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晏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閱讀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閱讀主要以小說為主,每天閱讀的時間也較為適當,他們對閱讀的作用也有較為正確的認識,但仍存在閱讀量較少、閱讀動機未從自身興趣出發、缺乏教師合理引導等問題。因此,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水平,需要高校教師引導學生多閱讀經典書籍,并訓練學生的漢語和英語閱讀能力以及學術閱讀能力。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閱讀;興趣;學術閱讀
對大學生而言,學習既是責任,也是自身必須承擔的義務。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精英團體,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態度尤為重要。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必須具備獨立閱讀、提取信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特定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閱讀狀況和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信息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本研究以新疆大學部分少數民族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為例,通過對他們的閱讀狀況進行調查來研究他們真實的閱讀情況。
一、調查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利用問卷星軟件設計“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問卷,并將問卷投放進班集體群內進行數據征集,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00份。在這200份有效問卷中,學生的年級分布情況從高到低依次為研究生(10%)、大四學生(12%)、大三學生(29%)、大二學生(36%)、大一學生(13%)。
(二)訪談法
為了保證研究的準確性,除問卷調查外,筆者還選取了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訪談,主要了解他們日常所讀的書目、關注的信息以及所獲取的資訊,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分析與總結
(一)閱讀與信息獲取的主要方式
數據調查顯示,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主要通過哪種方式閱讀、獲取信息,64%的大學生利用網絡(主要是電腦和手機)來閱讀和獲取信息,36%的大學生利用傳統紙質書籍來閱讀和獲取信息(見表1)。由此可見,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多用數字化的傳播工具來閱讀和獲取信息。通信行業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逐漸適應新的獲取信息的方式。使用新興媒體獲取信息的大學生認為運用數字化的信息工具閱讀更加方便,效率更高。但是仍有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利用傳統媒體(紙質媒體)來獲取信息。筆者通過訪談發現:當閱讀經典與專業化的書籍時,少數民族大學生往往選擇紙質書作為閱讀的工具;當獲取新聞娛樂資訊時,他們則選擇數字化的傳播工具進行閱讀。
(二)每日閱讀與接觸媒體的時間
調查發現,48.3%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天閱讀與接觸媒體的時間是2~4個小時,34.2%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天閱讀與接觸媒體的時間在4小時以上,僅有17.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天閱讀與接觸媒體的時間低于2小時(見表2)。筆者通過訪談發現,其中大部分學生接觸媒體的時間段是在晚上,因為高校晚上課程安排不多,而且在夜晚,大學生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閱讀的內容
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閱讀內容以小說與新聞資訊為主,小說具有可讀性、趣味性,重在刻畫人物,大學生能被書中的故事情節吸引。此外,他們還喜歡通過微信、網絡客戶端閱讀一些新聞資訊,了解社會的前沿動態。期刊論文的閱讀者以大四學生和研究生為主,主要是為了畢業論文的撰寫。期刊論文因其晦澀難懂、耗費腦力等因素不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總之,利用碎片化和零散化的時間獲取新聞信息和閱讀小說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首選(見表3)。這也反映了當代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閱讀方向。很多學生不能靜下心來閱讀專業化的書籍,“浮躁”之風充斥于大學校園。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的能力是當代中國教育者應該考慮的問題,這同樣關系到中國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多數文科大學生往往在期末備考之時才了解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框架,對大學教師來說,引導學生培養對學術經典著作的熱愛和關注學科前沿理論顯得十分重要。大學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在學術閱讀方面的引導者。
(四)少數民族大學生每月的閱讀量
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量比較少。60%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月的閱讀量為1本及以下,3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月的閱讀量為1?3本,僅有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每月的閱讀量為4本及以上(見表4)。筆者通過訪談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量比較少的原因主要有:課業繁忙,學業壓力大,靜不下去心來讀書,等等。歸根到底,這和學生對讀書的態度緊密相關,真正把讀書當作興趣愛好的學生較少。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對閱讀的氛圍要求較高,他們更喜歡在寧靜的環境下閱讀。除此之外,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書籍選擇的過程中缺乏教師或者長輩的指導,他們并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看什么類型的書。因此,高校教師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也很重要。
(五)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動機
調查發現,3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動機主要來源于考試和升學的壓力,2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動機主要來源于專業學習,1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閱讀主要是為了消遣娛樂,動機來源于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僅占25%(見表5)。由此可知,他們的讀書習慣是被動式的。當前,很多大學生并沒有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他們往往不能享受閱讀整個過程以及閱讀所帶來的樂趣。
獨立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一方面,這需要學生自己的堅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盡管功利化的閱讀充斥著當代大學校園,但唯有靜下心來,學生才能領悟書中的真諦。處在成年初期的大學生往往焦慮而又迷茫,唯有深入閱讀和理性思考,他們才能更深刻地領會生命的意義。
(六)閱讀的影響作用
調查發現,46%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閱讀能夠使得自己對社會問題的認知更加趨于完善,32%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讀書可以開闊視野,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12%的大學生認為閱讀信息或者閱讀書目對自己的三觀有一定的影響。可見,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多認為閱讀可使人的思想得到升華。但是筆者通過進一步訪談發現,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與讀書相比,他們更傾向于參加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