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圖
傳統的體育課程一直被視為學生嬉戲娛樂的課程,教師的教學形式多以學生自由活動為主;在體育活動教學中,都是點到為止,缺乏對學生意志能力的磨練以及體育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學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包括意志力、團隊協作力以及應急能力等等,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教師要有效深化小學體育教學目的,積極將學生的能力培養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體育競技的長處,科學引導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能力的發展方向。本文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析如何科學開展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有效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能力之間的聯動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內在品質。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在課堂上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拳腳相向,失利組的同學之間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心生膽怯從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我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傾向性的使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
二、培養善于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場拔河比賽中,因我發現有一個不是本班級的學生參與了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于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于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我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同時借此機會教育了學生,讓他們知道作弊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
三、調整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實踐中,教師都要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水平為依據調整教學內容。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合理設置體育鍛煉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比如有時因為學校體育器材有限,教師可以采取輪流鍛煉和相互配合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實踐鍛煉中來,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相互之間的溝通配合,實現團隊協作發展。
另外,在學校運動會舉辦期間,改變以往由教師承擔全部工作的局面,將宣傳、編排、主持、裁判員工作、器材借還、獎品發放等工作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負責咨詢,把握大局,當好參謀和訓練裁判工作。
四、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應實現角色轉換。教師實現角色轉換關鍵要改教師“一言堂”為“群言堂”。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設法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在師生之間建立起雙邊互動關系,把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在教學中,要打開封閉的教學大門,突破狹小的教學空間,盡量開發體育教學資源,是體育教學活動豐富多彩。
3.教學內容應盡可能豐富多彩。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教學內容要適應年級水平和能力特點。比如在分組教學中可按學生興趣和能力不同進行分組,還可以適時引入情境教學內容,如運用一些“擊球跑壘”“超人變速跑”等情境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使學生在有趣的比賽中發揮奔跑能力。
4.教師應提高教學水平,講求激勵藝術。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生動、簡明扼要的講解,加之示范準確,協調優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影響練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應堅持以表揚為主,正面教育為主的方法,對于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批評,而采用正面的提出要求為好。有利于防止負面作用的產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學生情緒變化,用好激勵這門藝術。
五、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并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六、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精神
由于體育課內容里難免會出現一些對抗性、競爭性的項目,如,乒乓球,籃球等,但是幾乎所有的需要合作性體育項目都伴隨著競爭,所以,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不僅能鍛煉到學生的競爭精神,同時也能培養到學生的合作精神。
根據我國體育課課改,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導出合作型相互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中得到身心的雙重鍛煉,從經過歸納總結,如果將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體育合作小組,充分利用集體力量,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幫助,進行合作型相互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型相互學習形式符合青少年年齡,生理,心理特點與心理傾向。小組合作既有獨立性,又有協作性,通過在一系列的群體活動中,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確認,自我表現,合作創新,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自我認識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是今后工作的重點。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