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劉世偉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歷史判斷。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十屆八次全會基于這一判斷,作出了以黨的建設高質量全面推動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確定發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依據。全省人社系統必須把思想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全面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與勢,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積極貢獻。
第一,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一輪區域競爭的導向,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客觀需要。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開啟中國經濟新時代的鑰匙,誰的謀劃高、動作快、招數實,誰就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走在前、行得遠,重塑發展優勢,提升發展位次,實現由“大”到“強”、由“量”到“質”的轉變。
第二,全面理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高質量發展是集中體現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從基本遵循看,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戰略目標看,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發展,即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創新引領等七個方面。從基本路徑看,高質量發展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發展。從根本目的看,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總之,一句話概括,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實現從“有”到“好”的轉變。
第三,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要重點把握四個方面:一要堅持人民至上。發展成果最終是要落到增進人民福祉上,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二要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激發人才智力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三要堅持提質增效。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四要堅持統籌協同。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發展全局的變革,必須堅持整體同步提升。
人社部門是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門,全部工作都是圍繞“人”來做,就業、社會保障、人力資源開發貫穿人的一生,人社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最終是要推動實現人的高品質生活、高質量就業、高水平保障。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那么什么樣才是高質量就業?第一是穩定。就業穩定性是第一位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流動就業形態不是高質量就業。崗位要穩定、收入要穩定,有了工作穩定才有人心的穩定,有了人心的穩定才有社會的穩定。第二是匹配,即人崗相適。要把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去,發揮創造性、能動性,解決結構性的矛盾。第三是尊嚴。勞動者最基本的合法權益要受到尊重,要實現體面的勞動、有尊嚴的勞動,否則就不是高質量就業。第四是待遇。勞動者要有合適的待遇,待遇提高有機制、有通道,能夠通過自身努力享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水平。第五是自身價值。通過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成就感、榮譽感,這是馬斯洛需求的最高層次。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就業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完善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政府促進就業和市場配置就業的作用,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就業規模持續壯大,就業質量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我們也看到,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就業人崗不相匹配的問題、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護的問題仍然存在。要讓人民群眾享受高質量的就業,必須在“穩定、效率、和諧、服務”上下功夫,把就業工作做得更細更實。一要突出穩定性。一方面,要加強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從而增強其就業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要加大社會保險援企穩崗力度、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大公益性崗位扶持力度,確保就業大局穩定。二要突出精準度。要推進公共就業服務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完善全省統一的“互聯網+就業創業”信息系統,推進“智慧就業”和“掌上就業”,實現“人”“崗”的高效精準對接。三要突出和諧化。要加大勞動關系調整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四要突出保障性。要切實加大監察執法力度,督促企事業單位為勞動者提供“五險一金”基本待遇,不斷提高保障水平。
綜觀世界各地,社會保障有自保公助型、國家福利型、自我積累型等不同類型,經過多年運營實踐證明,無論哪種類型都有利有弊。那么什么樣才是高質量的社會保障?第一是保障全面。要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生、老、病、死都有保障。第二是待遇適度。各項社會保險待遇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能夠滿足基本的保障需求。第三是服務便捷。群眾辦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要能夠少折騰、少受氣,最好做到足不出戶就能辦。第四是安全穩定。各項社會保險待遇能夠按時足額拿到手,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總之,我們要牢記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能力,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待遇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是我們也看到,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服務能力與人民群眾訴求仍然有一定差距,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工傷、失業等保險面臨很大壓力。要讓人民群眾享受高質量的社會保障,必須在推動發展、改革制度、提升服務上更下功夫,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一要突出全覆蓋。不僅要實現制度上的全覆蓋,更要努力實現每個人的全覆蓋。要持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促進和引導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持續參保,真正實現應保盡保。二要突出可持續。要逐步建立覆蓋全體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機制,建立并完善科學、規范的工傷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使各項社會保險待遇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而逐步提高。三要突出便民化。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高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捷化,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四要突出安全性。主要是保證社保基金安全。要加強風險管理,強化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全過程監督檢查。在保住安全這個底線的基礎上,合理運營,保值增值。
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資源是人力資源,那么什么樣才是高質量的人力資源?高質量的人力資源至少有四方面的優勢:數量優勢、質量優勢、結構優勢、效益優勢,歸結一點就是發展和競爭優勢。第一是數量優勢。總量不能小,否則不叫“強”,這是產出更多高精尖人才的基礎。第二是質量優勢。人力資源整體素質要高,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層出不窮,形成人才高地。第三是結構優勢。人才層次、結構要科學優化,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第四是效益優勢。人的智力要充分轉化為生產力,確保產出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選拔和招才引智力度,推進了人才隊伍,尤其是技能人才隊伍迅速壯大,創造了技能培訓“河南品牌”,打造了河南省人力資源優勢。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改革的深入、創新發展的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河南省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日益明顯,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要提升河南省人力資源整體素質,必須聚焦培育和引進高端人才,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一要突出系統性。要建立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二要突出開放性。要樹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和開放共享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進一切可以助力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高層次人才。三要突出創新性。主要是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樹立人才評價、選拔、使用的正確導向,引導人才合理流動有效配置。四要突出年輕化。著力培養高層次青年人才,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善于發現、重點支持、放手使用青年優秀人才。
實現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四個方面的要求必須做到:
這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是實現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前提。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四個意識”,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二要營造政治氛圍。持續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貫徹落實黨內法規制度,堅持一崗雙責、以上率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進一步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潔生態。三要增強政治自覺。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警覺性,自覺辨析各種不合理的聲音,堅決抵制有損黨的領導和損害民族團結、危害國家統一的言行。
這是實現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保障。一要堅定理想信念。持續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理想信念和規矩意識教育,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二要錘煉過硬本領。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素質,強化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在學習中充電,在實踐中轉型,在歷練中升級。三要昂揚精神狀態。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有相應的擔當和作為,要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責任,善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擔當作為、破浪前行。
這是實現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科學途徑。一要吃透情況。要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握“外情”,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在全國找位次。二要理清思路。要有高質量發展的規劃、理念、思路,把人社工作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抓住關鍵,找準突破,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形成品牌。三要精準施策。要對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開展評估,充分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及時調整和完善措施,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四要創新推動。要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及時創新工作方式,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舉措應對新困難,用新方式破解新矛盾。
這是實現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一要強化服務意識。要進一步加強教育引導,促進觀念轉變,從辦事“以我為主、為我方便”,轉變為“以人民為中心,努力讓百姓便捷和滿意”。二要規范服務行為。要堅持依法依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要加強窗口單位作風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樹立人社部門良好形象。三要完善服務平臺。要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建立設施完備、機制健全、運行高效、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務網絡。四要提升服務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統領各項業務,創新工作模式流程,使群眾辦事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