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華,安海霞,張建波,王春燕,梁春旺
(1.邢臺市氣象局,河北 邢臺 05400;2.平鄉縣氣象局,河北 邢臺 054500)
邢臺國家基本氣象站(以下簡稱“邢臺站”),始建于1954-01-01,現址經度114°30′14″E,緯度37°03′52″N,觀測場海拔高度77.3 m,位于邢臺市冶金北路81 號紫金公園院內;新址經度114°21'32″E,緯度37°10'51″N,觀測場海拔高度183.0 m,位于現址西北方、邢臺縣皇寺鎮以東3 000 m,距現址18 240 m,按照規定從2014-01-01—2014-12-31 完成了對比觀測[1-5]。本文通過分析對比觀測期間的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對濕度、日平均風速的差值,并統計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標準差,找出邢臺站現址和新址觀測數據存在的偏差及影響因子[6-11],為邢臺站觀測資料序列完整性、區域一致性和均一性分析提供科學參考。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邢臺國家基本氣象站2014 年現址和新址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對濕度、日平均風速等數據。
1.2.1 差值
設Ai為舊址某要素第i 次觀測值,Ui為相應時間新址自動站儀器觀測值,則第i 次的差值為xi=Ui-Ai.
1.2.2 差值平均值
設對比觀測次數為n,則差值的平均值為:

1.2.3 差值標準差
差值的標準差σ為:

1.2.4 舊址址與新址觀測數據差異的顯著性檢驗
利用舊址近20 年的觀測要素數據月(年)平均值序列,對新址平行觀測期的月(年)平均值進行顯著性檢驗。
假設x0為平行觀測期的某要素月(年)平均值,假定樣本容量為n 月(年),這n 年人工觀測的相應要素月(年)平均值的樣本序列為x1,x2,…,xi,…,xn,統計量為:

在顯著水平a 為0.05(0.01),自由度為n,當|t|>ta,則表示平均值x0與其他年份平均值差異顯著。
分別計算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對濕度、日平均風速的差值,并統計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標準差,結果如表1 和表2 所示。
2.1.1 氣溫
氣溫差值為負值時表示,擬遷新址氣溫低于現址,新址年平均氣溫比現址低0.6 ℃,年最高氣溫比現址低1.1 ℃,年最低氣溫比現址低0.5 ℃,季節變化無明顯特征。11、12月份最低氣溫符號為正,與總體平均情況不一致。
氣溫差值標準差表明,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標準差接近,最低氣溫標準差相對較大。

表1 邢臺站現址與新址各要素月(年)差值平均值表

表2 邢臺站現址與新址各要素月(年)差值標準差σ
2.1.2 降水
降水差值以負值為主,表明新址降水明顯少于現址,新址年降水量比現址少15.4 mm,有一定的差異。大部分月份新址降水量少于現址,只有7、10 月降水量大于現址。
降水差值標準差數據相對不夠穩定,考慮到只用一年的數據作比較以及降水的局地性特征,這種差異可以忽略。
2.1.3 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差值大部分為負值,表明擬遷新站址相對濕度小于現址,年平均相對濕度相差3%.6、7、8、9 月差值較小,冬季差值較大。
相對濕度差值標準差相對于其他氣象要素最大,受局地降水和風的影響,產生這種差異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2.1.4 風速
風速差值為正值,表明新址風速大于現址,年平均風速偏大1.9 m/s,4、5 月份偏大比較明顯。主要因為現址位于市區,周圍被建筑物包圍。新址位于郊區,地處空曠,風越大,季節差異越大。
風速差值標準差數據和其他要素相比較,比較穩定。
采用t 檢驗,顯著性水平0.05.對現址20 年的觀測資料的平均值和新址的平均值進行顯著性檢驗,檢驗要素包括平均氣溫、降水量、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風速月值和年值。由表3 可以看出,4 個要素中,5 月份的平均相對濕度和所有月份的的平均風速超過臨界點、差異顯著,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差異不顯著。考慮到新址和舊址周圍環境的改變對風速的影響較大,可以認為新址資料可與現址資料續接合并使用。

表3 邢臺站現址與新址t 檢驗(顯著性水平0.05 的標準值為2.09)
邢臺站現址與新址之間觀測數據存在一定偏差,最高氣溫、相對濕度、風速、風向偏差比較明顯。新址年平均氣溫低于現址,平均低0.6 ℃;風速新址大于舊址,年平均風速相差1.9 m/s;相對濕度新址略小于現址3%,年降水量新址明顯少于現址,年降水量少15.4 mm。新址和現址氣溫、降水、風向風速季節變化均無明顯特征。相對濕度在6、7、8、9 月差值較小,冬季差異較大。新址和現址相對濕度除5 月份的相對濕度差異顯著外,其他月份相對濕度一致性較好;氣溫差異不明顯,一致性較好。風速一致性較差,與新址和現址觀測場周邊環境不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