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君
摘 要: 內容依托理論(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目前尚未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由于英美文學課常被定性為專業理論課程,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訓練被邊緣化,內容依托理論對英美文學相關課程教學未產生影響。事實上,內容依托理論提倡將課程內容與語言技能相結合,適用于英美文學課程,對解決如今國內高校學生口語表達差、寫作水平低等、閱讀自主性不夠等問題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內容依托理論在英美文學相關課程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剖析,旨在對英美文學相關課程教學有一定的啟發和助益。
關鍵詞: 內容依托理論 英語詩歌 教學實踐
一、英語詩歌教學模式現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詩歌選讀屬于英語專業知識課程中的專業選修課。從課程設置看,英語詩歌的教學地位比較重要,事實是目前英語詩歌多為英語專業的選修課或非英語專業的通識選修課;一些高校受學時安排限制,已逐步取消,成為英美文學課程內容的一部分。
在文學方向專業知識課程的研究上,部分人關注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邊緣化的現狀,或更加關注如何解決文學邊緣化背景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對英美詩歌教學進行專門研究的非常少。基于這種情況,筆者決定以內容依托理論為指導,從英語詩歌教學實踐入手構建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我國英語教學一直受“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建設理念及教學理念的影響,割裂語言教學與內容教學,單純語言技能訓練如聽音頻、朗讀、背誦、糾音的訓練較多,學生語言基礎和英美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學生在賞析一首詩的時候不僅要知道每個詞的字面意思而且要清楚它的引申含義,即詞語的文化內涵。詞匯量不夠,詩歌作品中的生詞成了閱讀和欣賞英美詩歌作品的障礙,再加上詩歌課上新接觸到的一些文學術語,一些學生因此產生畏難情緒,對英語詩歌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學習僅停留在讀得下來,了解字面意思并能背誦經典詩篇的層次,直接導致學生知識面偏窄、知識結構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綜合素質發展不充分等問題。
二、內容依托理論對英語詩歌的教學的啟發
“內容依托理論,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將課程內容與語言技能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的第二語言教學理念。它打破以往的以語言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理念,改革英語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在不改變專業總體培養目標和教學時限的前提下,改變以往單一的語言技能課程模式,實現內容課程與語言課程的融合,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全面提高語言技能和綜合素質。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有效依據。以“內容依托”為理論基礎的英語詩歌教學改革首先要系統改革教材內容,從教材結構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從而方便教師借助教材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活動。
教材可按Before You Read, Start to Read, After You Read, Read More四大板塊編寫內容, 在 Before You read部分,學生可以對本單元主要內容進行自測,通過自測激發自己對單元內容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Start to Read是每個單元的重點,通過對選讀詩歌的學習,學者可以對每單元的主題和內容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After You Read部分完成相關練習,進一步深化對詩歌內容及相關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除必讀詩歌之外,每單元Read More還配有兩篇輔助閱讀的詩歌材料或相同題材的中文詩,這些閱讀材料有助于讀者對單元內容的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或者借助這些材料鼓勵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并把分析形成書面報告。這種設計改變教師單純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問、探索、發現、批判,培養自主獲得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美詩歌教材在保證文化知識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在關注英語語言知識訓練和相關知識內容傳授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生動多樣的綜合訓練活動。教材可以在每一單元精心設計語法、詞匯、句型結構、語言功能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練習。多樣化的活動打破了以往教材單調的訓練程式,幫助教師創設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組織富于挑戰性的、具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些活動的設置會讓課堂教學延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CBI教學理念在整個英美詩歌教學中的體現。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以CBI為基礎的詩歌教學的特色。每個單元設置一個For Fun部分,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經典詩歌改編的歌曲和詩歌評論等學習資料。學生如果對某一方面內容感興趣,便可以輕松地瀏覽編寫每單元最后的參考網站,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有益于開闊視野,使教材具有彈性和開放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此外,在內容依托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閱讀內容,通過精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細節及整體語篇,通過材料及特別設計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猜詞、掃讀、略讀技巧等。以上教學模式構建了英語詩歌新的課程體系,即內容依托與語言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既密切關注聽、說、讀、寫、譯等英語語言綜合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又關注系統的詩歌教學內容。在課程外和課程內兩個層面把內容教學和語言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內容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的英語詩歌課程體系以內容依托教學理論為支撐,以基于此理論的教材為工具,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應用廣泛的主題教學模式(Them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在英語詩歌教學環境中,由語言教師實施,教學內容基于選擇的話題或圍繞主題(愛情,友情,自然美,藝術美,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教學材料包含抒情詩、敘事詩、詩劇、史詩或者有趣的打油詩,教學環節涵蓋對教學材料的分析、對比、闡述觀點,既包括內容教學,又包括語言技能教學,通過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詩歌,參加不同的活動(朗誦、吟唱、改寫、討論、翻譯)全面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使學生經歷高層次的學習過程,把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結合,有利于他們獲得語境中的信息。
英語詩歌教學可以首先愛情為主題,講授莎士比亞第18首十四行詩,約翰·鄧恩的“跳蚤”,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花”,葉芝的“當你老了”。教師可運用內容依托理論,從語音(節奏):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區分,元音和輔音;詞匯(從拼寫、詞義的延伸與縮小區別古英語與現代英語;留用至今的相對生僻詞匯如temperate, lease, complexion, brag, eternal)、句法(中古英語的語法結構與現代英語的語法結構的區別,人稱代詞的變換與發展,詩歌中的倒裝與同位語的運用)、修辭(以詩句為例了解反問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明喻: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暗喻:the eye of heaven。排比句: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夸張:till athe seas gang dry等修辭手法和藝術效果)、文化背景(英國的氣候特點:英國位于北半球,同中國的北方夏季的概念有異,中國北方的夏季通常從六月中旬開始,在英國通常指5-7月;玫瑰是英格蘭的國花,常被比喻成愛情或愛人)和文學術語(十四行詩,五音部抑揚格,民謠體)等內容呈現給學生并輔以聽音頻、朗讀、背誦、吟唱,分組討論主題思想(不朽的愛與不朽的文學immortality of love and literature)。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作詩歌,并分享優秀而有創意的作品,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其想象力,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實踐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提升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從而突出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本文將內容依托理論應用于英美文學相關課程的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在英語詩歌教學中具體實現了課程內容的學習與語言技能訓練的結合,既推動了文學知識的學習,又對提升學生語言基本功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的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都得到了鍛煉,同時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好了準備。內容依托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尚處于嘗試階段,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和研究意義,旨在對英美文學相關課程改革起到更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柴慧.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法在《英語國家概況》課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9):135-138.
[2]常俊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15.
[3]袁平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J].外語界,2010(3):7-13.
本文是華北科技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研項目(項目編號HKJYZD201554)“內容依托教學模式(CBI)在英美文學系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