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人的創新能力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它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產生新的非凡設想的能力,善于發現和使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美術教育中,創新能力應是通過觀察,從多個視角發現美的能力,它有別與常規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是每一個美術教師的努力方向和應盡的責任。在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嘗試,不斷探索,不斷思考,及時總結,我發現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某一節課,某一位老師可以獨立完成的,這和家長的觀念,社會的環境息息相關,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那么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的。
一、從自身水平出發,努力提升教育水平
小學美術教學能否順利地實施創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引導。所以,教師自身素質就顯得非常重要,學生的疑問能在老師這兒找到滿意的答案,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在老師這里找到技術支持,這不僅能增添學生對你的信任,更讓學生感覺到有了堅強后盾而敢于探索。其實教師的素質也是可以不斷提高的,因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成長的過程,也是老師成長的過程。作為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光從學生的進步中看到自己的成功之處,更應該從問題出發,尋找自身的不足,像學生一樣不斷的去學習,去多接觸新鮮的事物,不斷去充實自己。
二、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作激情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創新意識作了良好的鋪墊。而美術上的創新能力和美術創作一樣,都包含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調動起學生的創作激情,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跪拜的藏羚羊》一課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對象是誰,而是采用了聽聲猜動物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利用早已做好的課件將學生帶進了一個藏羚羊的世界,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將自己的情感一同融入進他們的世界。當他們看到有些不法分子為了利益的誘惑不惜屠殺藏羚羊的時候,他們都發出了“呀、呦”的聲音,如果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我想也不會讓學生產生如此的共鳴,因此我趁此機會將其他學生的作品、老師的范作一起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發進而學生也能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最終在提高繪畫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創新能力。
三、尊重個體,保護學生獨特的個性
學生獨特的個性是創新能力得以發展的源泉。 教師不能只把學生訓練成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創造潛力,讓學生表現獨特的創新能力。同是一種事物,每個人都會有不同于別人的獨特情感體驗,作為基礎美術教育工作者也正是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來感受身邊的每一件事。力求做到大膽求異。像這樣的例子在我的教學過程中舉不勝舉,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男孩子的畫,他畫的是一幅老師責罵學生的畫,在畫面當中他把老師畫的很大很大,而且還很“兇”,挨罵的學生呢,則顯的很小,更有趣的是還給人一種“認錯”的錯覺,雖然這幅畫畫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卻與其他學生畫的截然不同,可就是這樣的一張畫打動了我,從這張畫中你能看出這件事就是真實的發生在那位男同學身上而不像其他學生那樣只會照抄。從這個例子中我們能看出學生獨特個性對培養創新能力是很有效的。
四、采用靈活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愛因斯坦還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敢想才會敢創新,加上小學生天性愛幻想,所以我在教學中,用啟發誘導的方法有意識地讓他們大膽想象,在想象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現在學生年齡越大,越不敢畫,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這真的是他們的能力在減退嗎?對于學生來說,畫畫本身就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但他們對畫畫的喜愛、理解和表達方式與成人有著本質的差異。他們的創作快樂一般都存在于繪畫的過程之中,而非完成之后。可成人總是不自覺的以自己心目中的“像”與“不像”、“整齊”或“不整齊”來評判學生們的作品。結果就造成他們越來越喜歡“依葫蘆畫瓢”,也就失去了發揮自己相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養成了習慣后,在他們的作品中就再也找不到屬于他自己的東西,這種快樂和興趣也就無法長久了。其實學生自身蘊藏著成人難以想象的藝術創造力。他們有自己的創作語言,他們都喜歡涂涂畫畫,以此宣泄情感。此時的繪畫就象一面鏡子,折射著他們的智力、情感和人格的發展。老師此時要做的不是教會他們畫一只青蛙,畫一片荷葉,而是要挖掘他們的想象力,相信他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以及他們所想的。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要否定他們所畫的七彩的天空,有句話說的好“當兒童還相信童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告訴他們人是不會飛的,別掃孩子們的興,把眼睛還給孩子”。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放松地表達自己,顯示出旺盛的創造力和自信心,作品才會有所創新。所以老師不能輕易就去否定一幅自己認為畫得不滿意的作品,也許這幅畫的后面蘊涵著學生無限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就是因為老師的否定,而使學生失去自信和再創作的勇氣。老師可以采用靈活的評價方式,從作品的創意、表現力、和認真程度等方面去綜合評價,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不妨先和學生進行交流,聽聽學生的想法,這不僅是和學生交流情感的最佳途徑,也更有利與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作業。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顯得特別的重要,這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往后的發展,只有牢牢把握現在,努力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