濟不發達,所轄區域除金城江區、宜州區以外,其他全是貧困縣。因此,中學化學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并不樂觀。
經調查,本地區教師對課程資源了解不透徹,更談不上開發新課程資源。大多教師認為有必要將廣西西北特色民族文化資源納入中學化學課堂。也有少數教師認為,開發新的課程資源需要大量時間,與高考無關,增加負擔,降低化學教學質量。
從學生角度來看,他們對課程資源不了解,對桂西北民族文化資源的了解大部分僅限于本鄉鎮。但支持老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他們認為這樣有利于理解化學知識并提高興趣。
“綱要”建議積極開發和利用學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學校應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發新課程資源,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同時,在開發課程資源過程中,可以培養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提高教師能力,還可以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有效促進其專業水平的發展。
河池少數民族本土素材性課程資源在高中化學課的開發可以把民族文化引進課堂,把與民族文化的產生發展有關的化學知識有機地滲透到化學教學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課程資源的開發必須基于提高學生興趣的原則。因為開展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水平。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表1 河池少數民族本土素材性課程資源與中學化學課程內容的對照表
對于不同地區,由于社會背景和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課程資源的開發差異很大。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考慮實際情況,突出本土特色。
河池市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可以與師資力量雄厚、化學課程資源豐富的城市中學多交流,探討教法研究,也可以請專家到校講學。同時,我們可以利用一切機會安排一線教師外出學習,以便更好地開發課程資源。
我們認為,可以開發和利用來幫助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材料都是課程資源。如視聽資料,風俗,歷史遺跡,自然風光等。通過收集整理,本文將可應用的本地區少數民族本土性素材與中學化學知識點進行對照,初步將二者整合,以便大家理解和運用,具體見表1。
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到河池師生對課程資源有一定的認知度,但水平較弱。根據實際情況,作者提出了開發課程資源的三原則,梳理整合了本土素材與現行教材知識點的聯系。對比發現,列舉的部分本土素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它涉及許多知識點,如金屬,非金屬元素,營養物質,聚合材料等,與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為學生知識的遷移提供了載體。因此,它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生活情感,熱愛家鄉,尊重民族。
由于個人能力有限,研究時間短,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后期希望能夠組建一支隊伍,對河池本土素材資源涉及到化學知識的部分進行深度研究與開發。同時加強對化學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這樣才能實現本土素材性課程資源在高中中學化學課程中的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