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地理實踐力培養不能脫離于地理調查實際活動,為了提升課程有效性,教師教學中依托地方地理區域條件,有條件的開展各種地理調查實踐活動。在此情形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通過課堂上的地理實驗、演示活動等可彌補戶外實踐活動的缺失,達成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科素養;地理實踐力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點,其中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是滿足學生終身發展必不可少的素養。對于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多數教師會首選戶外方式,如野外考察、戶外測量、社會調查等;但戶外社會實踐地點的選擇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大,不是隨處可選,甚至很多戶外實踐有的難以同地理學科聯系。另外,外出地理學科社會調查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組織者還得考慮外出安全問題,其次是全程組織策劃等實際問題,可以說基于以上情況來看,地理實踐力具體在課程中培養存在很大的學習障礙。缺少真實情境的體驗式學習,無法有效地培養地理實踐力。
本著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考慮,教師在地理實踐真實環境中難以實施,但是并不妨礙教師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具體素養。教師可以借助區域地理教學資源,以《初中鄉土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研究》與《依托鄉土地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地理微型課程研究》這兩課題研究契機,結合教材、學校和學生實際,開設了形式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在地理研究實踐中,教師在關注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其落腳點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課題研究表明,開展地理實踐活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一、 活動中激發地理興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地理活動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符合“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它能超越課本、超越課堂,讓學生把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作為學習研究的對象,把學習研究當作一種“享受”。在《初中鄉土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研究》與《依托鄉土地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地理微型課程研究》這兩課題研究中,全體教師將地理課堂進行有效的改變,創設很多形式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如繪制圖表、演講比賽、角色扮演、圖片展示、辦手抄報、制作地理模型等,活動中學生動手動腦,設計和制作的作品看得見、摸得著,學生有成功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
當然這些實踐活動有些還涉及地理小論文參賽活動,例如,一份“為上杭地區旅游設計方案”地理實踐調查活動。課前學生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自己的基本結論。課堂上進行激烈的辯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的甚至課后仍舊意猶未盡,還在爭論誰的設計方案好。最后教師將這些學生調查活動選擇幾個小組好的進行修改,并改成小論文格式,進行地理小論文參評活動。這樣,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得到了充分展現,課堂充滿了活力。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后,實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二、 活動中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地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丁堯清博士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更樂于接受有較多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的教學方式。為此,作為教師自然要了解學生喜歡什么課程學習方式,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最受學生喜愛?在《初中鄉土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研究》課題研究中,課題教師的其中一道問卷調查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見表1)。
在現實教學中,地理實驗活動參與往往沒有現成資料可以用,這些研究資料、數據、調查等都需要學生自己去調查、整理、分析等。為了有效研究課題情況,全體地理教師就放開學生的手腳,將安全考慮、組織等周全情況下,教師就提出一份份具有實際意義的地理實踐方面的調查活動。其實,在具體地理實踐活動中,教師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學生不僅可以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而且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而課堂教學未觸及或未深入的問題去研究,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為其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活動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發展個性特長
地理實踐活動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因此小組或成員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需要不斷地交流與合作。例如,結合《依托鄉土地理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地理微型課程研究》課題研究契機中,教師引導學生到教室外進行一系列實際操作活動,諸如繪制校園平面圖,在室外測量操作中,學生們有的負責拉皮尺,有的負責記錄;在室內繪圖時,有繪圖特長的同學則負責設計、繪制。大家分工協作,彼此支持,從而形成了樂于合作的團體精神,增強了人際交往能力,在集體的共同學習中進步和提高。
完成不同的地理活動,所需的能力要求不盡相同。制作簡易地球儀需要有較強的動手制作能力;繪制校園平面圖需要有較好的美術功底;演講比賽需要較強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地理實踐活動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最大選擇的空間,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發揮個性特長提供了機會,使他們的才能得到重視和發揮。
綜上所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需要學生的親身體驗。地理實踐活動是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開辟了新的空間。對于一線地理教師而言,在地理實踐能力學科素養培養中要積極運用地理學科教學知識與聯系具體實踐環境,精心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娟.在初中鄉土地理教學中培養地理實踐力的策略初探——以《福建地理》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9).
[2]張小玲.關于客家特色鄉土文化建設的思考——以上杭縣為例[J].龍巖學院學報,2016(6).
[3]周宵亮,侯璐.創新地理課堂新形式 培育學生“地理實踐力”——以上海鄉土地理校本課程為例[J].地理教學,2017(14).
作者簡介:
馬玉春,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蛟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