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愛增,喬 婷,邵元春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口腔醫學系,山東 菏澤 274000)
口腔修復學作為一門臨床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非常緊密,既與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等基礎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又與美學、心理學、工程技術、力學等等緊密相關。在進行修復設計時,必須遵循本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比如修復工藝學、美學)的基本原理,只有合理地將多學科的知識與基本方法聯系起來,綜合運用,修復醫師才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復治療。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為此,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PBL 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典型病例展開、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1]。PBL 教學法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PBL 教學法已被認為是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僅存的幾項課程范圍內的教育創新之一。因此,將PBL 教學法應用于可摘局部義齒(RPD)的教學當中,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選擇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大學二年級口腔醫學專業8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PBL 教學法)與對照組(傳統教學方法),每組各40 名學生,經統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的一般情況無統計學差異。
1.2.1 PBL 教學法的實施
以可摘局部義齒(RPD)章節為例,其實施過程由一名對PBL 教學法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完成。將實驗組分成兩個小組,每組各20 名同學。提前讓學生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對他們個人的意義。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教學方法和PBL 教學法之間的差異性。然后,闡明教師的角色。各組之間的規則達成一致,并管理好各自的角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要求,結合臨床實際精心挑選出最佳的案例,根據案例設置問題,提前發給每位同學。然后各小組開始他們的第一個任務,試圖理解問題。他們從目前已學過的知識和具有的經驗角度爭論: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學生們就問題的共同觀點達成一致,找出他們知識上的差距,并決定需要探索什么,誰來做研究的哪一部分。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比如圖書館、教材、期刊、網絡等。然后學生獨立向小組匯報研究結果,這個結果必須是一個清晰的總結,并且與小組探索的問題相聯系。課上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圖片分析案例,提出問題,比如牙列缺損,牙列缺失,牙體缺損,牙體缺失是如何區分的?修復方法都有哪些?為何采取可摘局部義齒修復?你是如何設計的?等等。學生以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回答,最后教師對本章節重難點及討論中有疑問的地方作總結,整個過程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
1.2.2 對照組教學法的實施
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即對可摘局部義齒部分進行課堂講授。
本課程結束兩周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進行統一理論考試;教學模式的評價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PBL教學法(實驗組)進行評價。
采用SPSS18.0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對問卷調查進行數據統計匯總。
采用教考分離的方式考試,參與本授課的教師不參與出題,其結果如表1 所示。從表1 中可以得出,實驗組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PBL 教學法效果更好。

表1 兩組理論考試結果比較
對實驗組40 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其結果如表2 所示,從表2 中可以看出,學生對PBL 教學評價均較高。在調查的各項內容當中,認可度均達到80%以上。

表2 PBL 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PBL 教學法是在20 世紀60 年代末由美國教授Barrows提出的,目前該方法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所,如美國的新墨西哥大學和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林堡大學。在20 世紀70 年代和80 年代,PBL 教學法的實施穩步擴大,到90年代,許多醫學院已批準將PBL 教學法作為其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它已在世界各地大學的許多健康教育領域得到實施,如口腔醫學、藥學和護理學[2]。近年來,我國各大口腔醫學院校也先后對PBL 教學法進行了積極探索[3-4],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6]。
基于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是一種教學方法,以一個問題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法主要是把學生分小組,然后一起學習、討論,并與教師合作,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PBL 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學習技能,同時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而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把知識從教師傳授給學生,而且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而PBL 教學方法是針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和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這是一種令人鼓舞且有效的學習方式,因為學生們要處理的問題都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不斷積累和觀察到的,使學生們意識到要理解和解決現有問題而需要進行的學習是有價值的。可摘局部義齒是口腔修復學中重要的一個章節,并且這種修復方式也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因此采用PBL 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采用PBL 教學法的學生理論成績遠高于采用傳統授課方式的學生,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PBL 已被引入并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PBL 教學法獲得技能、知識,是目前許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方法相比,PBL 教學模式的優勢為:①課程是圍繞問題來組織的,而不是按課程的順序來組織的,重點是綜合學習,而不是將其分為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兩部分,實現了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整合;②改善溝通、團隊合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例如,對于口腔修復學教師來說,這種綜合的方法在將臨床案例與基礎科學聯系起來的時候,通過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查閱資料和回顧之前已學習的知識來解決臨床問題,從而獲得了收益。此外,在PBL 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各項學習技能,如團隊合作、自主學習及查閱相關文獻等來解決臨床問題,對于畢業后工作從事所學的專業是至關重要的[7]。通過小組學習也為學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和知識,尊重不同觀點的機會。學生們可以通過互相學習來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小組合作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充實和完善他們知識的機會,并通過其他方式或途徑獲得知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得的知識比在其他教學環境中更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投入和積極地參與當中的緣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教師要求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然后學生們去遵循,使學生缺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PBL 教學模式中,問題首先被提出,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全責,認識到自己需要更好的理解,去處理信息和搜索資源,如書籍、期刊和網絡資源等。
本研究中,通過對實施PBL 教學法的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的結果,同樣證明了PBL 教學方法的優越性。通過PBL 教學法,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采用PBL 教學法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以后的課程中,我們將進一步去探討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