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生活的基礎是什么?也許手中的蘋果手機就包含著答案:美國蘋果設計芯片,韓國三星代工制造CPU,德國英飛凌提供基帶傳輸,英國劍橋硅沼生產藍牙芯片組,日本索尼提供攝像頭模塊,這一切最終匯總到富士康設在中國大陸的工廠,組裝成一部手機。
正是這種國際化的分工體系、跨國貿易網絡以及跨國公司構成了現代世界生活的基礎,我們每天的日用商品就是全球商貿和工業生產體系的產物。這個無形的網絡跨越時空,使得從華爾街的白領到東南亞的咖啡農,從倫敦的西裝裁縫到新西蘭的牧場主,因此聯系在一起。
大航海時代開啟
進入15世紀,歐洲人歷經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繁盛與快速的財富積累,對黃金的渴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恶R可·波羅行記》因記載了東方遍地鋪滿黃金而廣泛流傳,西歐人對東方充滿了幻想,前往東方發財成為很多冒險家的夢想。
傳統的東西方商路主要是經地中海,到地中海東岸或小亞細亞,再經由中亞的陸路或者印度洋的海路抵達中國。然而,到了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崛起,地中海東岸連年戰亂,特別是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城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于是在對東方商品和黃金的雙重渴求下,西歐冒險家開始嘗試尋找新的航路。最先取得成就的是葡萄牙人。1418年,恩里克王子派出船隊向非洲西海岸進發,發現了馬德拉島、亞速爾群島、幾內亞、塞內加爾、佛得角和塞拉利昂;1487年,迪亞士越過好望角,從而開辟了歐洲人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線,東方的財富似乎指日可待;1498年,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將好望角航線延續到了印度,他率領船隊滿載香料和寶石回到里斯本,所獲純利為航海成本的60倍。
同時與葡萄牙競爭的是西班牙。
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和國王斐迪南的資助下,開始了他的航行。他堅信大地是個球,向西也能抵達印度。然而跨過大西洋后他抵達了一片新大陸,哥倫布在誤會之中開辟了歐洲與美洲的聯絡。1519-1522年,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實現了哥倫布的夢想,在經歷了3年艱苦的環球航行后,西班牙人證明了大地的確是個球,麥哲倫甚至客死途中。人類首次環球航行將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聯系在了一起,成熟的航線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荷蘭、英國、法國成為后起之秀,接力了大航海時代的下半場。
1577-1580年,英國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環球航行;亨利·哈德遜則專注于北美探險,他探索了今天的哈德遜河到哈德遜灣的地區。1608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首次抵達印度,并開始了在東方的殖民和貿易活動,最終把印度收入囊中。
法國人同樣專注于北美。1670年代,探險家勒內·羅貝爾·卡弗利耶·德·拉薩勒深入北美內陸,橫渡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并探索了密西西比河河口與魁北克之間的區域;1615年,法國東印度公司首次抵達印度,由此開始了長達近兩個世紀的商業殖民活動,最終敗給了英國競爭者。
荷蘭人探索了北極和太平洋。1596年,威廉·巴倫支發現了斯瓦爾巴群島,巴倫支海也因此得名;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1643年探索南太平洋時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湯加群島和斐濟群島;另一位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溫則在1722年發現了復活節島以及薩摩亞群島的一部分島嶼。大航海時代的終曲是英國的庫克船長和法國的德,布干維爾、德·拉彼魯茲。在大西洋、印度洋航線已經成熟的情況下,他們先后遠征太平洋,探索這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庫克船長測量了太平洋海岸,并先后發現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夏威夷;德布干維爾在環球航行中發現了大溪地、薩摩亞群島、所羅門群島和新赫布里底群島;德·拉彼魯玆探索了菲律賓群島,并發現了庫頁島和北海道之間的拉彼魯茲海峽。
