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萊 周建強 趙津津 秦光耀

迄今為止,風電專業的職業教育已有8年歷史,但目前我國的新能源職業教育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沒有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或方案可借鑒。而且新能源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全球能源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后,我國繼續對風電等新能源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新能源人才的需求。
2000年以來,我國風電事業突飛猛進。截至2010年年底的數據表明,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總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風電市場之一。我們通過第三次全國風能資源普查統計的結果,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目前我國擁有的可開發風能總儲量約43.5億千瓦,而陸地上和近海總計可供開發和利用的風能達7億-12億千瓦,通過這一數據表明:我國風力發電潛力十分巨大。
研究文章《2020年我國電力工程科技人才需求預測及供需平衡分析預測》中的數據表明,隨著風電產業發展,屆時我國需要各類風電人才達18.5萬人。就拿河南來說,盡管河南風能資源與全國豐富地區相比一般,可開發量還是非常可觀。在“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的風電將增加4倍,每年需要風電專業人才達600人。而現狀是,河南省省內僅有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一所院校開設了風電類人才培養的相關專業。與此同時,盡管我國許多地區風電行業在不斷發展并初具規模,但大部分風電產業的核心技術都是引自國外。為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國內出現了一定數量的高校設置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以緩解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緊缺問題。
國外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起步早,職業教育起步早,人才的培養模式相對成熟,系統相對完善,高校中相關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也相對較早。我們以澳大利亞新能源教育為例,它的新能源專業教育主要有:職高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是在2003年開始設立可再生能源的本科專業,與此同時,新能源專業的評估標準首先由行業技能委員會統一制定,再由州行業培訓局、企業專家和學校共同開發培訓教材。美國等國也相繼開設了新能源類的本科專業,有些課程還分為設計與分析方向和開發與管理方向,在教育中比較注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
課程設置方面,國內注重基礎知識的學校,強調“寬基礎”;國外注重體驗教育和實踐創新教育,注重管理能力的培養,課題多為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而且注重團隊配合與分工。
以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風電人才的培養著重存在的問題包括:實際培養的人數與行業本身需求總量之間的巨大差距;由高校培養出的風電專業人才與企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脫節,未達到企業用人標準;培養的風電人才還存在結構問題,其主要體現在風電人才培養體系結構建設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既著眼當前又利于風電行業長遠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調研、梳理已有風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和弊端,實地調研風電企業、電網公司等對風電人才的需求,我們針對風電人才培養過程當中的問題,將著重采取以下措施:
1.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由于風電專業主要包括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風力發電原理和風力發電場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根據確定的培養目標和崗位的知識、能力、職業素養需求,對傳統教材知識點進行梳理,重新構建出真正適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增加實訓課時和實習內容,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實踐水平,以達到風電行業對風電人才的需求標準。
2.采用基于信息化方式的教學手段。采用“雙向課堂”模式,即線下實體課堂與線上虛擬教學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性設計,把信息科技與學科教學特點相結合,增強視覺性和互動性,使教學形式更加形象和多樣。把課堂從傳統的教師被動教授變為學生主動學,教師是講師的同時也是教練,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打造基于學科競賽的培養方式。在人才培養中增加學科競賽的模塊,有益于風電專業學生的能力提升。一方面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如舉辦風電設備裝配、風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等方面的大賽;同時,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可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增加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實踐課時,構建風電人才培養系統運行的保障機制和考評機制,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拓寬風電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適應現代風電產業發展需求。
4.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實踐教學是風電專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學生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需要著重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可以掌握更多與企業實際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職業修養。而對于風電專業而言,實踐教學共包括:風電設備運行控制、風電設備的維護與檢修、風電廠運行管理等。我們一方面通過仿真軟件讓學生了解風電場的概況、風電設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等環節,將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通過實訓室的風電設備操作,完成風電設備的安裝與檢修、風電系統運行與調試等環節,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最后,我們還通過風電場實習,帶領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風電場的運行、控制及維護,為日后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5.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校企聯合也是培養風電專業人才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內容有以下幾點:一是專家直接授課。邀請大量企業一線工程師及專家,參與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教學,與教師共同培養學生。專家直接授課為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優勢,能夠讓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加密切,一線專家不僅能夠帶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與技能,還能夠分享最新技術應用成果,促使學生知識技能與綜合素養不斷提升。二是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機會。學校與企業加強聯合,讓學生有機會到企業一線中實習,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實現工作能力的提升,并解決學校大型教學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三是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同開展科研課題研究。教師在申報科研項目時,除了與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完成,也應帶領優秀學生共同參與。這樣不僅將企業設備與資金優勢充分利用起來,也促使學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企業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同時學生也有實踐機會,為今后工作打牢基礎。
風電屬于新能源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朝陽產業,這對學校培養風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滿足社會、產業需求的人才的根本保證,相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信息化方式的教學手段,并通過學科競賽的積極參與,能夠從根本上幫助解決風電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