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亞芳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語文學習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在語文實踐中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創造性,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生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源頭
語文實踐活動雖然不同于學科課程,但也不能與其他學科完全割裂開來,而是將所學的知識,通過活動得到延伸、綜合與提升。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我們學生時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著信息交流,作為教師應該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使生活成為其源頭活水。
如在教學《太陽是大家的》時,我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然后拍攝或搜集太陽的圖片,找描寫太陽的詩文等。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播放自己制作的相冊、美篇,有的朗誦描寫太陽的詩文,有的……他們興致可高了。這難道不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嗎?
二、教師——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與職能重新定位。在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自動給予者,而是作為知識資源供學生提取和檢索,即一個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學習活動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任何活動的組織、內容的選擇,活動的設計、甚至有些活動的咨詢服務等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活動中,在心理疏導、方法指導、價值引導上,教師都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敢于嘗試,不怕失敗,努力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在活動后期,教師更要指導學生全面、合理、公正地評價,反饋、調整,以便下階段更好地開展活動。也就是說,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對落實活動課程,提高活動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實踐活動越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學生的興趣,學生越能夠積極地操作。于是,我就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從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我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于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如在學《少年王冕》《嫦娥奔月》等課文時,由于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初步讀懂或理解課文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表演的欲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
四、興趣——語文實踐活動的動力
綜合實踐課不是科學研究課,應做到聯系實踐,把握學生興趣趨向,使他們始終以高漲的熱情、積極的態度在輕松、愉悅之中參與活動,嘗到樂趣。
例如:在開展“我為班級添份綠”活動中,我要求學生每人帶一盆綠色植物裝扮教室。可帶來的植物誰管理呢?于是,我就以“種植花草”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自己看護自己所帶的植物。并對管理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就這樣,孩子們積極給植物澆水,上網查閱資料,了解花的生長習性、生活特點。看見花草枝繁葉茂,我與孩子們一同歡呼雀躍;看見有的花兒焉了,我與孩子們一起傷心難過;發現葉上有蟲子,我與孩子們一同尋找好的辦法,除掉影響花草生長的不利因素,共同尋求解救花草的辦法,當花草的“醫生”……一個月,兩個月,孩子們樂在其中,他們不僅從實踐中增長了知識,增強了責任意識,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調動了實踐熱情,提升了實踐合作能力,學會了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主動寫自己的感受。有的寫出了小詩,有的寫出了小散文,有的……一篇篇精彩紛呈的“護綠”感悟,為他們后期寫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正如魏書生所說:“教師不替學生說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自己能講明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這段精彩的名言,正是揭示應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感悟體驗、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的空間。所以,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學習知識,學會學習,更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評價——語文實踐活動的發展
為保證語文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在開展活動中我始終立足于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做評價時,我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看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還采用多種形式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總之,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深遠的意義。那么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