大航海時代史詩般的遠航探索在18世紀末逐漸告終,但是它的遺產持續影響至今——成熟的跨洋航線直接聯系起各個大陸和國家,商業貿易不再需要層層轉手,廉價的航運為大宗原材料聚集提供方便。在此基礎上爆發的工業革命最終把歐洲帶入到現代,并沿著這些航線擴張,最終構筑起現代世界。
改變世界的認知
在古典時代,東西方人對于世界的認知都是基于自我中心,范圍不超過文明覆蓋的區域。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世界地圖最精確的就是地中海沿岸,向東雖然能擴展到印度,但已經嚴重變形;東方的世界地圖則主要描繪東亞和周邊島嶼,歐亞大陸深處是一片空白,更遑論廣闊的海洋。
16世紀,隨著大航海的資料不斷傳入歐洲,歐洲人對世界范圍的認知在地圖上不斷突破。1500年,西班牙的胡安。德拉,科薩繪制的地圖,是已知最早的歐洲人繪制的美洲地圖,現藏于馬德里海軍博物館;1507年,德國地圖學家馬丁·瓦爾德塞彌勒繪制了第一幅準確列出經緯度的世界地圖,這幅圖還首次用“亞美利加(America)”稱呼美洲大陸;1569年,佛德蘭(今比利時西部)地圖學家杰拉杜斯·麥卡托利用麥卡托投影法繪制了一幅平面球形世界地圖,這大大推動了地圖繪制的精確性。
最為中國人熟知的是《坤輿萬國全圖》,它是由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繪制的世界地圖,在萬歷三十年(1602)由李之藻出版。由于中國人難以接受“中央之國”的中國在地圖的邊上,利瑪竇便將子午線從地圖的中央向西移動了170度,這樣就把中國從地圖東面的邊上移到了地圖的最中間,使得中國出現在《坤輿萬國全圖》的正中間,這也成為中國人印制的世界地圖的模板。
影響全球貿易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種植技術傳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開始有甘蔗種植。但是由于氣候問題,歐洲的白糖產量不高,白糖只在藥店里出售,并被認為能醫治眼科病、胸科病、淋巴病和體液病。在英國,只有王室、貴族才能在生病時享用砂糖,蔗糖變成了社會地位的象征。大航海改變了這一切。
15世紀末,哥倫布將甘蔗制糖技術傳至西印度群島,很快又傳至古巴、波多黎各,再傳到墨西哥、巴西、秘魯等地,不久,甘蔗制糖業在南北美洲都發展起來。西班牙人率先占領的中美洲殖民地氣候適宜甘蔗生長,白糖銷往歐洲又有利可圖。于是,大量甘蔗種植園在美洲大陸上被開辟出來,這又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就這樣,充滿血淚的黑奴貿易發展起來。英國東印度公司從17世紀中葉,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甘蔗。奴隸販子把非洲黑人搶到手,再經過海運,開往加勒比海,賣給北美的種植園主;然后再把白糖倒回歐洲,在歐洲高價賣了白糖,買槍支再賣到非洲,并換取奴隸。
這種跨界歐美非的“三角貿易”,頭一次將三大洲聯系在一起。后來,三角貿易還帶來了棉花,美洲成了種植甘蔗和棉花的基地。從美洲去往英國的船只帶去了白糖,也帶去棉花。這些棉花被運到了曼徹斯特,這里就成為英國的棉紡織基地,于是工業革命就此生發。
可以說:“蔗糖在18世紀經濟中所占據的地位,就如鋼鐵在19世紀、石油在20世紀所占據的地位一樣?!备收岷兔藁ǚN植園、黑奴、紡織工廠和白糖消費者,這些共同構成了最早的現代世界分工體系。工業革命帶來了現代城市生活、中產和工人階級,還有后來無盡的紛亂。
進入現代生活
快速增長的工廠和脫離農業生產的工人大量聚集,形成了最早的產業城市。早期資本積累階段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工人只能在香甜的飲料中得到短暫的舒緩和歡愉。英國從美洲殖民地進口的白糖大部分都被城市平民和工人消耗,吃飽了糖的工人才有力氣繼續在工廠里紡織,于是跨大西洋的三角貿易就在白糖的刺激下不斷循環。
工人們積累的財富造就了最早的一批城市新貴,他們掌握巨量的財富。然而舊貴們掌握了生活方式、禮儀規范和審美品位的制高點,新貴們要想在社會身份上與之并駕齊驅,就不得不時刻跟隨他們。
時尚出現了。服裝飾品和奢侈品設計從服務于國王貴族,到服務于工商業和金融資本家。并且,上層新貴為了與大眾區別開來,不斷更新時尚風潮。舊貴族的藝術品收藏在資本家們巨量財富的沖擊下開始流動起來,19世紀出現了最早的藝術品市場;到20世紀后,西方社會開始進入我們所熟悉的便利的現代生活。
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庫克船長,他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對于遠方的好奇和探索,會給人類歷史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今天,我們使用的一切消費品,都凝聚著大航海時代以來人類歷史發展的總和,咖啡里的方糖和蘋果手機一樣,都是人們對于遠方悸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